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果不其然,回城的交通再次造成大面积堵塞。 我的两个朋友,一个从江西到上海,一个从徐州到上海,本来是七八个小时的车程,但因为堵车,他们开了十七个八个小时。 然而,他们很幸运地在免费会议期间下了高速公路。
一些倒霉的网友在网上发帖称,因为堵车,他们最终下了高速公路20秒,并支付了1399元的高速通行费。 遇到这种情况的人都会生气! 本来就是因为交通堵塞大,让它昏昏欲睡,疲惫不堪,但现在车主却因为“非自致、不可预见、不可控”的因素,不得不支付一大笔通行费。
又有人发文**,展示了高铁收费站临近最后一分钟免费的场景,不少车主同时按响了喇叭。 这些喇叭,除了催促前车赶紧通过外,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和不满。 甚至有车主被收取刚好超过免费期的费用,他们与收费员争吵并报警,这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有人说,既然免费期已经过去,就要付交通费,也要遵守规矩。 也有人说这不合理,不是我想耽误时间,而是堵车让我下车晚了,这笔钱不该交!
事实上,春节高速堵车的不仅仅是今年,几乎每年都有。 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彻底解决长假期间的堵车问题吗? 从目前中国人春节期间的出行需求来看,实在是没有“一招制胜”的方法。
2023年春节期间,全国高速公路日均通行量将超过4500万辆。 我还没有查看今年的数据,但交通部公布的估计峰值将在2月17日达到6520万辆。 由于汽车数量如此之多,并非均匀分布在高速公路网络上,而是主要在返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武汉等省会城市的路上,拥堵几乎是注定要发生的。 这是一部经典的“公地悲剧”!
1968年,美国学者哈丁提出的公地悲剧理论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文章题目是《公地悲剧》。 该理论认为,当每个人都有权使用公地,而没有办法或权利阻止他人使用公地,并且每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公地时,这将导致公地的枯竭。
在“长假前后高速堵车”的情况下,每个车主都倾向于认为自己应该走高速公路,因为:一个是快的,一个是自由的。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而高速公路的资源是有限的,当不受限制、大量车辆进入高速公路时,每个车主的“个人理性”,都造成了高速公路资源的枯竭,即:既不快(除夕前两天返乡大堵车,长假最后一天大堵车)。,而且它不是免费的(由于交通拥堵,一些车辆在空闲时间之外下车)。
在这种情况下,各方都是输家,不仅仅是别无选择只能支付通行费的司机:高速公路运营商的声誉受损,拥堵造成的各种事件必须额外处理,司机除了被收费外,还要忍受漫长的等待和身心折磨,乘客可能要支付额外费用(在高速公路上买食物)并失去回家团聚的时间, 面对无法按时上班的经济损失,通行费引发的纠纷导致派出警力造成不必要的警力消耗。
在“长假前后堵车”的公地悲剧没有得到真正有效解决(或至少缓解)之前,劝说超过空闲时间点的车主遵守交通收费规则的人,属于“站着说话不背痛”,下一次利益受损的,很可能就是这些说着冷话的人。
但是按喇叭**并与收费员争吵不是一种选择。 明年我们还会吵架吗? 在那之后的一年,以及之后的一年,......
如何解决问题? 主要也包括交通管理部门和高速公路运营商。 也有办法解决公地悲剧,至少可以缓解一些矛盾,比如:
通过限制高峰期的交通流量,达到保证交通效率的目的。 就像节假日的许多景区一样,当进入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达到路段最大承载能力的百分之八十时,进入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将自动受到限制。 上海部分高架入口匝道设有红绿灯,只在高峰时段通行,有效限制了进城车辆的流量,可作为参考。 这可能让人觉得不公平,是不是晚点出门,就没有权利上高速公路了? 但公平和效率需要平衡,不能选择一个。
长假自由通行日延长了一天,即放假后开工第一天,高速公路依然免费通行。 这样一来,即使长假最后一天还是堵车,车主也不用担心收费超过免费时间。 您还可以更改长假的报酬方式。 在发生严重拥堵的情况下,被封锁的车辆可以减少或消除通行费,这可以通过对当前的电子监督和计费系统进行适当修改来完成。 这两点实际上增加了“免费资源的供应时间”,可以减少车主和收费员之间的纠纷,有利于节省社会资源总量,但无助于缓解拥堵。
另外在容易拥堵的路段的相关收费站和服务区附近,设置一定数量的缓冲停车带也是一种方式,可以避免收费站和服务区延伸到高速公路主干道的拥堵。
长假期间的堵车,看似只是要不要堵的问题,但实际上非常复杂,需要综合治理,其中交管部门和公路经营者必须积极面对,至少要避免拥堵十多个小时甚至一两天, 并且不能简单地“免收八天通行费”。
这样一来,车主在收费站按喇叭的事件就可以真正避免了!
高速交通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