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3年夏天的到来,桂林市广南村的一所小学,见证了一场别样的告别。 四川大学三年级学生刘玲,在为期五天的志愿者教学活动结束后,面对孩子们的真诚留存,心中充满了感慨和不舍。 然而,在这短短的志愿者教学背后,当下存在一个有争议的现象——旅游式的、有偿的短期志愿者教学项目。
上海秦教育科技旗下营利性组织Starc Fulcrum,以其精心包装的“公益之旅拓展视野”,吸引了许多像刘玲这样积累了留学申请志愿服务经验的大学生。 这些项目不仅提供入住山景民宿、享受当地特色餐的“旅行团待遇”,还让参与者在短时间内获得远超实际教学时间的志愿服务证书。
在商业志愿者教学项目的运作模式中,乡村学校似乎成了满足城市大学生志愿者需求的舞台,而不是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真正需要的教学支撑平台。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刘善怀对这种背离教学初衷、趋向于商品化的做法走上了错误的道路表示担忧。
“半玩半教”的志愿者教学计划成本高昂,参与者支付的费用主要用于住宿、餐饮和文化体验活动,而志愿者教学本身的实际时长被大大稀释。 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像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毕业生王林一样,亲身体验了长期志愿者教学的艰辛和奉献,他质疑这种旅游式教学的严谨性、教学内容和志愿者资格的考核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商业性志愿者教学项目在提供国际志愿者证书和志愿者时间认证方面看似方便高效,但往往难以有效满足当地儿童的教育需求。 课程设计中游戏化的倾向,以及师资队伍缺乏长期稳定性和针对性等问题,使志愿者教学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然而,在正规的非营利性志愿者教学项目中,招聘难、教师严重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教育专家安学辉强调,无论是有偿教学还是免费教学,一旦进入校园和课堂,就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确保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同时,她指出,“长期短期志愿者教学”模式违反教育规律,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期陪伴和情感投入的小学教育,频繁更换教师会影响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效果。
面对商业志愿者教育项目的盛行及其存在的问题,社会要求建立更加规范、科学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 一方面,志愿者教育组织应在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准确满足当地的教育需求; 另一方面,志愿者在选择志愿者教学项目时,也要仔细评估其有效性和长期效果,并关注项目背后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意义。
在教育资源供需不匹配与教育公平原则之间,我们应该如何权衡短期志愿者教学计划的利弊? 如何建立长效的对口帮扶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真正下沉,让每一个渴望知识的孩子都能得到适当优质的教育? 这种关于商业教学的伦理和本质的讨论,可能是我们在追求均衡教育的道路上亟需回答的难题。 当志愿服务成为一项业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