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人形机器人重大事件回顾的核心是科技巨头的领导力。
1.2024 年 2 月 24 日,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 Figure AI 筹集了约 675亿美元,投前估值约20亿美元。 目前,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英伟达(Nvidia)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正在投资Figure AI:贝索斯已通过其公司Explore Investments LLC承诺投资1亿美元,Microsoft将投资9500万美元,英伟达和亚马逊附属公司将各提供5000万美元,英特尔的风险投资部门将出资2500万美元,LG Innotek将提供850万美元。 与此同时,三星投资集团承诺出资500万美元。 OpenAI曾考虑收购Figure,将投资500万美元。
FigureAI 成立于 2022 年 1 月,专注于自主通用人形机器人的设计。 它的创始人布雷特·阿德科克 (Brett Adcock) 以 1以 1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一家招聘公司,让这家市值 27 亿美元的 EVTOL 公司敲响了警钟,被称为“下一个埃隆·马斯克”。 他在第一轮投资了1000万美元,在A轮融资中又投资了2000万美元。 在NVIDIA和亚马逊等领先公司的最新一轮大规模投资之前,Figure已于2023年4月获得由百汇风险投资领投的7000万美元A轮融资,FJ Labs、Moving Capital、Tamarak Global、Bold Ventures和Aliya Capital Partners参投。三个月后,它获得了英特尔资本的 900 万美元 A+ 轮融资。
公司大部分员工来自特斯拉、IHMC、苹果、克鲁斯等知名企业,他们希望打造世界上第一个商业上可行的人形机器人,并加入人类劳动力大军。 根据其模型规划,机器人约为 168米,重60公斤,有效载荷20公斤,全电动,充电后可运行5小时。 这些机器人将是自主的,能够自动执行重复性(或非熟练)任务,外观和行为都像人类,可用于从仓储到零售甚至护理的所有领域。 2024 年 1 月 7 日,Figure 发布了 **,显示其产品 Figure 01 已经展示了自主完成咖啡等任务的能力。 19日,Figure宣布与宝马签署商业协议,将在宝马的美国工厂部署Figure 01。
2.2024 年 2 月 24 日,NVIDIA 成立了一个新的研究部门“Gear”(通才体现代理研究)。 新部门由Jim Fan教授和人工智能高级研究科学家兼AI**项目负责人朱玉珂教授领导,专注于四大重点领域:多模态基础模型、通用机器人研究、虚拟世界基础智能体以及仿真和合成数据技术,致力于引领未来技术浪潮,推动整个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行业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具身智能”是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交互的智能系统。 目前,Gear已经率先开展了EUREKA项目(通过编码大型语言模型进行人类级奖励设计)、Voyager项目(由大型语言模型驱动的开放具身代理)、VIMA项目(通用机器人操作能力的多模态提示)和Minedojo项目(基于互联网规模知识库构建的开放式具身代理)。
3.2 月 20 日,英伟达宣布将于 3 月 18 日至 21 日在圣何塞会议中心举办GTC2024。 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将公布加速计算、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最新突破。 在英伟达列出的12位重量级嘉宾中,有三位是机器人领域的大佬,包括谷歌Deepmind的杰出科学家兼机器人高级总监Vincent Vanhoucke,波士顿动力公司首席技术官Aaron Saunders和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Feifei Li博士。 Agility Robotics、Boston Dynamics、Disney 和 Google Deepmind 等公司也将展出 25 款机器人,包括人形机器人、工业机械手等。
4.OpenAI 为挪威人形机器人公司 1x Technologies 提供支持。 在农历新年期间,1x Tech在推特上表示,根据物流中心的场景,他们的机器人已经能够自主工作。 1x 表示 ** 中的每个行为都由基于视觉的神经网络控制,该神经网络以 10Hz 的频率发出动作。 神经网络使用图像并发出动作来控制驾驶员、手臂、抓手、躯干和头部。 它不包括远程操作、计算机图形、编辑、加速、脚步轨迹回放,全部由神经网络控制,全部自主,全时速度;
5.2月24日,马斯克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条**,展示了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在实验室里闲逛。 可以看出,擎天柱机器人走路非常平稳。 Optimus的工程师团队还表示,在最新的**中,Optimus的步行速度已经达到了0每秒 6 米或 134英里/小时。 自 12 月演示以来,速度提高了 30% 以上。 这主要是由于它们改进了前庭系统、脚部轨迹和地面接触逻辑,升级了运动规划器,并减少了整个机器人的周期延迟,同时还增加了轻微的躯干和手臂摆动,使擎天柱整体更加稳定。
