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朱宏宇 王华、杨淑娟编剧。
图片由北京国际摄影周提供。
第二届建筑艺术摄影展,世界城市文化地标。
城市地标就像是每座城市的专属记忆,或以建筑或自然景观的形式生动地保存在城市时空之中,打开一本城市记忆的书,借助于大大小小的、新或旧的地标,以时间的轴心,以空间为媒介,相信我们可以探索历史的余晖, 同时也期待未来的到来。
地标,最初由美国麻省建筑学院创始人凯文·林奇提出,字面意思是一个区域标志。 源自《设计词典》中“标志”一词的含义,对“地标”的解释也可以是一定区域内具有象征意义和内涵的视觉标记和符号。
如今,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标性建筑,是一座城市“精神”的集中体现。 比如北京著名的紫禁城和中国尊,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和环球金融中心,英国的伦敦桥,罗马的罗马斗兽场,要么已经过了千年,风化了很久,要么刚刚进入大众视野,焕然一新。 但毋庸置疑的是,它们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城市形象、个性、气质和风格的反映,是一座城市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阿布扎比清真寺,谢赫扎耶德·本·苏丹·阿勒纳哈扬清真寺,阿布扎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摄影:卢一琳。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回忆
台湾作家龙英台曾说:“一座城市的历史与记忆,以及它所呈现的丰富而复杂的生活细节,才是它真正的魅力所在。 “诚然,城市地标会随着时代的进程而变化,具有不可忽视的时代鲜明特征。 城市中大大小小的建筑都带有各自时代的印记,温暖着不同年龄段人们的深深记忆。
就北京而言,其历史地标是紫禁城,它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雨。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志教授在《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三个里程碑》一文中将紫禁城视为“第一个里程碑”。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典礼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天安门广场成为北京新的地标,也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中国地标,也是侯仁志教授书写的“第二个里程碑”。
《紫禁城的第一场雪》,故宫博物院,北京,中国。 摄影:黄卓。
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展览馆、北京电报大厦、北京工人体育场等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和改革开放时期建成的建筑,都在时间轴上勾勒出重要的轨迹,保留着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改革开放以来,首都各个角落涌现出更多具有鲜明现代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如举世闻名的鸟巢、水立方等,国家大剧院、**电视台、银河SOHO、大兴机场等知名新建筑也十分令人难忘, 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的精彩进程。
历史文化是对现代文明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利用,新旧地标的更替也是城市历史文脉传承与发展的延续。 建筑建构了它诞生的时代的美学、价值观、文化和氛围,犹如一本无字的书和一首无声的音乐,承载着丰富而优雅又难以言喻的情感密码。 仿佛我们可以与它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聆听历史的遗迹,欣赏岁月沉淀后的无尽美好。 正如建筑师贝聿铭所说,“最美丽的建筑应该按时建成,时间会给出所有的答案。 ”
“一圈一面的和谐”,北京,中国,国家大剧院和人民大会堂,中国。 崔青摄。
地理差异和差异有其自身的优点
建筑是一个地域的产物,植根于特定的环境,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生态环境,而不同的生态环境影响着城市人文环境的形成,更何况政治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巨大差异,都会造就每个国家、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例如,法国宫廷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与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风格完全不同。 巴洛克时期,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上半叶,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 当时,欧洲列强正在扩张,他们陷入了新旧教会的斗争中,他们在生活中提倡享乐主义风格,他们竭尽全力奢侈。 巴洛克风格兼具宗教特色和享乐主义色彩,善于表达各种强烈的感情,在设计上注重建筑与雕塑、绘画的综合,豪华华丽,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
世界遗产,阿姆利则金庙,旁遮普邦,印度。 摄影:赵宏南。
相比之下,中国皇家建筑作为封建王朝的礼仪和法律场所,自古以来就强调严格而规则的布局,宏伟的气息作为象征最高权力的建筑符号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比如天安门广场,作为明清时期皇城北京的正门,在明代被称为“承天门”,意为“承天起始,受天命”,彰显皇权和霸权。
例如,俄罗斯的建筑风格与其他国家有很大不同。 由于该地区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因此俄罗斯的建筑风格大多具有丰富的寒带生活气息,寒冷粗犷,充满力量,似乎强调理性和沉稳。 另一方面,南亚和印度的建筑,尤其是寺庙建筑,大多是光鲜亮丽的,许多装饰品更是闪耀,表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格,就像热情奔放的人民和该国炎热的气候一样。
颐和园,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的颐和园。 孙文敏 摄。
充满感情和回忆
一座城市的地标,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成为城市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再到移旧焕新,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变化。 每个城市符号的出现和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到个体对城市的认同感,也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气质和文化。 它像一部“行走的活生生的历史”,成为人与城市共同的交汇点,成为城市的脉络,从而记录、陪伴和影响着几代人的成长。
如前所述,建筑的本质是为人服务,建筑对人的实际功能可能高于建筑本身。 建筑师只有真正爱护人、关爱人,才能使建筑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与他人同理心永远是初衷。
廊桥之梦“,福建宁德市福鼎市金柴溪村金珠桥。 摄影:耿力。
因此,虽然一些高耸的建筑引人注目,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触动心弦的令人难忘的地标往往不那么令人印象深刻。 也许是一条能唤起旧生活气息的胡同街,也许是熟悉的老字号店招牌,也可能只是童年嬉戏的角落和屋檐,往事一一浮现,成为内心深处不可磨灭的“地标”,也正是因为这些小而丰富的回忆,才构建了一座城市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而成为人们心中的生命烙印,为人们的血液深处留下了一丝乡愁。
总之,对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来说,有时候不需要赘述太多细节,只要看一眼它的地标风光和建筑成就,城市的形象和气质就有了粗略的轮廓。 它们或许根植于历史的长河,等着你去读千年的沧桑;或者投射出新的时代风格,和你一起开启下一个故事篇章。
西堤的早晨,西堤,颐和园,北京,中国。 摄影:陈湘如**:《文明传播》,《文明》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