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济**]。
2023年9月发布的《中共关于支持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道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提升两岸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确保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是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的前提。 当前,两岸产业链的韧性与安全面临诸多挑战,要求两岸企业积极寻求对策,以要素安全、金融市场、合作模式、自主可控、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推动两岸产业深度融合。
要确保两岸商品、服务、资本、人员等要素在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中的有机衔接,就要协调好两岸要素供求双方,提高要素整体价值水平。 两岸企业要继续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调、整合和整合,进一步推进电子信息、石化、精密机械、生物技术、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行业的合作。 福建要建设台湾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优质涉台经济合作园区,支持建设集聚两岸资源要素和宁德动力电池集群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集群。 支持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创新升级,加强合作对接,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在福建优质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鼓励更多台资企业参与大陆金融市场发展,着力推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 增强两岸产业资本实力。
创新合作模式,支持两岸企业开展第三地合作。 台湾当局妄图制造两岸经济“脱钩”,导致大陆投资受阻,两岸企业需要探索“两岸x”产业合作模式。 台湾企业应把握大陆高质量开放机遇,积极构建以大陆市场与产业体系为基础,延伸至RCEP国家和“一带一路”地区,充分利用海外地区区位优势、成本优势,打造区域产业链。 在培养自主可控能力方面,两岸企业应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弥补产业链关键短板。
深化人才合作机制,夯实产业链安全基础。 人才是提高两岸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基本条件。 两岸企业要深化人才合作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顺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培养更多世界级科技带头人才和创新团队,努力培养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 在吸引人才方面,两岸企业应加强共性标准和标准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信息服务,精准衔接人才培养供给端和产业发展需求端,降低“卡链”“断链”风险。 在人才培养方面,两岸企业可以通过搭建平台、抓合作、增效等方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两岸企业科研机构可以探索共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支持建设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人才聚集平台,打造两岸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从而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人才,确保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性。
(作者为福建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