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是当今重要的全球性挑战,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四次综合评估报告指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迫在眉睫; 减少全球变暖负面影响的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的努力和投资[1]。 目前,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化前的277 ppm增加到41471 ppm,其中化石CO2占所有人为CO2**排放量的近87%,在CO2浓度的增加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2]。 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中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必须找出整个行业的碳源汇通量。 一些专家从人为二氧化碳排放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时空角度阐述了我国碳源汇的现状。
1.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已经放缓。 第一阶段从1980年延长到2000年,增长适中,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平均增长率为463% 一 1 和 259% a−1;从2001年到2009年,化石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增长,增长率为902% a−1;2010年至2020年增长缓慢,增长率为300% a−1。但与 2020 年相比,2021 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 11 年31% 至 1277 gt co2 a−1 [3]。
图1能源(a)、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IPPU,(b))、废物部门(c)的CO2排放的长期变化。
2.在接受调查的31个省份中,能源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显著差异。 2010年至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八个省份占全国总排放量的50%以上,而排放量最低的八个省份仅占7个82% [3]。
此外,IPPU的CO2排放量因省而异。 山东是IPPU行业最大的排放省份。 IPPU排放量最大的9个省份占全国IPPU排放量的50%以上,最低的9个省份仅占全国IPPU排放量的9%约34%[3]。
图2省级和其他行政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能源(a)、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b)。
本次调查未使用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数据。 )
3.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水平不断提高。 受益于生态工程,2010—2021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平均碳汇达到165 GT CO2 A 1,几乎是上世纪 80 年代碳汇的 15 个81次[3]。
4.中国近一半的行政区域通过陆地碳汇抵消了不到10%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 平均而言,从2010年到2021年,中国的陆地生态系统抵消了1469% ±2.占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49%。 中国**和青海这两个省级行政区可能已经实现了碳中和[3]。
图3能源和产品使用部门以及工业过程中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抵消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百分比(长期趋势(a); 2010年至2021年31个省份的平均百分比(b))。
总体来看,我国碳排放量仍处于较高水平,能源利用、工业生产和产品占我国碳排放量的比重较大。 此外,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还远远不能抵消人为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因此,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任务依然艰巨,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绿色发展学会”或“绿色社会”)建议,要加强对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全民参与,不侵占、破坏、干扰; 加快推进企业节能减排装备和技术升级,鼓励企业优化清洁能源,全产业链温室气体减排; 鼓励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能源,让“绿色低碳”成为时尚风向标!
参考文献: 1] 秦大河, 罗勇, 陈振林, 任家文, 沈永平.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对IPCC第四次评估综合报告的分析。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3(06): 311-314
2]p. friedlingstein, m.w. jones, m. o’sullivan, et al.global carbon budget 2021.earth syst sci data, 2022,14:1917-2005
3]xiaosheng xia, peiyang ren, xuhui wang, et al.the carbon budget of china: 1980–2021.science bulletin,2024,69(1):114-124.
编辑:赵玉萍,编辑: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