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5月24日,慈禧太后下诏,向列强宣战。 不过,直隶都督容禄第二天就把这个消息电报给了两广都督李鸿章,电报局的盛宣淮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为防止事态升级,盛宣怀立即电报建议李鸿章、张志东、刘坤义等人没收这道诏书,并指示各电报局收到诏书后,只向总督秘密报送,禁止公开宣传。
在封建时代,朝廷可以做各种坏事,但有一个底线,那就是无法抗拒意志。 如果有人公开抵制该法令,他们将面临严厉的惩罚,历史将留下“叛乱”的名声。
然而,这一次,江南省的巡抚们集体抵制了这项法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背后的原因和深层含义都与义和团运动有关。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蔓延到北方各省,南方也相应。
以李鸿章、张志东、刘坤义为首的南方巡抚主张镇压义和团,但他们的行动遭到朝廷的反对,最终导致了叛乱。
他们与各国驻上海领事谈判,达成了“相互保证”协议。 由于担心南方的义和团运动可能引起列强的干涉,他们向驻上海的领事保证,中国“承认自己在保护”南方,不需要列强的干预。
列强也担心义和团进入南方会损害他们的商业利益,所以在得到李鸿章和张志东的保证后,他们表示不会干涉南方,只负责保护租界。
这就是著名的“东南互保”协议。 盛宣怀作为全权代表,与列强联络,谈判相互保证。 江南的几位巡抚暗中与外国领事谈判,慈禧太后都不知道。
朝廷宣战后,就“东南互保”协议达成了共识。
盛玄怀分析完形势后,对巡抚们说,北事很快就不好了,留下东南三大统帅去救社会救民,不但东南要灭,而且大局也难挽。 张志东、刘坤义等人被劝说,李鸿章也表示支持,并率先将朝廷要求各省派兵“北上秦王”的圣旨称为“这乱命,广东不被诏”。
李鸿章的做法给了南方总督一个后盾,他们决定联合清朝的南方各省,将法令抵抗到底。 这是大清历史上第一次有半数封建官员公开指责朝廷的圣旨错误、混乱。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西逃,无疑是对巡抚们抵抗结果的回应。 当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逃离首都,他们留在原地时,他们还能安宁吗?
慈禧太后回京后,虽然有反应,但这种反应是出乎意料的。 事实上,慈禧太后并不想与列强开战,在收到列强要求她重新掌权的“照会”后,一怒之下宣战,但她很快就后悔了。
容禄深知慈禧的脾气,所以暗中支持东南的相互保护,经常与南方总督沟通,协调各自的立场。
当山西巡抚指责盛宣怀私下执行东南互保时,慈禧太后却表现出出奇的冷静,干脆回答道"明白了",仿佛默许了这份协议。
不仅如此,她不请教就对违反朝廷法律法规的都督,连公开抗议这种严重的罪行,都仿佛从未发生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