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行业迎来“发债浪潮”! 近日,兆联消费金融和产业消费金融陆续公布了2024年首批金融债券发行计划,额度分别为18亿元和20亿元,均为3年期债券。
去年8月,央行宣布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 同年11月,兴业银行消费金融成功发行金融债券,成为消费金融行业时隔两年恢复发行金融债券的首家企业。 据统计,自去年11月以来,领先的消费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总额已超过6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在经济持续复苏的背景下,这一趋势将帮助经营状况良好的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筹集低成本、稳定的资金,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产业消费金融、兆联消费金融在融资方面大动作
今年2月21日至22日,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了两份消费金融公司金融债券发行文件。 兆联消费金融将发行3年期固定利率金融债券,发行规模18亿元,记账间隔230%—3.30%,最终票面利率将通过簿记建档和集中配售确定; 兴业消费金融拟发行20亿元金融债券,均为3年期固定利率产品,截至目前,兴业消费金融发行的其他债券总额为85亿元。
就此次债券发行而言,上述两家公司表示,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补充公司中长期资金,优化公司资产负债期限结构,进一步促进主业发展,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消费金融企业融资渠道建设尚不完善,资金错配隐患依然凸显。 许多消费金融公司发放的贷款和垫款期限超过一年。 如果公司的债务融资期限以短期为主,则很可能面临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问题,从而导致流动性风险。
就上述两家公司而言,兴业消费金融的融资渠道基本覆盖了主流融资工具。 兆联消费金融在发行公告中指出,目前融资主要依靠借入资金,渠道相对简单。
据了解,为降低上述风险,兆联消费金融正在建设多渠道充值资金。 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已获261家金融机构3192家批准银行间授信额度11亿元,未使用授信余额175323亿美元; 其中,招商银行已发放同业授信270亿元(含专项流动性支持资金90亿元),截至2023年6月底已动用110亿元,用于保证流动性。
在停滞了两年之后,消费金融行业的金融债券重新启动
发行金融债券是消费金融行业门槛较高的融资方式之一。 在消费金融发展的近十年中,成功发行金融债券的只有6家,分别是中国银行消费金融、产业消费金融、兆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即刻消费金融、杭州银行消费金融。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自2021年四季度以来基本停滞不前,没有从业者以这种方式获得融资。
随着央行2023年8月出台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和信贷资产的政策,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已重启。
随后,《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于同年10月施行,提出消费性金融机构发行非资本债券无需办理经营资格,改为事后报告制。 这一变化也导致了消费金融行业金融债券发行量的增加。
去年11月24日,兴业银行消费金融成功发行“2023年第一阶段金融债券”,成为消费金融行业时隔两年重启发行金融债券的首家企业。 此后,2024年1月9日,杭州银行消费金融计划公开发行“2024金融债券(一期)”,发行规模10亿元,3年期固定利率。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暂停两年后恢复发行金融债券,兆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这是支持消费金融发展的明确信号,无疑对消费金融市场来说是一大利好。 研究表明,消费金融在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理财部门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和信贷资产支持,这将拓宽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提供更加便捷、快捷、适度的消费信贷产品,从而更好地助力家庭消费,促进经济复苏。
消费金融行业的融资体系需要多元化
随着当前金融债券发行的复苏,市场普遍预期更多的消费金融机构将通过发行金融债券来增资“补血”。
目前,虽然我国消费金融企业拥有众多资金渠道,包括从股东境内子公司和境内股东处收取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发行金融债券、资产化、境内同业拆借等,但消费金融行业长期面临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
根据兆联消费金融2024年一期金融债券发行文件,从消费金融公司实际选择的融资渠道可以发现,消费金融公司行业债券和资产的发行量远低于其他行业。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将逐步增加,但也要关注可能面临的挑战,需要制定合理的发行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寻求更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董希苗表示,不仅要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还要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比如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 金融机构不仅需要资本,还需要资本来增加信贷配置。
在政策层面,早在2020年10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就发布了《关于促进消费金融企业和汽车金融企业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消费金融企业和汽车金融企业发行二级资本债券,拓宽补资渠道。
当前,要支持优秀消费金融企业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推动消费金融企业增强资本实力,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加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力度。董希淼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