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富、陈立夫在组织党务、加紧“清党”的同时,还从思想理论上开展大规模宣传活动,进行反革命文化“围剿”。
1934年初,蒋介石在南昌发动了一场所谓的“新生活运动”,以恢复中国固有的道德。
陈国富还受蒋介石聘为新生命运动促进总会指导员,他们撰写文章、发表演讲,对新生命运动进行广泛宣传,目的是用封建伦理道德整顿人们的思想,禁锢人们的言论和行动。
为了更好地掌管全国,国民党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的新闻出版事业,在建立这些事业的过程中,陈、陈都介入了,把这些事业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1928年2月1日,国民党成立“**”,为了加强控制,在二陈的建议下,国民党颁布了《党报创办办法》,规定首都要设立“**,把上海**迁往南京发行,第一任总统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叶楚凌。
同时还发行了《庐山版》、《重庆版》、《长沙版》、《昆明版》,以及《安徽**》、《贵州**》、《广西**》、《成都**》、《沈阳**》、《长春**》等,使《**》成为国民党独资经营的新闻单位之一,为国民党建立党报制度奠定了基础。
在我党江西根据地“围剿”期间,蒋介石还下令在南昌创办《扫地报》。 到1936年,国民党、政府、军队办的报刊约占国民党地区报刊的2 3。 这些报刊大多由二陈控制。
二辰认为,仅仅办一家报社是不够的,要控制新闻出版权,于是蒋介石在南京建国后创办了一家通讯社,然后逐渐发展起来。
南京市中山东路75通讯社旧址 **来自网络。
1932年,与二钦关系密切的萧同子当上总统后,除了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分社外,还在其他省会城市和重要城市派驻了30多名通讯员,形成了全国性的通讯网络。
二辰不仅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了出版业,还亲自参与其中。 1927年11月,陈国富、戴继涛、陈裴、周佛海等人在上海创办《新生活月报》,鼓吹拥护蒋介石,取得了巨大成就
后来,二陈还创办了《中国文学艺术》、《政治评论》周刊、《科学中国》月刊等。
同时,陈国富担任“国家**”董事长,积极为“国家**”筹集资金,并在杭州建了一栋写字楼,在大楼竣工当天,他亲自出席了仪式并向大会致辞,强调:
报纸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公共文化机构,尤其是人们的眼睛和耳朵。 ”
他认为,国民党要想控制人民,就必须掌握新闻和宣传的工具。
1933年春,陈国富看到一则关于意大利如何利用电影进行宣传的新闻报道,于是立即找到陈立夫,两人商量后,派部下黄仁林去模仿意大利,用电影进行宣传。
黄仁林不敢懈怠,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架起了一辆电影宣传车,把电影放映机装上了一辆大卡车,开到江西进行“打压共产党”的宣传。这辆大货车穿梭于苏南各地,以手机方式放映了一些一流的电影,起到了很不好的作用。
除了经营报纸、刊物和通讯社外,二辰还创办了广播电台。
早在1924年,一位美国商人就纯粹出于商业目的在上海建立了一个小型广播电台。 陈国富得知此事后,认为可以利用无线电广播进行政治宣传,这样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比报纸先进,于是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要求国民党设立一个广播电台进行政治宣传。
蒋介石很快答应了这个提议,于是陈国富前往上海和杭州邀请电台人员到广州组织广播电台,但没有人愿意去广州,于是筹备广播电台的事情被搁置了一段时间。
1926年,陈国富再次提到建立广播电台,并得到张景江等人的支持,但由于北伐战争,资金不足,再次失败。
南京建国后,陈国富认为,要想彻底消除影响,控制全国,广播电台是必不可少的宣传工具,于是他再次向国民党提出尽快建立广播电台。
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国民党的批准,资金也得到了保障,经过紧张的准备,于1928年8月1日完成,以广播电台的名字命名,功率为500瓦,呼号为XKM。
1929年,鉴于广播电台力量薄弱、影响力不大、覆盖面差,陈国富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国民党的政治宣传任务,于是邀请戴继涛、叶楚玲等人商讨制定扩大广播电台的计划。
这个方案提出后,陈国富的各项活动得到了国民党执委会的批准,国民党还指定陈国富具体负责筹备工作。
他以国民党的名义,到各地招贤纳士,从国外引进设备,经过三年的努力,整个工程完成,电力扩大到75千瓦,呼号是XGOA,一举成为远东最大的广播电台。
南京国民党广播电台旧址 **来自网络。
1932年11月12日,国民党广播电台开学典礼在南京江东门举行。
