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因为电视剧《龙八部》而知道契丹? 这部电视剧是80后一代的童年记忆,也因为乔峰短暂而悲惨的一生,让很多人感叹不已。
历史争端,除了利益竞争之外,还有种族冲突。
乔峰虽然靠自己的努力维护了宋辽几十年的平静,但却阻挡不了时代的变迁。
当时,相互分裂的辽朝和宋朝,终于在南宋和金朝的崛起下沉寂在历史的长河中。
那么现在的契丹相当于光荣的契丹的哪个省份呢? 你知道吗?
契丹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史料中,但没有正式的史书详细记载,所以对契丹的了解仅限于杂记。
契丹人是北方草原的一个民族,以游牧为生,人民生来强悍,善于战争。
因此,当他们出现时,他们受到当时执政法院的重视,并注意收集他们的信息。
在官方历史《魏书》中对契丹有部分描述。
到了隋唐时期,契丹的影子也可以在传记和选集中看到。
契丹人的起源比较复杂,可以说是北方游牧民族冲突融合的产物。
至于契丹的真正起源,学者们也有不同的看法,站得更清楚的,是突厥人的后裔,鲜卑的后裔。
当然,游牧民族的发展取决于气候和地理位置,部落的壮大对他们的繁荣很重要,因此族群之间的依赖和融合也更加频繁和普遍。
游牧民族生存的困难是他们入侵南方国家的重要因素,相对恶劣的生活环境也使他们更加崎岖好战。
因此,南领地的王朝一直致力于驱逐北方部落。
生存空间的限制和战争削弱了他们的力量,是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和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在夹缝中挣扎求生的契丹人,在依赖其他部落的同时,注重自身发展,甚至一步步发展成一个大部落。
契丹人真正的崛起是在后唐朝,契丹虽然发展壮大,但也一直背负着唐朝在南方地位的眼珠子,为了生存,契丹人向唐朝派出使节,提出每年进贡,以保证和平。
唐朝对契丹人的态度与其他部落还是不同的,一方面是因为契丹人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在唐朝、突厥等北方的大型蛮族部落中。
另一方面,通过给予八大契丹部落首领的办法,可以起到稳定整个契丹部落的作用,而契丹的吞并对于突厥人的瓦解也至关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契丹和唐朝避免了重大冲突,而契丹和唐朝之间的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两地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时期。
随着朝廷形势的变化,唐朝对契丹的压迫越来越明显,最终在武则天统治期间,契丹人反叛,从此,契丹与唐朝长达数十年的战争再次打响。
契丹人遭受重创后,近百年处于旺盛的生机状态。
直到唐朝末年,耶律家族才崛起,契丹才真正迎来了它的繁荣。
耶律家族的崛起是契丹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当时契丹和其他部落结盟,但在利益面前,友谊就像薄纸一样,经不起考验。
而依附唐朝,终究不是一个长远的计划。
五代人间,耶律家族迎来了让他们家族辉煌百年之人,耶律阿宝吉。
耶律阿宝吉勇敢而足智多谋,更可贵的是他有一颗平和宽容的心。
阿宝吉当选契丹汗后,依靠自己非凡的智慧平息了部落叛乱,并收回了可汗的选举制度,汇集了最高统治权。
这无异于剥夺了他的兄弟们做可汗的权利,从而引起了“兄弟们的叛乱”。
阿宝吉不忍心杀了哥哥,三次平反,终于巩固了自己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一旦掌握了权力的权杖,就控制不住对更多权力的渴望,这种被权力支配的欲望是可以理解的,阿宝吉不仁慈,不为权力残忍杀人,也难能可贵。
耶律阿宝吉平定了各势在野势力后,在他当汗的第九年,即公元916年,他接受了大臣们的支持,立辽为帝。
在耶律阿宝吉的领导下,契丹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享国200多年。
这是中国少数民族建朝、登皇帝史上丰富多彩的一笔。
也打开了北方游牧民族繁荣发展的大门,把北方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阿宝吉之所以被评价为智慧和宽容,是因为他不仅努力工作,而且对方向和策略有很好的把控。
在经济上,他掌握了人民生活的基本命脉,控制了内蒙古的盐区,发展了农业,使契丹人逐渐从游牧向农牧业发展。
当时的契丹可以说是北方民族发展的典范,后期建立的北方民族王朝或多或少是契丹王朝的影子。
而说到阿宝吉对契丹王朝的宽容,那就是他当时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和文化融合。
辽国成立之初,想在中原竞争,但并不是被各种势力牵制的最佳时机。
不过,廖太祖阿保吉对中原的统治方式和文化非常支持和向往,所以在位期间大胆使用汉禅。
