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诗歌的文章已经写了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负面的。 有朋友留言说,如果你不理解(理解)自己,不代表别人不理解(理解)。 这确实有道理,其实我从来都不想代表别人,确实我只是不明白。
如果你不明白,就问吧,我认为这应该被鼓励。 也许,我对现代诗的欣赏不会提高,但也许一些“别人”会因此提高对现代诗的欣赏,这也是一件好事,不是吗? 因此,关于现代诗歌的文章必须继续写下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在为诗歌界做出贡献。
这不,我看到了《诗刊》推出的《2023年十首诗选》。我已经问过了:为什么你现在想得到这么多诗选集? 各种版本的诗集可谓无穷无尽。 但是你现在能拿到多少首诗呢? 也就是说,有多少现代诗能被很多人认出呢?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一直没有答案,各种诗集不断涌现。 为什么这些人对这本诗集如此厌倦? 道理看似很简单,似乎很复杂,就像现在的诗歌一样。
在这本《2023年诗选》中,有一首诗《贝壳论》。 这首诗其实很简单,就是“我”和“你”在沙滩上捡贝壳。 但这首诗似乎相当复杂,远不止是“我”和“你”在沙滩上捡贝壳。 而标题中的“理论”二字,使这首诗更加“深刻”。
这首诗《贝壳论》于2023年首次发表于《人民文学》第5期。 《人民文学》看中了它,《诗刊》也继续看中了它,这说明这个“贝壳论”确实不平凡。 所以,这一次我要学会听话,不要说这首诗不好。 但是,我不知道这首诗有什么好处。 所以,我不知道在哪里写这篇文章。
前段时间因为直播,《人民文学》大放异彩,订单一下子飙升。 我不禁好奇,那些订阅过《人民文学》的读者,如果读了这本《贝壳论》或者类似的作品,会有什么感想? 当然,这个我也不知道,因为我没有点过《人民文学》。
作为文学界第一期刊的《人民文学》和作为诗歌界第一期刊的《诗歌杂志》都发挥着主导作用。 换言之,它具有引导文学和诗歌世界发展方向的作用。 因此,《人民文学》和《诗刊》的一举一动都要谨慎。 一些明显的错误,更不用说不应该出现了。
就像张金进的《贝壳论》所说,“美”和“价值”不能等同。 但是,如果你认为某样东西越不漂亮,它就越有价值,那就更错了。 所以,如果你不知道价值,你首先可以很漂亮,这很好。
而那些既不美丽也不有价值的事物,包括文学、诗歌和其他作品,不应该有脱颖而出的理由。 但现实情况是,这样的作品会时不时地涌现出来,让人不解。 但是,诗文界是有原因的,那就是无形无形的“价值”,他们认为这些作品是有价值的,甚至是无价的。 这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