总机械师李哲:
行业大趋势的逻辑没有改变,今天英伟达表示将于2024年3月18日GTC发布加速计算、生成式AI和机器人领域的最新突破,谷歌Deepmind员工推特表示,AI在机器人中的应用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有大成果披露(谷歌也参加了3月18日的NVIDIA发布会)。
机器人仍是AI应用层的核心场景板块:此前,大家都在关注AI领域的Meta模型,OpenAI的1X机器人**,以及Tesla和Sora的生成能力。
选股和行业轮动的想法:
最近,螺杆细分市场表现最好,主要是由于。
1)当短期催化剂为国内一流连锁审核工厂时,螺旋板产业进步概率最大,螺旋板下滑最深的核心目标。
2)当短期催化预期是机器人算法的进步时,传感器领域的技术映射逻辑表现最好。
3)螺杆公司率先领涨后,业绩好的往往是加工设备车床、磨床公司(车削+磨削工艺),以及最终减重的特种塑料(不仅是PEEK,PEEK只是一条可能的道路)。
4)国内低级**链的核心目标或扩散逻辑。
相关产业链企业:
T1:三花智控、拓普集团、明知电气、绿谐等
传感器:东华检测、华培动力、凌云股份有限公司、科力传感等
螺丝:贝斯特、梧州新春、贝特科技、恒力液压等。
设备特种塑料:浙江海德曼、华辰设备、田中精机、兆敏科技等
可能的扩散逻辑低估值标的:东方精密、纽威数控、国盛智科、华翔股份、双林股份等(设备更新换代政策+新质产能); 国内股价低迷企业:步科股份、精锻科技、中大德等。
风险预警:机器人新产品的研发和扩容低于预期的风险; 机器人零部件技术路线不确定的风险。
策略:一是市场已经触底反弹,但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中长期主线的切换。
在经历了1月下旬至2月初的大幅**后,2月6日以来市场出现了显著的**,上证综指连续8天回升3000点,主要宽基指数自2月6日以来涨幅超过10%。 从结构上看,TMT领跑全盘,不容忽视的是,市场前期表现强劲的资源行业本轮没有下跌,煤炭和石油石化仍超过10%。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大量投资者“市场进场,风格也要转换”的认知预期。 不同板块之间的长期根本性变化已经开始体现在市场定价上,这不能用“风格转换”的简单历史经验来解释。 在“去金融化”的背景下,经济的修复更多来自实体活动的修复,而不是金融化下的利润扩张,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的格局将长期存在。 因此,板间优势的格局不会改变。 因此,对市场长期主线的推荐顺序与之前的“拥抱资源,超越分红”的评价没有变化。 此外,机器人的主题投资机会也是我们之前年度战略《诺亚方舟》中推荐的方向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机器人主题指数在本轮中也明显跑赢大盘**,机器人指数自2月6日以来上涨了28%,跑赢大盘约14%。 接下来,我们一起从战略角度来解读未来机器人的投资机会。
二、机器人投资机会的战略视角。
首先,从整体上看,机器人其实是AI+制造的最佳组合,而中国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优势恰恰在于制造业:无论是高科技产品出口占比、制造强国发展指数还是产业链韧性指数,都表明了我们在制造业全球前二的位置。 这使得中国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很有可能从B领域发展到B领域或向G领域而不是C领域发展,AI+制造面临的监管和政策风险也比较低,机器人领域的企业可能会率先完成从资本支出到收入再到企业利润的实现。
其次,从产业链来看,与原有的工业机器人相比,人形机器人由于结构复杂、成本高,渗透率相对较低,但这也预示着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同时,由于人形机器人对硬件数量和精度要求远高于普通工业机器人,这也意味着人形机器人拥有更长更宽的产业链,可以创造的产业链价值更大。 目前,以减速机伺服系统为代表的我国产业链国产化率也在不断提高,虽然占比绝对值仍然较低,但也意味着未来还有巨大的替代空间。
最后,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机器人很可能是帮助人类走出这一轮“停滞”的关键。 在能源转型的长期背景下,本轮资源供应收缩难以快速扭转,而去全球化才刚刚开始,这将进一步阻碍资源配置效率。 同时,老龄化成为大多数制造业国和资源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导致劳动力议价能力和工资刚性的上升,最终可能形成工资循环——通胀预期迫使商品上涨——继续提高工资。 为了打破这一循环,向资本密集型自动化和智能化产业转型是一条更可能的道路。 实证研究还表明,如果我们考虑到1993-2007年期间美国不同地区之间的情况,每1000名工人增加一个机器人将使就业人数减少034%,工资水平下降了05%。事实上,世界制造业强国已经采取行动,尤其是对中国来说,高端制造业的进一步升级也是迫在眉睫和必要的。
汽车:英伟达布局具身智能+**商务考察迫在眉睫,看好机器人板块。
