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院文研究所研究员)
贵州有大班村,大班有“村巴”,在各类农村新闻中广为流传,既令人心跳加速,又令人惊叹。 随之而来的是好奇和困惑:一个村庄怎么能定期举办篮球比赛并让它如此受欢迎? 怀着好奇心和疑问,我读了姚瑶的《乡村巴: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窗口:大班村乡村振兴的故事》(贵州民族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2023年12月入选中国书评学会发布的“中国好书”推荐书单)。 这部纪实作品取材于作者的多次走访和感受,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入的访谈,向人们讲述了大班村“村巴”的来龙去脉,揭示了“村巴”隐藏的内在奥秘和丰富的内涵,读起来引人入胜,读后感慨万千。
大班村篮球文化墙 林健摄。
《乡村BA: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窗口:大班村乡村振兴的故事》一书由《大班风》、《'乡村BA'前传》、《热'出圈'》、《BA村的那些人“、”'乡村BA'的未来“五章组成。 在《大班风》的开头,作者就描述了大班村的基本情况。 这个村子位于贵州东南部台江县东郊,苗族同胞曾五次迁徙、生活繁衍,还有他们从斗牛到篮球比赛的民间娱乐传统,以及斗牛与篮球比赛的精神联系,揭示了“村巴”从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的起源和起源。
在“'村BA'前传”一章中,作者追溯了大班村从20世纪40年代借助“吃新节”打篮球的历史,从“简单篮板”和“棉花篮球”开始,经过几代人的过渡,到20世纪80年代的“打篮球的巅峰时期”。 为了举办一场篮球赛,“大班村家户都贡献了力量”,全民参与。 “常举办篮球赛,至今从未停歇过”的大班村,继2021年5月作为贵州省IP赛事推出“美丽村”篮球联赛,2022年8月举办“佛迁合作美丽村篮球交流赛”之后。 在广泛关注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和动力,那就是这一年,贵州东南部15个贫困县全部脱贫,翻开了历史的新一页。 大家十分兴奋,争先恐后地互相诉说,大班村的“村巴”被注入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特殊意义。 像这样的活动被用来释放激情和庆祝,而原本是为村民们自娱自乐而设计的篮球比赛已经有了新的象征意义。
作者姚瑶在《热出圈》、《'村巴'里的那些人》等章节中,描述了《村巴》持续走红带来的种种变化和好处,真是令人欣慰,也出乎意料。 首先,“村巴”衍生的产业蓬勃发展,回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篮球比赛带动了旅游、餐饮、交通等服务业,游客和旅游收入不断创下新纪录。 更重要的是,通过举办“村巴”,这里的人民团结了,村子的面貌和村里的风俗焕然一新,人民“展现了难得的精神”。 以苗族同胞为主的大班村,利用“村巴”的平台,表演苗族歌舞,展示苗族服饰,弘扬传播民族风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看到这一切,不禁赞同作者的观点——这印证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新特征,即“数据成为新的农料,手机成为新的农具,直播成为新的农活,新**赋能乡村振兴”。 此次体育赛事让大班村“走上了一条体育+旅游特色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自2023年“村BA”出圈以来,“村BA”举办地大班乡累计接待游客超过80万人次,直接带动餐饮等行业消费突破8000万元,实现综合旅游收入9500多万元。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大班村负责人和参与“村巴”的各方的采访,以及他们随口说出的一些简单、朴素却意味深长的话语和对话。 党支部书记张守双说,村里的老人们特别喜欢看足球比赛,“就是把村里当东道主,当成真正的主队,他们欢呼、欢呼、欢呼,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村委会主任岑江龙说,球赛举办,“没有资金,没有商业干预,完全是村民组织的。 每个人都沉浸在其中,只是快乐”。 他补充说:“作为组织者,我们需要更多像这样受人们欢迎的活动,这样他们才能从中获得乐趣并从中受益。 打造一个好的“乡村BA”,让这份对篮球的纯洁热爱传播得更远,带给更多人的快乐。 他们的话语都谈到了村民的“爱好”、村民的“幸福”、他们的“精神满足”,这不仅说出了“乡村巴”的初衷,也揭示了这次活动的独特本质,即“简单的幸福”所体现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自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这“或许是篮球文化在人民中生根发芽的生存法则”,应该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诠释。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这部作品很好地揭示了书名中“乡村巴”的价值取向,即“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窗口”。
Bright**,2024-02-21,第 14 版)。
*:光明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