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一座伟大的灌溉工程——坎儿井。 卡雷兹被誉为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地下水利工程,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与都江堰、灵渠并驾齐驱。
在我们义乌(新疆哈密)的霞雅乡,有一个卡雷兹景区。 坎儿井水量稳定,水质好,蒸发量低,流量稳定,不受季节和沙尘暴的影响,为义乌人民带来了宝贵稳定的水资源,解决了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问题和人畜饮水。
本期,我将向您介绍坎儿井:
西北戈壁沙漠缺水,但聪明的劳动人民发现高山上有积雪,等冰雪融化,就会渗入戈壁。 古人在雪水流过的地方确定水源,利用山体的天然坡度,每隔一段时间挖一口竖井,在井底之间挖一个涵洞,引导水流,涵洞的出口与地面上的明渠相连, 这样地下水就可以被带到地下,以便进行灌溉和生活用水。
坎儿井主要由以下4个部分组成:
明渠:坎儿井的地表渠道,用于灌溉。
涵洞:坎儿井的地下通道,用于输送水。
竖井:开挖涵洞和明渠时用于开挖和通风的孔。
内涝水坝:(池塘、小蓄水池)用于储存多余的水。
义乌马崖的卡雷兹涵洞只有从洞口进入才能看到,运河的水汩汩流淌,让人感到无比的幸福。
新疆有大量的此类井渠,坎儿井地下部分的总长度是长城的两倍,远远超过京杭大运河,被称为“地下运河”。
在古代,在地下开凿运河是很困难的,那么新疆的智者们在挖坎奈克时是如何确定开挖方向的呢?
1.依靠木棍。 古人在两个相邻的竖井上架设三角形支架,在井口中间挂上绳子,绑上木棍,让木棍的尖端相对,然后按照两根木棍指定的方向挖掘。
2.为了确定油灯的位置,在轴的中心线上挂一盏油灯,工匠背对着油灯,总是朝着他的影子挖,这样他就不会偏离方向。
坎儿井的结构和原理,是新疆人民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历史实践中发明和建造的,凝聚了无数工匠的智慧和心血。 坎儿井已经使用了2000多年,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疆人,被视为“生命之泉”和“母亲河”,是新疆各族人民智慧和文化遗产的象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