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大作家,几乎人人都知道,但你可知他其实是大名鼎鼎的美食家?
苏轼一生被降职三次,每次去流放地,苏轼都能找到好吃的。
咱们就从五台诗案说起,这次苏轼被降职的地方是黄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到了这个地方之后,苏轼发现这里的猪肉很便宜,扔在地上几乎没有人要。
因为富人懒得吃猪肉,但穷人不擅长做饭。
苏轼眼睛一亮,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他写了一首猪肉颂歌,讲解了猪肉的各种方法和窍门,比如“慢火少水,火够了就美了”。 ”
在一系列的做法中,其中最有名的是东坡肉,当地人看到猪肉可以做得这么好吃,立即开始效仿,这算是改善民生和粮食的壮举。
除了猪肉,苏轼还发现了一种好吃的东西,河豚。
艾蒿满是短芦苇芽,这是河豚想吃的时候。 ”
艾蒿长满了岸边,风景很美,但更重要的是,河豚是此刻最肥的。
虽然知道河豚的肝脏剧毒,但苏轼还是很喜欢吃,感叹为了吃河豚鱼,值得死。
后来被降到惠州,苏轼观察到,烟瘴之地的经济远不如京城,但温暖的气候却盛产荔枝等水果。
每天吃300颗荔枝,不要犹豫,做一个岭南人。 ”
苏轼一看荔枝是咔哒一声就做的,想着杨贵妃为了吃荔枝,非要千里迢迢运,苏轼看着手中的荔枝,吃得越多越香。
第三次被降职,苏轼来到海南,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苏轼并没有像曹操那样大手写《观海》,而是低头摸索着发现了牡蛎。
小的煮熟吃,大的烤,真的很新鲜。
苏轼还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恐怕北君子听说了,会努力为东坡办,求海南(折),分享我的美貌。 ”
意思是儿子,咱们吃牡蛎吧,别告诉京城的人,万一他们知道了,乞求流放到海南抢劫我怎么办。
不得不说,我们苏大慈人的心态还真不错,流放居然被他当成了一次郊游,或许这种心态能支撑他在困境中一次次抬起头来。
就像他在这句话里写的,“竹杖和鞋子比马轻,谁怕,一团烟雨就生了。 ”
生活中的默默无闻终将过去,当你抬起头来,又是阳光明媚的好日子。
2月** 动态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