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4年1月的金融统计报告。 数据显示,新增人民币贷款为49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2亿元在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保持同比增长,说明银行资产负债表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相对稳定。
新增人民币贷款超出预期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47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 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人民币贷款增加492万亿元,同比增长162亿元。分行业,家庭贷款增加980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2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272亿元; 企业(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8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31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9733亿元; 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49亿元。 1月末,外币贷款余额6,677亿美元,同比下降10.0%7%。1月份外币贷款增加113亿美元,按年增加55亿美元。 据《泰晤士报》报道,此前,市场机构1月平均新增贷款4笔左右7万亿元,实际贷款数据超出市场预期。业内人士指出,1月份贷款增速高于市场预期,反映实体经济活力增强,企业投资生产提前布局,助力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更好的财务数据也可以继续提振信心并提高社会期望。 贷款的稳步增长,体现了信贷稳步伐的要求。 多重因素导致M2增速下降
1月底,广义货币(M2)余额为29763万亿元,同比增长87%。狭义货币(m1)的余额为6942万亿元,同比增长59%。流通货币 (m0) 余额 1214万亿元,同比增长59%。当月现金净注入7954亿元。 据中国《**报》专家分析,当月M2增速下降,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来说,分阶段扰动的特征更为明显。 首先,从短期扰动因素来看,财政支出一般会在春节前达到峰值,财政支出的增加将导致M2加速增长。 去年春节在1月,今年春节在2月,财政支出错位1-2月,将导致M2增速1月下降,2月反弹。 粗略估计,财政因素对今年1月M2回调的影响为0大约7个百分点。 其次,从长期趋势来看,货币政策加大了逆周期调整力度,M2增速在去年2月也达到了近13%的高点。 第三,从金融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减少金融体系中的资本闲置和套利,增加企业和居民购债,促进直接融资发展,也将产生一些良性的贷款替代,降低M2的增长率。 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保持稳定社会融资规模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一个比较全面的指标。 数据显示,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84家2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与上月持平。 1 月份的增量为 650万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比去年同期增加5061亿元。 从结构上看,1月份人民币对实体经济贷款增加4笔84万亿元,同比减少913亿元; 实体经济外币贷款增加989亿元,同比增长1120亿元; 委托贷款减少359亿元,同比减少943亿元; 信托贷款增加732亿元,同比增长794亿元;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635亿元,同比增长2672亿元; 公司债券融资净额4835亿元,同比增长3197亿元; 债券融资净额为2947亿元,同比减少1193亿元; 非金融企业境内融资422亿元,同比减少542亿元。 招商局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晶晶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受**债券发行的加力和基数效应影响,社会金融增速明显提升。 但随着基数效应减弱和债券发行步伐放缓,1月份社会融资增速将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8日,央行发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报告》。第一栏是“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求规律和新特征”。。央行表示,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230万亿元,是年增量的10倍,要更加关注总量与结构、存量与增量的关系,盘活低效存量。 据财联网2月8日报道,广发宏观分析师钟林楠认为,货币政策专栏一直很重要。 本报告第一栏是“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求规律和新特点”,强调不仅要“只增加信贷”,更要看利率下降、社会融资、信贷累计增加或收支增长的影响。 第1栏指出,有必要减少对月度高频货币和信用数据的过度关注。 从往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一季度新增贷款会更多,尤其是1月份。 但经济反弹需要稳定持续的信贷支持,必须抑制不正当竞争、“抢时机”等不合理的信贷供给。 *每日经济新闻、央行官网、中国**新闻、**时报、财经美联社等。
值班编辑:陈敏
评论:**石莹,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