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5日,友智优生物B(02496)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作为双抗的稀缺靶标,一经上市就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关注。
据智通财经APP报道,在IPO阶段,友智优生物与光谷健康、楚行优瑞、普华开智达成基石投资协议,三家机构共认购651380,000股发售股份,认购金额约16亿港元,占338%。
上市第二天,友智优生物收盘215%,反映港股稀缺标的“含金量”。 只不过,当投资者以为这是一家生物创新药企走向巅峰的开始时,没想到就结束了。
9月27日,匆匆忙忙地达到了19的峰值8港币后,友智优生物开启了“一路**”模式。 9月27日至10月3日,该公司股价“四连败”,最低股价跌至14港币6元,而发行价为港币16元**875%。虽然该公司在10月4日成功止跌并收盘,但当日成交量仅为864万股,成交量跌破10万股后,友之友生物科技的**成交量从未超过10万股的水平。
这也意味着,上市一周后,友智优生物已经被市场基金“抛弃”,距离揭开基石还有近6个月的时间。
股价暴跌严重,稀缺标的难以止步的基石**。
事实上,从业务和产品市场来看,友之友生物的技术实力和商业化前景仍有亮点。
智通金融APP了解到,BSAB是一种人工蛋白,可以识别并特异性结合两种抗原或表位,可以同时阻断抗原表位介导的生物学功能或使抗原细胞结合更紧密。
近年来,由于对各种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最先进的MAB的快速发展,全球BSAB市场迅速增长。 2021 年,全球 BSAB 市场规模达到 38 亿美元。 随着技术和临床研究的进一步突破,预计到 2030 年将进一步增加到 586 亿美元。 2021年中国BSAB市场规模为1亿元(人民币,下同),未来有望增至251家复合年增长率为7%,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615亿元。
其中,核心产品M701是靶向表达人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的癌细胞和表达人分化簇3(CD3)的T细胞的重组BSAB。
据悉,M701是EPCAM CD3 BSAB,专注于**MA和MPE。 公司已于2022年1月完成M701**恶性腹水(MA)的I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以评估M701联合全身性恶性腹水(MA)患者的疗效。 此外,公司还于2022年11月在中国启动了M701**恶性胸腔积液(MPE)的Ib II期临床试验。
根据友智优生物披露的2023年中期报告数据,在恶性腹水(MA)方向,优智优生物目前正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以评估M701单药**联合全身**(包括靶向**、免疫**或化疗)**MA的疗效,并观察到良好的数据。 在恶性胸腔积液(MPE)方面,友智优生物目前正在中国开展M701**MPE的IB II期临床试验,数据也不错。
但目前,友之优生物的核心品种仅处于II期临床阶段,没有商业化产品的支持,其估值面临巨大压力。
智通财经APP观察,去年10月之后,友之友生物股价快速暴跌,截至今年2月20日,该公司股价仅为8港币74元,较发行价下跌45元38%,这显然远低于IPO阶段基石投资者的认购**。 现在,距离今年3月24日的上市禁令期只剩下一个月了。
这意味着,一旦禁上市期结束,友智优生物需要保证股价高于16港元,才能保证基石投资者不亏本,但就目前公司内部情况和市场环境而言,难度非常大。
商业化远非解渴。
如上所述,从目前的每日交易量和成交量来看,友智优生物已经陷入了“流动性陷阱”,已经被市场遗忘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在于面临现金枯竭的问题,而且难以依靠核心品种和管线来支撑未来的商业化预期。
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友智优生物其他收益为127980,000元,25600,000 和 6919万元,缺乏商业产品收入。 同时,该公司本期净亏损约为149亿元,189亿元,86568万元,其中2022年同比增长27%。 对此,友智优生物坦言,主要受研发经费增加的影响。
目前,融资和借款是支持友之友生物日常运营的主要方式。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友智友生物融资活动净现金为810340000元,241亿元和490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它的现金流只够勉强支撑当年的支出。 截至去年6月底,它只剩下7,644个现金和现金等价物50,000元。 如果没有进一步的融资,这些现金流是否能够维持2024年的运营和研发尚不确定。
根据公司计划,友智优生物核心产品M701**恶性腹水(MA)的BLA申请要到2025年第一季度才能提交,这意味着公司仍需继续融资才能将产品商业化。
此外,摆在友智友生物面前的还有一个实际问题:M701的商业化能否为公司实现“造血”。
从市场角度来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中国MA**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1年的107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124亿元和2030年的147亿元,而中国MPE**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1年的116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132亿元和2030年的153亿元。
虽然MA**和MPE**在国内都有潜力在未来形成100亿元的市场,但由于MA和MPE往往与预后不良的多器官恶性肿瘤有关,晚期癌症患者很少能从上市药物中获益,**MA和MPE的获批候选药物也很少。
以国内市场为例,目前国内尚无化疗、免疫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药物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用于**MA或MPE,国内MA或MPE临床指南推荐的药物也未纳入,这使得国内MA和MPE**市场难以朝着市场预测的乐观方向发展。
显然,投资者很难押注一家“没有希望”的公司,在市值缩水和流动性困境的双重打击下,即使友智优生物拥有“港股双阻力稀缺标”的光环,也必然会从投资者的视野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