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开始,绝大多数人真的对比亚迪有了深刻的了解,我也不例外。
具体来说,比亚迪在2021年初推出的Qin PLUS DM-i,就以惊人的速度走出了圈,很多不了解汽车圈的消费者(包括我)都知道这款车的存在。
时尚的造型,可接受的内部空间,技术配置远超同级别合资车型,最重要的是低至3油耗8L,100km,这些清晰感知的功能点可以说直接击中了大众消费者的核心需求,随后的销量爆发就顺理成章了。
这里不得不说“老黄历”:2021年5月订车,勉强算得上比亚迪秦PLUS DM-i的第二批车主,5个月的超长等待时间也给这辆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点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秦PLUS DM-i自上市以来一直畅销,牢牢确立了自己作为A级新能源轿车销量王冠的地位。
自推出以来,小改款和降价确实帮助秦PLUS DM-i保持了市场知名度但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秦加挑战者”出现,更大的尺寸、更高的配置、相似的油耗成为他们挑战秦加王座的有力**。
千字浓缩成一句话,是时候让秦加改变一下了。
好消息是,迪迷不用等太久(至少比我第一次等车时要短),改款改名为“秦L”的新车已经出现在工信部的申报材料中,看好它将在第二季度前正式亮相。
有意思的是,除了“秦L”之外,还有一个一起申报的印章06,它在哪里神圣?
我们来看看最关键的“三测信息”,比亚迪秦L的长宽高分别为4830mm、1900mm和1495mm,轴距为2790mm,与原来的秦PLUS DM-i大致相同。
在动力方面,秦L还配备了15L混合动力发动机,最大功率74kW; 可以选择120kw和160kw的驱动电机,据信对应1008kwh和15874kwh,有两个不同的版本。
这些信息可以明确地告诉我们秦L确实是秦PLUS DM-i的替代机型,在空间经验、动力输出甚至续航力上都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但毕竟是换款车型,秦L在外观设计上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的。
从工信部展示的“证件照”来看,秦乐的整体设计语言更年轻,正面设计有元加的味道,也就是所谓的“龙面进化形态”。
尾灯的设计特点与汉DM-i的“中国结”有些相似,整体设计风格依旧遵循“小比亚迪汉”的定位,豪华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同时,工信部上出现的印章06,基本可以看作是秦乐的“壳牌”车型,轴距相同,尺寸测量上只有细微差别,电池容量和动力系统参数基本相同。
在外观上,海豹06自然会变为海洋网的家族设计语言,半隐藏式门把手也让海豹06的“电车味”更加浓郁。
这两款车的出现,大致描述了比亚迪在A级车中的市场布局。 秦L面向气质更稳重的大众消费者,而海豹06则更年轻、更运动,希望能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至于内饰部分,网络上确实有一些比亚迪秦L的爆料,虽然只有前排中控和中岛区域的谍照泄露,但可以看出,秦L与旧款相比,有三个明显的变化。
首先,主驱的仪表屏,秦加DM-i仪表屏尺寸太小被网友吐槽,对秦L来说,仪表屏尺寸明显增加,预计尺寸在10英寸以上。
第二个变化是屏幕,中控屏的尺寸不断增加,肉眼判断尺寸似乎已经接近比亚迪汉,但目前还不清楚是否支持90°旋转。
第三个变化是在档位旋钮方面,秦L从秦Plus的“飞机档位旋钮”改成了指尖小档旋钮,但质感有了明显提升; 车把周围区域分布着许多物理按钮,保证了交互的便利性。
随着这里内外设计的变化,小彤相信,秦L的吸引力确实会比秦Plus有很大的提升。 根据我们对比亚迪的了解,秦L的最终定价很可能不会比现在的秦PLUS DM-i贵多少,然后就只剩下一个问题了:是不是壳?
虽然尺寸还不错,但底层技术的创新,让我确定秦L和海豹06不是“空壳车”。
核心混动系统秦L和海豹06很可能采用第五代DM混合动力技术,从而与秦PLUS和Destroyer 05等车型形成代沟。
但是,互联网上对第五代DM技术并没有非常准确的具体解释。 我们可以从比亚迪2021年提交的专利文件中找到一些线索,第五代DM技术最有可能升级的是增加了两速换档设计,改善了过去在高工况下动力不佳的状况。
按照常识,新一代DM混合动力技术可能会继续减少装配量,提高工作效率或降低成本,并继续与市场上其他车企的混合动力技术拉开差距。
但投机总是投机,目前公布的信息显示,秦乐的饲料油耗为38L 100km,Seal 06的油耗值为398L 100km - 和现在的Qin Plus其实有很大的不同。 有趣的是,在 2021 年,比亚迪有一辆 DM 40技术召开了一次技术研讨会,工程师强调“DM 40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上限,未来不会再有DM 5了0 向上! ”
因此,最终,第五代DM技术是否会出现,以及会保持什么样的升级,这里还是悬念。
除了混合动力技术创新的可能性外,据悉,秦L还将配备所谓的“P5底盘”,最大的亮点是有望采用电池-车身一体化(CTB)技术。
我个人认为这个爆料的可能性更高,而且秦加上的这个底盘真的是过时了。 五菱星光、荣威D7 DMH等车型采用的底盘,都是自主研发的新能源专用底盘,这也是支撑新车获得更大尺寸、更大电池组、更好驾驶体验的关键。
明眼人知道,比亚迪秦PLUS推出“冠军版”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变相降价,提升市场竞争力,这也从侧面看出,在竞争对手的围攻下,秦PLUS DM-i也开始显得无能为力。
比如上面提到的五菱星光,是秦PLUS DM-i最强大的挑战者,**几乎一样,但空间更大,燃油效率也一样,月销量稳固在1万台,这也说明它已经成为比亚迪不得不关注的对手。
相应地,比亚迪在2024年的任务将更加艰巨:据传,比亚迪已将年度目标上调至450万辆,较2023年的年度目标增长了50%。
想要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行的方法之一自然是让销售支柱更具竞争力,秦PLUS取代秦L,推出封印06也是合理的。
除了更新产品线,我认为加速智能化实施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促成因素。
这主要针对的是中高端车型,比亚迪在“梦想日”强调,20万元以上的车型可以配备智能驾驶硬件,30万元以上的车型可以配备智能驾驶硬件,但提供硬件支撑是一回事,实现智能驾驶能力又是另一回事。
腾势N7推出的NOA辅助驾驶功能在城市地区可能要到3月30日才能成功实施,虽然不慢,但与智能驾驶的头部企业相比并不快。 另一方面,目前比亚迪集团唯一能够真正体验完整高端智能驾驶的车型是腾势N7,在受欢迎程度上,与其他领先的智能驾驶车企相比,并没有优势。
而“梦想日”上提到的其他智能功能,比如智能底盘、智能座舱,也大多落地在中高端产品上,甚至仰望U8这样的百万级产品,对于大多数比亚迪用户来说,这有点遥不可及。
因此,在“综合智能”讨论的热潮中,比亚迪并没有太多优势。 我们可以看到,理想、文洁等新力量品牌凭借其“智能化”的产品认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客观地说,它们比腾势卖得更好)。如果比亚迪也想分一杯羹,加速智能向下普及就成为关键因素。
只可惜,这种事情不太可能发生在秦L、封印06这两家十万级A级机构身上,或许这两人只需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就算是成功完成任务,也就算是成功完成了任务,也不太可能是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