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飞翔,又是过年了。
龙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无论是在祖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世界异地的燕、黄后人,在庆祝国庆或举行庆典时,都永远不会忘记表演欢快火热的舞龙。 在多人舞蹈中,伴随着锣鼓的节拍,前滚后退,舞姿鼎鼎。 特别是夜幕降临后翩翩起舞的龙灯,在夜色中飘扬,散发着光明和欢乐,散发出奋进的傲气,象征着中华民族不怕艰辛、不怕危险的精神。
说到舞龙,它的起源至少在前秦时期或更早。 到现在为止,没有南北之分,没有汉苗或其他民族之分,舞龙的道具,龙,都有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做工精美的龙头,然后连接在一个纤细的身体上,这个身体由几个部分组成,没有腿和爪子, 每个部分下面都有一根长杆供舞龙者握住。身长无脚的巨头造型让人联想到史前玉龙的身体特征。 内蒙古三兴塔拉出土的红山文化五千年历史的玉龙,与一个巨大的脑袋后面的纤细身体相连,没有腿和爪子。 在内蒙古、辽宁等地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多次发现形状相似的玉龙,有的头部较粗,身体较蜷缩,甚至接近头部和尾巴的形状。 在安徽省寒山县灵家滩遗址也出土了形态相似的史前玉龙,头同样大,身身修长,没有腿和爪子,钩尾端甚至连到下巴,但头上有角,背鳍更明显。 后来在山西省香汾桃寺龙山文化陶板画图案中出现了身躯纤细、无脚的史前龙的形象,但头部略小,口齿明显,全身长满鳞片。 在商代,从殷墟女墓出土的玉龙,是巨人没有脚的长身形,而同一墓葬出土的铜板装饰的龙纹更是精美,巨大的龙头在盘中央,更纤细的身躯是圆周转动, 没有脚和爪子,头部生来就有双角,身体上覆盖着鳞片。甲骨文中的“龙”字,也取自巨头长身龙纹的象形文字。 同时,没有脚龙纹的巨型酋长身的发展轨迹也表明,中华祖先自古以来就具有民族文化的共性和凝聚力,也是当今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团结的精神象征。
此外,还有一些史前艺术中被认为是“龙”的形象,比如在河南濮阳西坡出现的模拟中国鳄鱼的贻贝形象; 蝾螈(幼鱼)的模拟图像,出现在甘肃省马家瑶文化的颜色图案中。 它们虽然有四条腿,但与秦汉之后的四条腿龙不同。 如前所述,由于古代文化的融合和融合,龙的形状在殷商时期变得越来越成熟。 但直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分裂诸侯国的青铜器和丝绸织物的装饰图案仍然千差万别,形状也因时代和地区而异。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龙纹逐渐规范化。 到了西汉时期,它更被刻板地刻板为纤细的身体,全身有鳞片和盔甲,四条腿有爪子,顶部有角。 北朝、南朝之后,龙的身躯变得更加丰满,更加俊美,背上竖立的鳍甲越来越明显,肘部后面还有翅膀,典型的造型就是丹阳南朝陵墓的马赛克砖画。 直到唐宋时期,龙是日常铜镜和陶瓷器皿上常见的装饰图案。 拟人化的“十二陈”形象在隋唐时期流行后,龙头袍形状的“陈”俑成为后来戏曲中龙王冠和龙头艺术的始祖。
在龙年即将来临之际,愿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如龙般翱翔!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红山文化玉猪龙,新石器时代,内蒙古巴林右旗博物馆收藏。
敦煌石窟245,西夏,团隆,漕靖,西夏。
《古文玉龙》,战国时期,上海博物馆。
《四神瓦当的青龙》,汉藏,上海博物馆。
鎏金行走的龙,唐代,习博物馆收藏。
绿釉龙头龙柄锅唐扬州博物馆收藏。
墨龙图宋陈荣收藏,广东省博物馆。
三清宫、沉箱封闭龙元、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收藏。
长方形盒子,带有红色云朵龙纹圆顶,明故宫博物院收藏。
明故宫博物院三色釉面龙形建筑构件收藏。
景德镇窑彩云龙纹罐,明明上海博物馆收藏。
清代,胡正生,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皇帝12月,端午船的景色,部分,清朝,故宫博物院收藏。
琉璃红龙纹笔筒,清宫博物院收藏。
奉天诏书盒清孔博物馆藏品。
百子全图木刻新年画青王树村收藏。
景德镇窑青白红色奎龙纹板清上海博物馆收藏。
金丝圆点翠四龙玩珠手链,清宫博物院收藏。
《花鸟动物书》,清代,神泉,上海博物馆藏。
2024年2月4日 中国文化报
特别报告发表在第 2 版和第 3 版中。
“金龙舞过年”。
主编: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