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中国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宇。
毫无疑问,俄乌冲突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引发了一股“去美元化”浪潮,并蔓延到许多国家。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你的问题“(康纳利,1970年代时任美国财政部长)——即使没有俄乌冲突,近年来全球许多国家内部对”去美元化“的需求也很强烈,因为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各国的财政货币政策”放水“, 随之而来的不可避免地是货币政策的收紧。
西方主要银行大幅收紧货币政策,通常会给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带来国际收支恶化、通胀飙升、本币汇率大幅贬值等一系列冲击,进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大幅下滑,这是......俗话说“老发达国家割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韭菜”。要摆脱这种困境,这些受影响国家客观上需要以非西方国家的货币作为国际**计价的结算货币,以帮助它们突破外汇缺口。
俄乌冲突的爆发和西方阵营对俄罗斯的全方位无底制裁狂潮,有力地推动了新冠疫情后内在的“去美元化”动机,掀起了这股浪潮。
在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中,冻结和没收俄罗斯国家及其公民的海外资产,以及将俄罗斯驱逐出全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SWIFT)系统,这两项堪称“金融核制裁”的行动,极大地损害了国际社会对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安全的信任, 并大力刺激其他国家寻求非美元货币作为国际支付结算货币,建立和扩大非美元货币的国际储备。并加快建设独立于SWIFT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以及支付和清算系统,甚至对美国的欧洲盟友也是如此。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成员和世界主要核大国之一,绝大多数其他国家怎么能相信自己会幸免于难? 而你怎么能不指望努力摆脱这种“人是剑客,我是鱼肉”的局面呢?
这种需求的突然扩大,反过来又大大提升了非美元货币支付结算系统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运营效率,加速了其发展到比美元支付结算系统更短和更长的时间。
再加上核心货币国家近年来经历的一轮又一轮非常规财政和货币政策,他们曾经吹嘘的财政和货币纪律的底线被一次又一次地践踏甚至废除,国际上寻求替代制度的动机必然会继续大幅增加。
在世界经济史上,大规模的金融制裁往往会催生新的金融体系; 如果除了实施金融制裁的霸权国家之外,还有一些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实力以及金融基础设施发展水平,那么这种替代进程就会加速。
虽然当前的“去美元化”浪潮不小,但没有什么是直线发展的,“去美元化”也不例外。
人民币的国际化也不太可能一蹴而就。 去年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报告指出,2022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呈现出一系列新进展和新变化。 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增强,人民币融资币的功能增强,离岸人民币市场交易更加活跃。
报告显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球央行持有人民币储备规模为2984亿美元,占269%,与2016年人民币首次加入特别提款权时相比,增加了1.1.62个百分点,在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第五。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80多家外国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在企业市场化、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在此过程中,需要完善本外币汇款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提高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防控能力,保持无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虽然“去美元化”浪潮的最终目标是取代美元国际储备货币的局面,但这一过程注定充满困难,新兴国际货币需要长期保持对美国和欧洲的最佳顺差,才能维持市场对这种新兴国际货币的信心; 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一定程度的美元储备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去美元化”的辩证法。
编辑:彭江 编辑:邓敏光。
*红星新闻、报纸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