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几个孩子去了乡下,回来了,但你不会回来。 ”
面对母亲的唠叨,知青刘彦杰还是不回去,她嫁给了一个哑巴,她说:“做人要真诚,不要糊弄别人,那不是人生的道理。 ”
就这样,刘彦杰一辈子坚守在北大荒,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片黑地。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更好地支持农村建设,**发出了“天下广阔,成就斐然”的号召,一批又一批知识分子青年热情地来到农村,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白云黑土。
刘彦杰就是其中之一,她和民国同龄,出生在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虽然家里不富裕,但城里的生活至少比农村舒服多。
不过,和当时很多知青一样,刘彦杰也对建设祖国充满热情,1968年,她还不到20岁,主动下乡到塘源农场打工,开始了投身北大荒建设的漫漫长征程。
当初决定下乡时,父母百心不甘,也听说了当时北大荒的情况,日子太苦了,担心女儿受不了。
但无论父母怎么劝她,刘彦杰都没有改变,因为这次她下乡不仅是为了支持农村建设,还夹杂着一点“自私”。
原来刘家一共有七八个人,但刘彦杰的父亲一个月才挣52块钱(当然,这个工资在当时并不小),家里生活比较艰难。
其实在刘家父母的教育下,几个孩子都很懂事,几个孩子也抱着同样的想法下乡了。
刚到农场的时候,刘彦杰热情洋溢,她匆匆忙忙地干组织里的任何工作,自己干完活就去帮别人干,后来回忆起当初下乡的经历,刘彦杰也很得意地说:“当时的想法是,我们不能混在政治上, 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做到这一点。 ”
争取上游是当时知青的一贯追求,他们不是去农村体验生活,而是真正走向群众,与群众一起工作和生活。
在汤原农场工作了一年多后,刘妍洁被调到濮阳农场,永远住在这里,因为成绩优异,到任没多久,她先后担任过炊事班组长、农工组长、畜牧班组长,最后又回到了炊事班组长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 用她的话说,“做一辈子的班长”。
当时农场的工人并不欣赏她,刘妍洁平日里不爱说话,但她做事很会手,总是以很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她的带领下,农场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而最让大家感到可贵的是,他们觉得刘妍洁没有城里人的嚣张气焰,她常说:“我从来没有因为城里人,就一直比别人高人一等,我们都是一样的。 ”
也是在濮阳农场工作期间,她认识了自己的爱人陈建华。
陈建华在当地土生土长,是个有本分的人,而且很热情,经常主动帮女同志分担工作,大佬们都很尊敬他,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他是个哑巴。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内向,一个不会说话,两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原来,当时农村很多知青都是干很农活的,当地老百姓也觉得不能亏待这些好青年,于是跑到媒体上拉线,想着给他们介绍对象,让他们过上安定的生活。
陈建华是陈姐介绍到刘彦杰的农场,又是陈建华母亲的托付,对刘彦杰很满意。
不过,一开始刘彦杰并不同意见面,毕竟两人并不熟悉,刘彦杰也是担心和对象的交易会影响她的工作,她想以后再谈。
但刘妍杰的表现太过突出,很多男同志对她印象不错,经常请人做媒,渐渐地,离家多年的刘彦杰也觉得是时候有个家了。
当时介绍她的男人,要么远方,要么也是知青,这不符合刘彦杰留下来工作的初衷。
两人于1976年春天开始谈恋爱,回忆起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刘彦杰晚年依然笑容满面。
因为陈建华虽然是个哑巴,但做事利落,而且非常尊重女同性恋,也非常能吃苦,很善解人意。
“你说什么? 我有很强的自卑感,我比较矮,1.49米,现在我只有1.45米,并不出众。 老实说,我们在体型和外表上都配不上别人。 反正我不会回去,在这里成家也是一样。 在城市里生活很辛苦,不管这里发生什么,我们都可以吃喝。 他不喜欢我们,所以我们没有挑剔他,所以我们同意了。 ”
就这样,相处了半年多,刘彦杰觉得陈建华值得终身托付,两人在今年9月结为夫妻。
其实,当刘妈妈得知女儿要嫁给哑巴的时候,她是百分百不甘,毕竟看到知青要回城了,她也希望女儿能回城里生活。
刘妈妈不停地劝着刘彦杰,但刘彦杰早就打定主意了,既然要留在乡下成家,那她觉得这是最好的安排。
我已经告诉过你,到时候,不要怪老爷子没有做决定。 开明的刘妈妈终于支持了女儿的想法,毕竟孩子自己生活,父母只能提供参考。
一个女知识分子,一个大城市的年轻女子,一个乡下哑巴的婚姻,自然会引起一些讨论,有人说刘彦杰要钱,有人说刘彦杰一时幸福,她无话可说,但刘彦杰一句话也没反驳, 因为她知道,这条路是自己选择的,自己的生活是自己过的,至于别人喜欢说什么,那是他们的自由。
而他后来的生活,也让刘彦杰觉得自己选对了人。
陈建华很体贴,每次刘彦杰下班回来,陈建华做饭侍候,刘彦杰的衣服也由陈建华洗,家务也由陈建华做。
当老板的时候,刘彦杰想吃水果罐头,但家里没钱,就陈建华去几十公里外的一家小店赊账,他把罐头带回家,可是一口都没吃,就留给了刘彦杰。
二女儿出生时,刘彦杰想吃肉,可是附近店里没有肉,连基本的猪肉都要远方的团部去买。
陈建华见状,去鸡笼里挡住了下蛋的母鸡,家里只有一只,刘彦杰心甘情愿,陈建华还是用手比划着:“杀吧,别勉强,以后赚到钱我再买。 刘彦杰很感动。
这样一来,夫妻俩虽然在生活中有过争吵,但一直彼此亲近,相互理解,互相尊重。
后来看到农场里的知青都回城了,只剩下刘彦杰一人,陈建华很不舒服,他很想劝刘彦杰回去,毕竟他回城也不用跟着自己吃苦,但是刘彦杰真的回去了,他舍不得, 这些年,他早就把刘彦杰当成了自己的亲近亲戚。
那边,刘母也劝女儿早点回去,她知道女儿这些年一定吃了很多苦,女儿既然已经结婚生子了,实在不可能带着老公和孩子搬到城里去,老两口会出钱的。
刘彦杰被母亲的话很感动,但她还是拒绝了,她也想回城里生活,可是她离开了他的生活怎么办? 带他一起去? 他不会说话,他将如何在城市里生活? 他能适应城市生活吗?
刘彦杰想了想,她觉得既然嫁给了陈建华,就应该负责到底,她选择留在农场,继续和老公生活在一起,陈建华得知妻子的决定后,也很感动。
就这样,夫妻俩大半辈子都生活在乡下。
后来,大女儿进城读书,去医院当**,小女儿留在她身边开了一家店,两个孩子也成家了。
后来,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刘彦杰的两个女儿凑钱给夫妻俩在哈尔滨买了一套房子,想着至少可以在城里住得更舒服一些。
这一次,刘妍洁没有再拒绝,因为她已经完成了任务,在大北荒的努力中问心无愧,现在就算是为了妻子的健康,也该好好享受了。
到了夏天,刘彦杰还是会陪老公回乡下生活,他们在那里住了几十年,早就习惯了。
有人曾经问过刘彦杰,他一辈子在农村干什么,干了一大堆脏活? 她平静地说“我什么都不想要,人老了也要有个家,我从不后悔,我觉得挺好的! 有人必须做任何事情,什么都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