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部门是任何国家的核心领域。 更严重的是,金融部门的损失类似于国家的损失。 许多没有金融主权的小国,始终无法逃脱被金融大国和霸权国家一次又一次收割的悲惨命运。
当年我们进关时,顽固地把外资在中国银行和保险机构的股比占49%的比重,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开对国外的控制。
现在对外资在中国的比例限制已经完全取消,外资可以持有中国银行和保险机构100%的股权,实现了完全控制,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的经营范围与中国资本完全一致。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
1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金融服务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琦表示,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推出了50多项金融开放措施。 取消了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包括对外国投资者参股、增资的金融机构持股比例限制。 目前,外资可以持有银行保险机构100%的股权,实现完全控制。通俗地说,就是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来华设立公司,无论是持股比例还是业务范围都没有限制,可以说中国的金融业对外资是完全开放的。肖远琦表示,已经有这样的机构,包括外商独资保险公司、外资财富管理公司、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外商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都已获批经营,目前经营状况较好。 此外,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对金融业的相关限制也已完全清除。
面对这个颇具爆炸性的消息,很多人都震惊了,很多人惊呼这是跪着,很多人担心外资会来中国大快朵颐。
对此,你怎么看?
其实,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也没有必要过度解读。
中国之所以向外资开放金融业,也是顺势而为。
首先,我国金融部门现在具备了全面自由化的条件。
在入世谈判时,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和一流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不仅实力薄弱,而且缺乏经验。
现在,中国长大了,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得到了提升,我们弥补了不足,以前没有的条件现在已经具备了。
中国金融业遇到外资就要彻底败下阵来的说法,无疑是在用剑来看待问题。
其次,我们还需要在我们的金融部门引入鲶鱼。
我们已经看到了特斯拉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作用。 中国企业不能总是呆在温室里,如果长期呆在温室里,躺着赚钱太舒服了,就会失去成长的可能。
这个时候,放生一条外国鲶鱼,让中国企业登上国际舞台竞争,有利于中国企业的成长。
这有什么风险吗? 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世界上怎么会有高利润和无风险的东西呢? 如果你想做某事,你必须承担某种风险。
把外国鲶鱼放进中国的池塘,消除保护壁垒,可以迫使中国企业游得很快,再不游,真的会被外国鲶鱼吃掉。
但我们有信心。
三是要恢复外商投资信心,助力我国资本市场发展。
中国要发展和合理利用外资,这是一个对外资和中国都有利的双赢局面,我们从不拒绝外资,而是以非常开放的态度欢迎外资来华。
我们反对和打击的,只是那些吃了中国的粮食,想砸中国锅的人。
近年来,地球一直没有停下脚步,非常可悲地陷入了一个更糟糕的时代,增量市场暂时不存在,大家都在拼命地在股市里翻滚,世界经济已经很疲软了,但一些国家还在到处煽风点火,制造动荡,让本就低迷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中国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深受影响。 再加上中美对抗、经济去房地产等因素,我国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老百姓不敢消费,明显感觉到挣钱难,不敢消费。
外资对我们的信心也在下降,外资外流越来越明显。
现在,我们已经释放了这个大动作,这绝对是一个重磅炸弹。 这对外资很有吸引力,中国市场非常大,在中国赚钱很香。
第四,对于中国人来说,有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很多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都是老牌公司,不得不说,这些公司确实有两把刷子,否则也不会存在这么多年。
这些企业进入中国,必然会带来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对用户来说选择更多,更方便,这是我们乐见的。
第五,引入外资银行有助于缓解当前国内银行的压力。
目前,中国居民存款数量已创历史新高。
以前,为了能够拉更多的存款,缺乏存款的银行会提高存款利率,并会送大米、石油之类的东西,但现在银行存款多了,加上降准,可用的资金也多了,但钱不容易借出去,存款要自己交利息, 这是一种负担。
银行最新降息是为了减轻银行的利息负担。
未来,中国维持低利率的可能性很高。 除非中国有更好的投资资产,否则居民的存款不会减少。
在此背景下,允许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可以减轻国内银行的利息负担。
第六,与国际接轨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中国不再是过去的中国,中国现在需要做的不是担心有人来吃我们,而是走出去,到世界各地赚钱。
不知不觉中,中国的利益已经遍布全球。 既然要与全世界做生意,那么我们的金融领域肯定不会一直与世隔绝,开放与国际接轨是必然的。
未来,中国必然是一个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国家,外国人会越来越多,外国人开办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本质上讲,外国银行、外国保险公司和外国学校与访问外国没有什么不同。
外国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可以使外国公司更容易在中国开展业务。
最后,我想说这是“矫枉过正”。
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个不好的词,力太大了,有点太大了,它会产生***
然而,有时可能需要 120 个点才能强制一项政策达到 100 分的效果。 看似凶猛的药物,但效果可能恰到好处。
矫枉过正,也许只是“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