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绘制了第一张马铃薯有害突变的二维图谱; 构建首个玉米育种自交系泛基因组; 玉米籽粒中铁转运分子开关的发现,为解决铁等微量元素问题、培育富铁作物品种提供了理论支撑。 解释禽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宿主的适应机制......我国农业科技重大原创性发现不断涌现
这是记者从近日召开的中国农业科学院2024年工作会议上获悉的消息。 会上,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介绍,将大力推进“提升学院把握重大事件”体制机制改革,2023年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 全院共发表SCI EI收录文章4681篇,比前两年平均增长2%,其中发表影响因子20以上文章67篇,在《细胞》和《科学》期刊上发表3篇,第一署名单位。
同时,科技成果的奖励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势头。 “十字花科蔬菜多倍体同源基因的进化与重要园艺性状的驯化”等21项成果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 “光明2号白羽肉鸡新种源创制及基因组育种技术体系建设”等28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其中一等奖18项。
创造了一批重大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 国家批准的作物新品种88个,省级批准的作物新品种82个,畜牧新品种(系列)1个,农药新品种、饲料新品种、兽药新药等证书6个。 ARC微生物剂的产生可使大豆的根瘤数和固氮酶活性提高3 10倍,使大豆产量提高17%以上。 研制出国内首株基因工程生物农药“BT工程菌”,入选农业农村重大新产品; 成功研发全球首款禽流感三价DNA疫苗,打破国外自主研发的猫三联疫苗垄断,研发出超亿拷贝的布鲁氏菌病“基因缺失疫苗+鉴别诊断试剂”; 近三年,自培花溪牛新品种占市场比重达17%8%,中国和新加坡、中国动物白羽肉鸭总市场占有率达到40%,国产白羽肉鸡品种市场占有率增至25个1%,有力支撑了主要畜禽自主可控的核心来源。 (经济**记者沈辉)。
更多信息或合作,请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经济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