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省光伏制造业实现收入超过2900亿元,升至全国第三位。 从闻名遐迩的“石英之乡”到享誉全球的“世界光伏之都”,再到全省努力追逐“光”,近年来,安徽光伏产业的发展尤为令人振奋。
时间:绿色引领“轻”链逐链的追求。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以光伏、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 早选、精准、跑快,为安徽光伏产业的发展赢得先机。
早在2018年,滁州就利用石英砂资源,抢滩,锚定光伏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第一方向,吸引光伏行业龙头企业隆基绿能同年开工投产。 据滁州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8年至今,当地政府已陆续联系全球20家光伏企业,目前已有9家落户滁州。
不仅在滁州,而且在全省范围内,加快市场主体聚集,大力吸引全球先进光伏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是安徽抢占先机的重要途径。 全球出货量排名前10的企业中,有7家光伏玻璃企业、4家光伏电池企业、5家光伏组件企业、2家光伏逆变器企业,已在安徽部署发展。 同时,阳光电源、国轩高科、华盛新能源等一批本土企业加速成长,安徽拥有先进光伏、新能源储能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上市公司4家。 在合肥、滁州“两极”引领下,形成了蚌埠、六安、马安、芜湖、宣城、阜阳等地特色布局、竞争发展的光伏产业新格局。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下一步,我省将整合太阳能光伏重点产业链相关政策资源,编制梳理光伏产业“一链一策”扶持方案,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产业发展优势。
地理优势:产销旺盛,风“光”无限。
谋划后行动,巧妙地利用区位优势布局产业,走向世界。 焊接、套料、层压、框架......仅用18秒,合肥市路阳经济开发区大恒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光伏组件生产车间,就有一块表面光滑的组件,据了解,每天向全球市场生产10000多块全面屏组件。
类似的光伏产品生产场景在安徽比比皆是。 “近年来,我省依托石英砂资源优势和出口便利区位优势,培育了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等产业链优势。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冯克金表示,2022年安徽省光伏玻璃产量将达到826万吨,占全国的51%4%;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达到83GW,约占全球总量的30%,位居全球前列。 2023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光伏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51GW和79GW,占86% 和 225%升至141% 和 241%。
产销兴旺,动力更充足。 2023年第三季度,合肥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在光伏新能源细分领域将达到全国第一。 随着合肥大物流体系的建设,“安徽制造”光伏产品走向国际越来越方便,中欧货运站为光伏组件出口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截至2023年11月底,仅合肥货运中心光伏产品出货量就达到6514辆,18辆59万吨,同比增长67782%。先进的光伏和新储能产业已成为安徽省重要的支柱产业。
以人为本:创新赋能沐“光”前行。
既有合适的时间,又有针对性,坚持创新引领,安徽光伏产业稳步前行。 如何助力产业体质升级,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以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成为安徽的选择。
依托阳光电源、国轩高科、华盛新能源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先进光伏和新能源存储领域取得大量创新成果,如全球首台35kV中压直挂光伏逆变器、 全球最高功率异质结组件、全球最高效率的大面积单结钙钛矿电池、超低成本新型固态电池电解液,已在安徽诞生。
不久前,安徽印发《关于加强创新引领先进光伏和新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储能产业力争实现营业收入5000亿元以上; 到2027年,力争实现营业收入7500亿元以上,培育1-2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