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强行占领巴蜀,战国一片荒凉
战国初期的魏国虽然地理上并不好,但也不是最差的。 事实上,韩国的地缘政治状况更糟,但其他国家只是在盯着魏。 这主要是因为魏国太强大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位于中原地区,要么吞并其他国家,要么被其他国家削弱。
这一点,郑国在早春秋时期就已经可以验证了。 当时郑国,在郑庄公的领导下,是中原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然而,这导致郑国周边的邻居只能选择残废郑国或被郑国残废甚至征服,结果,郑国的实力和地位一落千丈。
魏国的遭遇,与早春秋时期郑国的遭遇是一样的。
在魏国衰落的背景下,秦孝公抓住机会,将魏军彻底驱逐到黄河以东,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随后,秦惠文王继承了秦王的皇位,他一上任就罢免了商鞅。
不久之后,商英被指控叛乱,在叛乱中死亡或被处决。 根据英雄史观,商英之死应该导致了秦国的衰落。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秦惠文王领导下的秦国开始迅速发展。 秦孝公只把魏国赶到黄河以东,而秦惠文王先后夺取了魏国的大部分领土,而打败了原本横跨中原各省的魏国,只占了河南的一部分领土。
此时是秦惠文王继位的第九年,汉谷关正式属于秦国。 这不仅是秦惠文王的个人荣耀,也是秦国面临的第二个瓶颈。
在此之前,秦惠文的父亲秦孝公已经突破了一个瓶颈,那就是推翻魏国的霸权。 然而,在秦惠文王统治期间,秦国本身就变成了一个霸权国家,原本一起对抗魏国的国家现在开始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虽然理论上秦国有汉谷关这样重要的关口,而且其地理优势远胜于魏国,所以不容易被打败。 然而,雄关也有其缺点:它既是保险箱又是笼子。
别人进来不容易,秦国出门也同样难,因为一旦别人堵住了汉谷关,就差点堵住秦国的出路。
在国家的关键时刻,秦王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分裂和瓦解关外诸侯联盟,二是南下攻占巴蜀,建立可靠的后方。
秦王最终决定先南下吞并巴蜀,再趁机东进。 虽然此时的巴蜀还不是后来的“富饶王国”,但秦王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
巴蜀这片肥沃的土地,可以提高秦国的军粮供应能力,也是很好的反手。 但巴蜀易守难攻,如何进入成问题。 据史料记载,秦国派石牛到蜀国,蜀国修路,秦军趁机攻占蜀国。
其实,双方早就愿意修路,只是期望不同。 秦王最终依靠都江堰的建设,成功消化了巴蜀地区,逼迫关外诸侯打败他,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可以说,秦王攻占巴蜀,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
我之前提到过,秦国占领了蜀国,但没有攻占整个巴蜀地区。 这是因为在秦国南下的同时,楚国也在向西推进,夺取了巴,并进一步向钱中、武郡等地区扩张。
这直接导致了秦楚国的大片领土,对秦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至于秦、楚的具体情况,我们下次再详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