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上市公司回购的热潮再度燃起。 2024年前7个交易日,共有506家A股公司更新回购进度,其中47家公司已花费646亿元实施回购。 此外,新增19个回购计划,总上限为23个5亿元。
股票回购作为资本市场的基本制度安排,具有优化资本结构、维护公司投资价值、完善投资者回报机制等功能。 上市公司依法依规使用回购工具,积极回报投资者,可以有效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向市场发出积极信号,有助于稳定股价。 许多知名公司将回购股票视为现金流充裕时的常规行动。 在市场低迷时期,上市公司回购的频率往往更为频繁。
在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积极性高涨的同时,与上市公司声誉和形象相关的回购业绩率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 2023年12月15日,中国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明确严防“闪烁回购”,并增加“**交易所可按照业务规则采取自律措施或实施纪律处分”的规定。 中国证监会表示,将加大对回购事中和事后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
近日,中国证监会对“回购违约”上市公司采取责令整改等行政监管措施。 上市公司因承诺回购但未落实而被责令改正的,相关违规行为将纳入诚信档案,并被要求按照整改期限完成回购。
需要注意的是,还有回购目的,《公司法》规定了六类股份回购目的,目的不同,所展示的功能也不同,目前最常见的A股是“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和“用于注销股份”。
笔者认为,无论目的是什么,回购的本质都是对公司长远发展价值的认可。 当然,核销回购可以增加公司的每股收益,更直接地支撑股价,对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产生积极影响,这也是监管部门鼓励的方向。
总体来看,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具有积极意义,但上市公司也应力而行。一方面,不要为了提振股价而急于发布巨额回购计划,以免影响实施过程中的经营现金流; 另一方面,要言出必行,杜绝“回购未到场”的局面。 此外,投资者应保持审慎,尽量充分了解公司的回购能力和增长潜力,不能单凭股票回购公告就跟风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