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广泛应用数字智能技术和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这是我国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夯实和扩大现代工业体系基础,关系到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全局的需要。
深刻领会其意义。
从结构上看,现代产业体系包括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各有特点,相互关联十分紧密。 传统产业种类多、规模大、市场广、产值高,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在产业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没有传统产业,很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都无法完全回收利用,甚至会出现“断链”现象。 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化规律来看,一些国家没有妥善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等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 从实践来看,传统产业如果不能实现转型升级,将导致其国际竞争力下降,引发整体或局部转移,导致研发与制造脱节。 没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就不可能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工业体系的建设离不开社会的需要。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扩大内需。 传统产业是重要的就业渠道,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稳定就业,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居民的需求不仅包括基本需求,还包括改善需求和升级需求。 当前,扩大内需,中国不仅要巩固和扩大基本需求,还要不断扩大改善需求和升级需求。 传统产业不仅是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主要部分,而且有利于通过转型升级扩大改善升级需求。 还应该看到,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不仅受到科技进步等供给侧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需求侧的影响。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可以不断巩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应用场景优势,扩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求,进一步鼓励科技进步、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创新。
传统产业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开展全球产业链合作的基础板块。 近年来,随着国内劳动力、资源和环境成本的普遍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已向东南亚、南亚等地转移。 同时,发达国家推动全球产业链布局重构,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出台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产业链高端环节回归。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应对这些挑战的需要。
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牢牢抓住自主创新的“牛鼻子”,努力巩固存量、扩大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迈进。
一是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迈进。 从增值率来看,要加强嵌入全球价值链各环节的传统产业的增值能力,从而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率。 从结构上看,要提高关键环节和核心零部件的国内自给率,不断提高我国资本货物和中间产品的市场份额。 从质量和产品的角度,要围绕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创品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和水平。 要增加高端产品供给,加快产品迭代升级; 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加快建设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和区域品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制造”高端品牌。 从动力角度看,要转向创新驱动,在传统制造业优势领域推进长板锻造,促进强链延伸、补链,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迭代,聚焦消费升级需求和薄弱环节, 大力开发新产品,加快基础零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的突破和产业化应用。
二是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迈进。 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 要提高研发、设计、生产、企业管理等环节的数字化水平,促进数字化设计、数字化控制、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服务的发展,节约设计生产成本。 要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网络协同设计和远程设计,实现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共享,企业设备监控和运维,提高产品、管理、服务的精准度和协同性,促进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智能链。 要大力发展智能产品、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工厂,推动人工智能在重点产业的规模化应用。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实现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决策执行的敏捷性,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生产成本,解决人工成本上升的影响。
三是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迈进。 要进一步优化结构,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开发,推动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减碳和绿色转型,加快绿色能源建设,促进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高企业能效水平。 推进产业链全链条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加快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链条建设,推动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流通、绿色金融、绿色消费、绿色管理等发展。
四是推进传统产业融合。 从产业角度看,要推动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商业联动、链延、技术渗透。 从资源利用角度看,要推动产业耦合发展,实现能源梯次利用和产业融合。 从因素上看,要推动新元素与传统元素的有机融合,推动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加大扶持力度,为传统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关键要素保障。 充分发挥新型优质生产,集中优势资源,推动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在传统产业的研究应用。 支持传统产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 通过多种融资方式支持传统行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或增加研发投入,通过并购实现转型升级。 实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购置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实施所得税抵免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产业投资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的支持力度。 扩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建设培训基地,培养一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工程师。 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和工匠精神,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是激活需求潜力。 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把扩大消费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结合起来,推动消费绿色健康安全发展,稳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提高衣食等基本消费质量,促进优质基础消费品供给增加,促进国内外产品同行同品同标准同质。推动居民耐用消费品绿色更新和品质升级,更好满足中高端消费品消费需求。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性消费中心。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力。 通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研发设计、商业服务、通信技术等服务要素嵌入制造产品中,现有产品或服务的形式和模式将得到显著拓展,终端消费者的体验将得到更大程度的丰富。 推动企业利用大数据更精准地发现消费者需求,进一步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并创造新需求,推动利用数字技术和新要素重塑产业形态和经营模式,促进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联系,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三是优化组织方式。 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优化生产力布局。 推动国内外重点产业有序转移,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户中国。 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建设。 支持资源型城市继续产业替代发展,加大力度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 深化传统产业产业链分工,培育一批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增强传统产业集群竞争力。 鼓励企业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体系,提升跨国业务能力和水平,开展国际产业链合作,构建安全、稳定、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合作体系。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启才)。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