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当他得知老首长只是一名上校时,开国中将林维贤大喊冤枉!
1955年秋天,林伟贤坐在开往武汉的火车上,心中充满了激动和回忆。 他想起了革命初期的场景。
当时,他只是一名记者。 特勤营在湖北省东北部执行警戒任务时,遭到敌人袭击。 在突围过程中,他被子弹击倒并陷入昏迷。
战友们在紧急情况下无法随身携带他,所以他们把他留在了血泊中。 他被阵亡的战友包围,命运岌岌可危。战斗结束后,敌人迅速撤退,他侥幸逃脱。 然而,如果不及时治疗,他很可能因失血过多或伤口感染而死亡。
幸运的是,教官在战斗结束几个小时后返回战场,埋葬了他阵亡战友的遗体。 当他发现林维娴还有呼吸时,他立即采取了行动。 教官从死人堆里救出林维娴,带他去求救。 这一次,林维娴得以捡到一条命。
在随后的几年里,林薇首先得到了导师们的照顾。 然而,由于战争年代的职责转移,他已经很久没有收到教官的消息了。 直到一次开会,他才得知教官在武汉服役,于是立即踏上了前往武汉的火车。
在武汉的一间平房里,林伟第一次见到教官,看到教官身上的上校军衔,不禁泪流满面,感叹道:老长官,你怎么是上校? 就资历和贡献而言,这太不公平了!
这位教官名叫罗厚甫,有着无可比拟的荣誉:他五次留守,在大别山地区守住了红旗; 1955年,他获得了三枚一等奖章,成为上校中唯一的获得者。 但是,他的军衔只是上校,这很奇怪。
在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内战中,大别山地区成为多方争夺的焦点。 国民党贵部注意到了这一战略要地,派廖磊等人率领部队,对我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同时,日军还大规模入侵中国大陆,导致长江两岸和大别山地区**溃败,形势十分严峻。
在此背景下,罗厚夫看到了机会,积极联系那些急于抗日和早先分离的红军的义士。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设法召集了1000多人,组成了抗日第六游击队。 他们的出现使新四军的军事总部喜出望外,并使他们的人数得到了认可。
随着武汉战役的结束,日本侵略者在湖北孝感、黄陂一区支援伪华中人民军第八军,规模超过2万人,兵力雄厚。 而孝感、黄陂恰好是抗日第六游击旅的活跃地区。 罗厚福决定大胆直接行动,对伪军军事总部进行突然袭击。
1939年5月底的一个清晨,新四军第六游击旅和第21集团军独立第五游击旅采取“挖心战术”,成功地对伪第八军发动了突然袭击。 由于傀儡军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罗侯甫等人的突然袭击,傀儡军迅速崩溃。
在这次行动中,罗厚福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能力。 随后几年,历任河鄂推进纵队第一团团长、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旅长。 解放战争初期,作为江汉军区副司令员、独立第一旅旅长,参加了艰难的中原突围。
在突围行动中,罗厚夫率领独立第1旅成功突破包围圈,但随后接到中原局的紧急电报,要求他率部回击左纵队。 虽然这对他们来说是极其危险的,但罗侯福没有犹豫,立刻折回去,最后与王树生的部队联手组建了鄂西北军区,由他担任副司令员。
然而,鄂西北军区环境恶劣,虽然已经发展了五个军区,但到1947年2月已经无法维持。 最终,王树生下令各军区撤退,而罗侯福则选择留下来,继续带部队进行游击作战,这是他第四次留下来。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罗厚夫遭遇了极其艰苦的战斗,但凭借着丰富的游击战经验,他们从未被敌人歼灭,并先后建立了几个小根据地,有效地牵制了敌人。 1947年5月,加入张采谦江南纵队,后北上河南、安徽、苏州。
秋天,刘邓的军队跃入大别山脉数千里,在当地组建了多个新的军区,罗厚福被任命为鄂豫军区第三师副师长。 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刘邓的军队未能在大别山站稳脚跟,最终于1948年3月调离,而罗厚福则再次留下来,继续进行游击战,这是他第五次留下来。
尽管困难重重,但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形势逐渐向我们倾斜。 罗厚福等到后**,配合渡江部队解放湖北,一直在湖北担任职务,包括湖北军区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
罗厚福虽然长期不在主力部队,但他的勇气和决心使他坚守战场,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曾经的下属林维贤相比,由于战场环境不同,部队归属感不同,两人的发展轨迹也不同。
罗厚甫的坚韧和毅力,确实令人佩服。 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令人钦佩,其他人可能很难坚持下去。 他历尽千辛万苦,实在是太辛苦了!
1961年,罗厚福晋升少将,再次证明了他的出色表现。 他的贡献无疑足以堪称将军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