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开春”已经过去,西南地区的冬小麦已经接连收割,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冬小麦即将还绿,黄淮海和西北地区的冬小麦距离还差半个月左右的绿化。1月31日至2月5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和冰冻天气。 总体来看,雨、雪、冻天气有利于冬小麦生长,但由于主产区当地麦田秧苗状况不均衡、雨雪冻害风险高、病虫草基数高等不利因素, 春季田间管理难度增加。各地要围绕“防冻防染、助弱控兴”为重点,坚持“早”字,抓“防”字,促进苗木转型升级,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一是及时对苗木进行检查,分类整治。 本轮雨雪低温过后2-3天,及时排查幼苗冻害情况,一旦发生严重冻害,选择适宜温度的晴朗天气,及时采取追肥、叶面喷施等措施,对施肥和补救措施进行分类处理。 秸秆分蘖冻害率为10%-30%的麦田每亩施用尿素约5公斤,冻死率为30%-50%的麦田每亩施用7-10公斤尿素,冻死率50以上的麦田每亩施用尿素12-15公斤,促进生长恢复。 对于未受雨雪、冰冻影响的麦田,也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冻预案。
二是疏浚沟渠系统,排干水。 本轮雨雪冻天气对华南地区水稻和小麦影响较大,部分麦田积水较多,部分麦田受损。 土壤过湿的麦田更容易形成弱苗,因此需要及时清理沟渠排水,减少污渍,提高土壤通气性。 对已经受损且有受损倾向的稻茬和麦田,应充分开通和清理沟渠,保证排水畅通,保证雨水停田,沟渠无水,以减少和防止水害的发生。 平整的沟渠系统也有利于春后抗旱,结合追肥,需要灌溉拔节和引导水,以提高苗木质量。
三是压制锄头,增加温度和水分。 早春压制可以封堵裂缝,使冬季冻融松散的土壤固化,增加温度和水分。 要抓住好天气,及时适当压制,如果土壤太湿而不压制,要注意,以免造成压实; 霜冻麦田不压制,防止对小麦幼苗造成损害; 3、拔节前后麦田不压制,以免伤苗、杀苗。 锄地可以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锄草应与抑制相结合,先压后锄,以促进年轻化和根系生长。 对于冻害较重的麦田,应在早春进行小麦或锄草,以清除枯叶,促进新叶的早期生长和快速生长。
四是肥水管理促进弱控兴。 早春是促进弱控强苗健康生长的关键时期,本轮雨雪降温天气使一些强苗在冬麦田幼苗变弱之前,早春要及时进行肥水管理。 以弱苗为主,对黄叶、分蘖数不足的弱苗田,温度升高后应及时灌溉施肥,每亩施用尿素6-8公斤,磷酸二铵3-5公斤,对幼苗施用拔节肥,促进苗木转化升级。 王苗以防治为主,在补绿至上升期时采用压制和化学防治或深锄等方式剪除根系,以抑制分蘖,降低冻害风险。 春季延迟施肥和浇水,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一般每亩施用8-10公斤尿素; 对于冬前过于旺盛,还绿后有脱肥的麦田,应在拔节前中间追肥苗浇水。
五、防病除虫、化学除草。 由于冬季前温度变化大,除药面积比例小,各麦区部分麦田杂草较多,且随着春季气温升高,纹枯病、茎基腐病、条锈病、小麦蜘蛛、蚜虫和地下害虫已进入初期,特别是早春的降水有利于病害和草害的发生。 要加强监测防控,减少病虫害数量,减少春季危害。 对于小麦条锈病,及时采摘和处理,早预防,小预防。 对于冬季前未除垢的麦田,当日平均气温稳定至6点后,选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好天气,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合适的除草剂,严格按照要求操作,避免农药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