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楼市两年的调整,相信很多人对房价“永远上涨”的看法已经改变,买房也越来越谨慎。 然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确实没有相对可靠的抗通胀方法,他们总是会面临买房保值或将现金存入银行的选择。 我不得不承认的一件事是,就最终结果而言,如果我们被限制在2030年,那么两个选择中的一个肯定会输,一个会赢。
有人肯定会说,未来会发生什么,谁能说不准,个人判断只是一个参考,谁能保证呢? 这是事实,但我们必须知道,当我们做某件事时,我们必须立足于现状和未来的潜在因素,然后选择一个去做,只是为了最大化选择的胜率,尤其是对于家庭的财富安排。 基于这个逻辑,懂得“2030年,”100万置业“还是”100万现金“的人,哪个更好? 我希望它能激励我们。
无论经济发展如何,“房地产”和“现金”都将面临两个现实:
一是刚性需求越来越少,整体住房过剩越来越突出,房价涨起来越来越困难。
近20年来,房价之所以能够全面改善,根本原因是城镇化带动的新市民刚性需求不断释放,但在2014-2015年刚性需求持续下降后,依托全国棚户区货币化、安置的楼盘库存策略,让房价再次全面。因此,从本质上讲,2015-2021年的这一波房价上涨主要是由政策意志驱动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在去风险去杠杆路径的指导下,不再有大刺激,否则就会衍生出更大的泡沫。 归根结底,刚性需求减少了,住房需求急剧下降,正如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何铿所说,中国空置房屋数量巨大,有14亿人住不住。
其次,货币**呈下降趋势,现金贬值速度正在放缓。
一直以来,我们觉得钱贬值快,今年一顿饭100元,明年吃可能要110元,钱越来越不值钱,这成为大家不断寻找抗通胀目标的主要动力,比如买房保值。 但这种情况在2016年开始发生变化,此后M2的增速已经跌破两位数,如果不是这波疫情,我们的M2可能在7%左右。 在经历了三年两位数的货币增长后,到8月底,增长率现已降至10如果不出意外,6%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两位数以下,直到恢复到正常的下降水平。 原因很简单,根据经济增速与货币率高度一致的经济规律,由于经济增长的下降,货币也应贬值,而且随着我们的经济基础越来越大,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的货币增速也是不可避免的。
按照这个逻辑,当货币贬值时,我们手中存款的贬值率也会相应下降,从而制约房价。 但如果是这样,这是否意味着省钱具有成本效益? 不一定,因为当经济增长率下降时,必然会降低银行存款的利率,促使大家拿出钱消费,以促进经济增长。 这样一来,银行存款利率的下降就会使我们手中的现金贬值,从实际情况来看,利息的损失可能不亚于发行少币带来的购买力增加,在大多数情况下,存钱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就像利率下调了1%,但物价水平可能不会下降1%,甚至可能保持不变,我们应该对此有所感触。
2030年,“100万置业”和“100万现金存款”哪个更好? 知识渊博的人提供建议。
100万存款的水平是多少? 按照目前全国9800平方米的商品房平均价格,差不多是买一套100平米的平均价格了。 到2030年,只有7年,不长不短,我们是应该存100万,还是用100万换房子,拿着房子来维持财富保值? 建议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持有房产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 如前所述,无论如何节约房地产,都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促销的影响因子不复存在,国家不允许泡沫再次被放大,这就决定了未来只有少数几个城市(人口和资本虹吸力的大城市), 而一些乐观主义者认为,大约20%的城市,我们是保守的,大约10%的城市仍然有房产保值的机会(因为房子本身也有折旧),这是我们选择持有房子的大方向。在选对城市的基础上,我们也要注意位置,至少不要在郊区,还要注意房子的年龄和质量,也就是说,位置好、质量好、年龄比较新的房子是我们持有的主要对象。
除此之外,不建议持有更多的房屋。 究其原因,虽然说三五年内全面征收房地产税的可能性很小,但到2030年,土地金融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房地产税作为替代税种,应该几乎要走上历史舞台。
二是投资资本是不可取的,保本是最好的政策。 这一点,如前所述,当经济基础较大时,即使没有外部环境的干扰,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困难,不是人们的意志转移,所有企业都挖到极致,所有行业都充分竞争,利润非常微薄,稍加关注就可能失去, 更何况你还是个门外汉。值得一提的是,原来的传统生意越来越难做,原因同样简单,当经济发展越来越受阻时,国家势必要打击教育、培训等各个行业影响国家战略实现的事情, 影响生育策略,如医疗腐败,影响社会稳定策略(每个人的收入受到影响,支出成本需要降低)。所以,如果真的没有出路,房子也不适合买,那你就应该省钱,至少本金还在。 如果你真的想投资,你必须做你确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