当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国民党政要吴志辉、戴继涛、鞠正、何英琴等人都出席了仪式,还邀请了一些外国人观看了仪式,会场人数超过1000人。
陈国富身穿长袍和马大衣,迎着春风,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讲台,向会晤致辞
从那时起,广播新闻没有传播到边境,而是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即使颁布了政府法令,也有利于传播教义。 ”
换言之,将来有可能利用广播电台的快速传播和广泛覆盖,发布国民党的各种法令。
电台建成后,二钦大力发展地方广播电台,先后在江西、汉口等省市建设广播电台,特别是在江西南昌设立的广播电台,成为国民党“围剿”红军的宣传工具。
1936年,根据二陈的建议,国民党成立了广播指导委员会,并规划了国家广播电台制度的建立和国家广播电台的节目播出方式。
《办法》规定,各省市各公私营广播电台应当转播简明新闻、时事评论、名人演讲、学术演讲、话剧、广播电台**节目。 对不允许转播的电台,立即禁止转播。
同时,陈尔也介入文化出版业,认为出版业对党的工作非常重要,报刊杂志、出版事业必须以理想为政。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1930年,陈立夫挺身而出,与吴大军联合组织了正中书店,蒋介石出资4000元。
1931年,书店由国民党书记处直管,垄断了全国出版业,书店在上海、武昌、长沙设立了三个配送中心,并在上海设立了印刷厂。
书店主要出版二陈编定的中小学教科书,同时出版蒋介石和国民党重要官员的著作,如蒋介石日记、习安半月日记、宋美龄关于习安事变的回忆录等。
后来,正中图书公司与国民党部监督下的三民出版社合作,在政权的支持下,确立了在中国出版界的霸权地位。
在国民党发起的反革命文化“围剿”中,陈国富、陈立夫率先冲锋。 他们指示“CC”分子密切合作,对革命文化造成严重破坏。
1930年,陈立夫出面在上海组织了一个文学团,该团的主要成员,除了国民党上海党部和国民党上海卫戍司令部的重要成员外,都是“中央”的骨干分子,如潘公展、黄振尧、王平陵、傅延昌等, 创办了《钱丰周刊》、《钱丰月刊》、《现代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起了所谓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弘扬封建法西斯主义文化。
1935年,陈立夫到上海,召集陶锡生、何炳松、黄灵霜等人商讨如何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作斗争。
在他的主持下,协会提出了将中国传统思想与外国思想相结合,并融入“中国文化建设”理论的理论。 事实上,他们想把中国的封建意识形态和外国法西斯意识形态结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化“围剿”,陈立夫向蒋介石提出建议,经蒋介石批准,在国民党宣传委员会下成立“书刊审查委员会”,由他的亲信潘公展担任委员长。
潘公展老照片 **来自网络。
1934年6月,学会正式成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店、协会或作者出版的图书和杂志,在印刷前必须将原稿提交学会审查; 发现内容不当的,可以发回申请人,并按照审查意见责令删除; 情节严重的,扣留原件,报中宣委核实。
图书审查委员会聚集了一批国民党党员和中央派系分子,他们凡事按照陈立夫和潘公展的意志行事,要么残酷地封禁提交的手稿,要么将原稿删得面目全非。
在这里,所有手稿都必须转化为国家文章才能出版,带有轻微进步倾向的作品会被以“反动”的罪名扼杀,更不用说带有共产主义倾向的作品了。
据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称,1934年,仅在华北地区就有110起延迟或完全扣留各种出版物的案例。 对报纸和出版物的压制导致书籍被烧毁,1934 年共有 149 种图书。
更严重的是,二辰在严禁和查封革命文刊的同时,还指挥中央共产党分子摧毁和破坏进步文化人物。
比如1930年,他在南京杀死了著名戏剧家宗辉; 1931年,他在上海杀害了年轻作家柔石、胡爷、李维森、尹福、冯铿; 1932年,徐德衡、侯外禄在北平被捕; 1934年,陈立夫的心腹马少带领间谍绑架了丁玲和潘子年。
此外,他还枪杀了杨兴福和石良才,欺骗了监狱杜崇元等等。 鲁迅在一封信中愤怒地指出,国民党特工的残暴行径超过了欧洲以前对耶稣会士的酷刑和谋杀记录。
陈国富和陈立夫虽然如此努力地参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中国的领导下,以鲁迅为主要将领的无产阶级文化大军在白色恐怖中英勇作战,揭露了反动派的丑恶面目,批判了各种反动的歪理说法,创作了丰富多彩的作品,传播了革命真理,提高了群众的觉悟。
面对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运动,陈国富、陈立夫作为国民党文化宣传将领,不得不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