热点活动:12月24日,英伟达宣布成立一个新的研究部门——“gear”,全称是通用体现代理研究,将专注于1)多模态基础模型;2)通用机器人研究;3)虚拟世界中的基本智能体;4)仿真和合成数据技术。
2.3 月 18 日至 3 月 21 日,NVIDIA 将举办 2024 年 GTC 大会,宣布加速计算、生成式 AI 和机器人技术的最新突破。 在会议上,Agility Robotics、Boston Dynamics、迪士尼和Google Deep Mind等公司将展出25款机器人,包括人形机器人、工业机械手等。
行业变化:机器人是AI、传感器、执行器的结合,英伟达成立了研究部门“Gear”,实现跨多种模式和场景的智能应用,这将加速智能代理的开发,这些智能代理可以适应各种环境,拥有广泛的技能,可以在虚拟和现实世界中有效运行, 推动整个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我们判断,2024年将是机器人软件技术快速突破的一年,也将是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元年。
估值:受**及特斯拉1月下旬财报(AI日延期,量产或推迟至2025年)等因素影响,机器人板块出现大幅调整,近期出现**,但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 目前,2024年核心标的估值为:拓普27倍、百世29倍、贝特科技40-50倍、双环21倍、精锻18倍。
跌幅较前:较2023年初高点相比,机器人目标整体跌幅为-20 30%,如贝特科技-16%、三花智控-21%、拓普集团-29%、百世-30%、双环传动-34%、精锻科技-37%;
增幅低于此前:与特斯拉2024年1月25日财报相比,机器人标的总体增幅+10-20%,如贝斯特23%、三花智控17%、拓普集团13%、贝特科技12%。
考虑到确定性、估值和位置,建议布局技术能力强、与T或Tier1紧密合作、定点确定性强的底层能力
1)Tier1:拓普集团、三花智控;
2)丝杠及设备:贝特科技、贝斯特、梧州新年;
3)减速机:双环传动,精密锻造工艺。
风险提示:机器人量产进度不及预期,大模型进度不及预期,产业链国产化水平不及预期。
电动新:重点推荐:三花智能控制、明知电气、伟创电气。
1、三花智能控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强,机器人节奏稳步推进。
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强。 1)制冷业务:22年来,公司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随着空气源热泵和储能热管理产业化的加速,相关元器件有望为公司提供新的增长动力;2)汽车零部件业务:22年来,公司全球汽车集成零部件占比60%,目前手头订单充足,随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渗透和新定点的开发,近三年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可保持50%的复合增长率。
在机器人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并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1月24日,公司公告称,计划投资不少于38亿元建设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和域控制器项目。 公司已启动机器人生产基地的投资建设,机器人产业化进程进展顺利。
2、明知电气:关注公司三大核心变化(产能、战略、下游)。
产能:新基地的发布有望突破生产瓶颈。 前期,由于产能限制,面临规模增长的问题,其控制电机和驱动系统的产销比接近1:1,生产计划处于饱和状态。 目前,新生产基地的布局已基本完成,同时引入自动化技术和新的产能规划策略,使公司有望突破生产瓶颈,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战略:扩大产品类别并改进整体解决方案。 空心杯电机:23H1同比增长67%,主要得益于移动机器人、医疗器械、生化分析仪器等应用领域产能的稳步释放和相关产品的业务增长; 精密传动业务:23H1实现营业收入4410万元,同比增长29%; 运动控制解决方案:23H1总营业收入为348亿元,同比增长12%。
下游:新兴高附加值应用领域业务保持增长。 公司运动控制业务在光伏设备、工业和工厂自动化、智能驾驶车辆、移动机器人、智能泵阀控制等新兴高附加值应用中实现了快速增长。
3、伟创电力:主营业务快速增长,人形机器人开辟了新的空间。
公司主营业务业绩突出,新产品、新市场增长迅速。 1)新产品:3Q23伺服系统及控制系统收入突破3亿元,同比+70%;伺服和小型PLC产品已批量销售,中型PLC也在开发中,全级产品线已经开通。 2)新市场:布局印度、中东、东南亚等市场,借助光伏领域等通用产品实现快速突破,23H1公司海外营收同比+174%,持续快速增长。
人形机器人已经布局了很长时间,并享受着轨道增长的红利。 22年来,机器人产业部成立,目前已推出直流无刷空心杯电机产品,主要针对机器人和医疗领域,并在医疗领域进行了测试; 低压伺服机器人、无框电机、伺服一体轮、轴接模块等特殊系列产品陆续推出,目前有多项产品小批量交付。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低于预期的风险; 市场发展不如预期的风险。
