双相情感障碍的首次发作通常在 20 岁之前开始,终生患病率为 15%~6.4%。
近年来,人们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认识到许多单相抑郁症甚至精神疾病都可能被误诊。
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与抑郁症(单相抑郁)在许多方面不同,症状表现和不同,例如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中,除非必要,否则最好不要使用抗抑郁药,因为可能会发生躁狂发作。
一名患有抑郁症的 19 岁女孩来医院进行随访。 她告诉医生,她在省内的两家医院看到了她的问题,其中一家医院诊断出抑郁症并开了抗抑郁药。 一家医院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并开了抗抑郁药。
因为女生在去医院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有强烈的自杀念头,甚至在情绪激动时还会自残,所以两家医院都准确地将问题指向了抑郁发作,并先后给出了抗抑郁药的第一个方案,但女生吃了一段时间的药,抑郁并没有好转, 但感觉更兴奋,兴奋过后,她更绝望了,来医院的前一天晚上,她用刀在上臂上割了20多处伤口,当我展示伤口时,我可以看到明显的红肿。
在与女孩的深入交谈中,医生证实女孩的诊断确实是双相情感障碍,而且19岁的女孩有不少于10年的病史。
女孩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都出去打工,女孩从小就没有父母,很小的时候也遇到过很不好的事情,这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永远无法忘记的阴影。
在她还是未成年人的时候,她出去打工,和朋友玩了一会儿,整天喝酒玩。 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可能根本就不想出门,不想和人接触,我觉得我的生活太悲惨了,我的家人不关心我,对未来没有希望,两年前,我因为觉得生活很艰难,对未来没有任何希望,所以割腕自杀。 用她自己的话说,她觉得自己是“半天使半魔”,“一只脚在天堂,一只脚在地狱”。
女孩的诊断确实是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由于明显的家庭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在没有有效的情感支持的情况下,她不止一次想过自杀,或者通过伤害自己来释放自己的抑郁和绝望。
那么,为什么抑郁到自残、自杀的女生,在服用**抑郁症药后,竟然没有缓解,甚至有更兴奋、更痛苦的体验呢?
服用抗抑郁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风险
首先,毫无疑问,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药时确实可能有躁动的风险。
中国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抗抑郁药物的作用下,首次抑郁发作和复发抑郁症的几率也是58%。
在女孩的病史中,有明显的躁动表现。 从临床精神病理学的角度来看,激越性抑郁发作的存在更可能是易激惹的。
一项研究发现,躁动性抑郁症约为 203%的患者出现情绪波动和交替,而在近7%的非激越性抑郁患者中,激越性抑郁患者出现情绪波动的风险几乎是非激越性抑郁的三倍。
因此,专家中也有一种理论认为,激越性抑郁症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混合发作。
我不能使用抗抑郁药治疗双相抑郁发作吗?
事实上,并不是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人不能使用抗抑郁药,而是除非必要,否则他们不应该使用抗抑郁药。
在《精神障碍诊疗标准》中提到,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使用抗抑郁药必须检测躁狂逆转和快速循环的风险”,“抗抑郁药既往诱发躁狂轻躁狂发作史,混合发作或混合状态为主要表现, 而近期出现的快速循环特征应避免或谨慎使用抗抑郁药“,”需要强调的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不应将抗抑郁药作为单一药物使用**“”医生的理解是,除非有严重的抑郁症,或强烈的自杀念头,必须尽快用抗抑郁药进行干预, 并且通常不应作为双相抑郁的首选。
事实上,目前大多数双相情感障碍的主流指南**都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富马酸喹硫平,或心境稳定剂,如丙戊酸钠,或两者的组合,作为双相抑郁的一线推荐**。
在临床工作中,我也遇到过一些初诊为抑郁症的患者,他们在使用抗抑郁药时有明显的易激惹表现,甚至这些患者及其家属都认为自己的抑郁症在出现法国现象时,已经像“顿悟”一样得到了缓解。
其实,这种从抑郁期过渡到躁狂期的躁狂表现,可以说是一种“病态”的表现,至少不会“更好”。 从高情绪高涨的躁狂状态过渡到情绪低落、精力不足的抑郁状态,甚至因为服用了镇静剂,就足以说明患者的情绪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处于稳定状态,而这种波动恰恰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特征。
因此,如果抑郁症患者对抑郁症药物感到“激动”,那么他的诊断需要修改为双相情感障碍。
一半是天使,另一半是恶魔”。 女孩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对躁郁症患者内心的写照,是对情绪波动的非常贴切的描述。 但女孩的“天堂”并不代表救赎,而是预示着“疯狂”,以及即将到来的“寒冬”。
事实上,有明显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如女孩,即使在抑郁发作期间,也不适合服用抑郁症药物,因为它们会加重情绪波动。 临床上,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境稳定剂通常用于治疗患者的情绪不稳定。 因此,在充分沟通下,医生帮她选择了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 希望女孩的情绪能够真正稳定下来,也希望女孩能回到原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