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喜的长子,二级公司副总
1923年10月8日,王金溪出生在甘肃省玉门市金宝市王家屯的一个贫民家庭。 因为家境贫寒,王进溪6岁开始要饭,10岁放牛,12岁挑煤。
1937年,王进溪认识了一位在油田工作的同乡,这位同乡向他介绍了玉门油田。 虽然玉门油田是当时国民党唯一能控制的中型油田,但国民党对油矿工人的待遇很差,王进溪一直在打零工。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玉门油矿,油矿工人的待遇大大改善。
他努力学习,终于在第二次考试中被录取为钻探员。 这就是“钢铁侠”王进喜,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
中国石油工业杰出代表王进喜,自1956年起成为玉门油矿的标杆模范工人。 他提出“千月万年,钻穿祁连山,立下玉门封口标杆! ”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直接把被褥放在井上,没日没夜地工作。 1957 年 9 月 30 日 12 点,他率领的钻井队在整个月累计了 5009 英尺47米,世界罕见纪录。
消息通过新华社发布后,王进喜被授予“钻井带队”称号,他的团队被授予“钢钻队”称号。 1959年,王进喜参加民族英雄大会,出席国庆十周年纪念活动。
作为石油行业最杰出的钻井劳模,他被派往大庆油田。 1960年3月,王进喜一行从玉门来到大庆。
他们被安排在马家瑶的赵夫人家里吃饭和住,但赵夫人半个月没有见到王金熙。 她问下班的工人,才知道这是王队长的工作习惯,她一下班就吃饭,在工地上吃饭,不分昼夜。
赵姨娘感慨道:“你们王队长真是个铁人! 这种情绪很快在大庆油田蔓延开来。
1960年4月9日至11日,大庆战役司令部召开了第一次技术座谈会,石油部部长在座谈会上介绍了王进喜夜苦干的先进事迹,号召全体员工向王进喜学习。
之后,“人人学习钢铁侠,人人成为钢铁侠,立战功”的活动在油田全面展开,铁人称号广为流传,一个响亮的名字在中国大地上诞生了——“钢铁侠”王进喜。
从此,王金熙的名字就与大庆油田紧密相连,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传奇。 然而,1970年11月15日,王进喜因胃癌治疗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47岁。
他的一生是献身于石油工业的一生,他是中国石油工人的一面旗帜。
1.王进喜的儿子王跃平是五个孩子中的老大,出生于1952年。 8岁时,他跟着母亲去了大庆。
对于王跃平来说,大庆的冬天是一段艰难的时期,不仅寒冷,而且食物短缺。 父亲王进喜一心一意地干活,王跃平从小就跟着母亲去田里挖剩下的冻萝卜和冻土豆。
2.由于最初的物流无法满足需求,王月萍、母亲、弟弟妹妹们在家门前的空地上种了土豆、萝卜和黄豆过冬。
王跃平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他们到达大庆时,干屋里的泥土还没有完全干。 干式防御工事是东北土房常见的,除了门窗和檩条需要用少量木材外,墙壁上都是用泥巴夯实的。
3.大庆油田的条件十分艰苦。 王跃平说,虽然已经千方百计派出全国石油战线的精英参加大庆石油大战,但由于条件艰苦,十分之一的工人仍然选择离开,宁愿回家种地。
即便是这样,王金溪作为全国知名的劳模,月薪也不到百元。 不过,他需要用这100块钱养活十口之家,每个月也要想办法帮助一些生活困难的工人。
4.王跃平还记得,张启刚,一个工伤过的工人,王进喜每年都会给母亲寄钱,一次200块钱,这是王进喜两个多月的工资。
这说明王金喜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工作者,更是一位无私的慈善家,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王进溪的长子王跃平,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父亲精神,从父亲的脚步出发,进入大庆油田工作。 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对自己评价很高,而是脚踏实地,默默奉献于工作。
他的其他孩子也在大庆油田工作,现在已经退休。 孙子继承了家族精神,也进入大庆油田工作,真正实现了“我把石油献给祖国,把青春献给子孙后代”的承诺。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身份并不能决定他的价值,重要的是他能否真正实现他的理想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