计算机: 计算机:具身智能大模型完成了机器人操作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具身智能大模型实现了机器人自主决策和自学习的闭环,开启了端到端机器人发展的浪潮。 具身智能模型赋予机器人更强的任务泛化能力和更高的任务完成能力,推动机器人从PLC级别跃升至SLC级别,构建自学习闭环。
交互能力的提高和成本优化是机器人落地的催化剂。 具身智能模型使用户能够用自然语言完成任务级编程,交互能力的空前提升打开了应用场景空间。 具身智能软件系统的高性能或将成为替代机器人硬件高性能需求的重要解决方案,更低的成本有望使人机进入大规模出货的“打区”。
在具身智能时代,机器人小脑-AI模块及配套开发平台迎来了重大升级。 不断提高接收信息处理的效率,提高嵌入**的设计包容性,开发更多样化的套件是许多制造商改进产品的主要方向。 国际领先厂商在原有机器人AI芯片平台上进行了新的改进和创新: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Optimus”,将FSD芯片的应用从智能驾驶领域扩展到智能机器人领域; 在Jetson Orin系列平台的基础上,英伟达推出了ISSAC AMR等一系列智能机器人平台,继续巩固竞争优势; 高通的RB6和RB5 AMR平台,在原有RB3平台的基础上,拓展AI+5G的联动应用功能,积极拥抱新技术革命。 英特尔将第二代神经形态芯片Loihi2与HERO平台相结合,加速类脑感知的应用; AMD 在 KRIA K26 SOM 平台上推出的全新预购硬件加速解决方案大大降低了平台的灵活性和使用门槛。 以英伟达ISAAC和科大讯飞机器人超级大脑平台为代表的新型机器人开发平台,实现了一站式、端到端的开发,或成为新时代机器人开发的新范式。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大模型与机器人业务相结合的公司稀缺性,建议关注科大讯飞、迅达、萤石网络、汉王科技等;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金属:金属工业:金属材料的基石,助力人形机器的发展。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加速,带动了对金属材料的需求。 人形机器人具有类似人类的外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各种传统机器人,但也需要更复杂的驱动、传感、控制和交互系统。 早期,人形机器人价格昂贵,不具备智能,应用场景有限,难以大规模量产。 AI的快速发展或将成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脑,近年来新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成本普遍下降。 一旦人形机器人克服了成本高、不智能的两大缺点,下游应用空间或将打开,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将迎来快速增长。 人形机器人终端的快速扩张将为包括上游材料端在内的整个产业链带来投资机会。
稀土磁铁:电机的关键原材料,人形机器人成为新的增长极。 伺服电机占工业机器人成本的22%,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形机器人需要精确的控制和高扭矩,因此对磁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稀土永磁材料才能满足。 在中性预期下,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将在2030年带来2万吨高性能钕铁硼磁体坯料和6747吨氧化钕铁硼需求,占2022年钕铁硼和氧化钕钕总需求的7%1%/7.2%。除了需求拉动之外,如果认为磁性材料公司是以磁性元器件的形式,单机的价值可能远远超过新能源汽车。
精密切割线:谐波减速机加工耗材,有望受益于人形机器人的体积。 减速机占工业机器人成本的32%,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谐波减速机和RV减速机。 其中,谐波减速机钢轮的内齿需要采用慢走丝工艺加工,Powerway Alloy的Berkenhoff公司在电极丝材料行业慢走丝方面表现不俗。 预计2030年,人形机器人将带来精密切割线材的新需求350,000吨。
轻质材料(铝、镁、碳纤维):机器人骨架,数百艘船争夺海浪。 对于人形机器人来说,轻量化的好处远大于汽车。 在铝、镁和碳纤维复合材料这三种常见的汽车轻量化材料中,碳纤维复合材料价格昂贵,不利于人形机器人的整体成本降低。 与铝相比,镁具有更小的密度,更好的减震和散热性能,我们认为它是人形机器人轻量化的重要替代品。 我们预计人形机器人将带来对轻质材料的新需求2030125万吨,铝、镁、碳纤维需求弹性为02%/12.5%/92.6%。
投资建议:基于基于人形机器人大批量的上游材料潜在需求。 我们重点推荐:金利永磁、正海磁、宝武镁业、博威合金。 建议关注:中科三环、宁波云盛、大地熊、瀛洛华、中科磁等磁性相关靶材;南山铝业,这是铝加工的目标,金博股份有限公司,楚江新材料,这是碳碳复合材料加工的目标,兴源卓镁业,万丰奥威等,这是镁加工的目标。
风险提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量低于预期,行业关键技术突破不及预期,且存在原材料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