让北方民族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与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而他的举动,也让聊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辽政权的成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多民族、多文化、多碰撞的一个非常直观的缩影。
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中,历朝朝、政权独立,星辰叠叠,在历史中留下了不同程度的痕迹。
辽国官史和文献记载的记载相对较少,这也是由于朝代交替导致史籍遭到破坏和篡改。
在成立之初,由于游牧民族自身的文化水平相对有限,本民族的记录主要依靠口传或自己的书面记录。
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变迁,部落文明的进步,文本也被改动或歪曲,更是难以破译。
因此,由于文化底蕴和思想层面的局限性,建立少数民族独立政权变得越来越困难,而辽国的建立打破了这一桎梏,对推动少数民族的历史进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唐朝灭亡后,整个中原和北方都处于极度**的状态,全国各地都起来了,以王者的身份占领了这片土地。
辽国第二位皇帝耶律德广,沾染了后晋开国皇帝石景娇的光芒,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气。
石景娇被史学家昵称为“二帝”,是为皇权一切的代表。
为了稳固自己的皇权,他向契丹求助,当时在辽掌权的廖太宗非常乐意帮忙。
从那以后,两人就滑稽地称呼对方为父子,廖太宗为父,石景娇为儿子。
后晋王朝甚至将燕云十六国全部交给了契丹,以示感谢。
要知道,契丹人觊觎燕云地区,可不是一两天,辽太祖阿宝吉时期,辽国多次入侵,企图夺取燕云地区。
阿宝吉做梦也没想到,他日夜想着的中原踏脚石,竟然会以这种形式属于辽国。
于是,契丹的领土向中原扩张,这片肥沃的土地被收入囊中,契丹的实力大增,直接进入了鼎盛时期。
第一代唐朝的衰落使这片土地分崩离析,而此时契丹的壮大也改变了外国的外交形势。
当时,中亚和东亚的许多国家都称中国为契丹。
可见,当时的威力很强。
燕云十六州地处华北平原,气候优良,耕地环境良好,促进了契丹人由游牧向农牧业的转变。
契丹人对地方地主阶级的保留和**制度的汉化,也促成了契丹人从部落政权向封建王朝的转变。
虽然在燕云十六州割让之前,重要的关口已经由契丹人控制,但燕云十六州的失守,对中原的军队还是有很大的影响。
此后的100多年里,中原国家一直受到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压力。
虽然后晋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成为契丹领土扩张的一大推动力,但总的来说,契丹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国家的永久巩固。
他们世代居住的两大流域,分别位于东北中部、中原和西北,四周都是强大的敌人,这也让契丹人从部落时期就开始受到骚扰。
辽国末年,一直守卫今哈尔滨一带的女真部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东北的土著部落,以东北为基地的入侵更加凶猛和顽强。
北方草原的蒙古人在铁木真的领导下,结成统一的联盟,变得空前强大。
双方的攻击,使已经进入动荡时期的辽国彻底分崩离析。
当时,契丹太祖的嫡孙耶律大士率领千多个部落向西逃亡。
正值巅峰的契丹辽国,无法抗拒时代。
耶律大石地处辽宁西北部,以克墩城为中心,与当地十八个部落联系,休养5年。
经过几年的发展,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按理说,他没有选择复仇,而是决定向西扩张,收复辽国。
1132年,耶律大石在今吉尔吉斯斯坦立都,建立西辽。
经历过国家崩溃和建立的耶律大石,在治国上变得更加谨慎和有经验。
他将中国汉族文化与各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并在西方大力推广,这对中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在耶律大石的领导下,契丹人展现了游牧民族与生俱来的适应能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契丹远征西域,却不忘初心,以汉语为官方语言,提醒部落人不要忘本,牢记辽国的屈辱记忆。
耶律大石没有忘记对国家和家族的仇恨,在他建立西辽后,他多次与南宋王朝联系,想要共同对抗金朝,以报灭国之仇,但金朝正处于盛世时期,强大的蒙古政权成吉思汗一生都没有将其赶回东北。
因此,由于种种原因,西辽虽然实力增强,但未能实现收复辽国的愿望。
契丹人将首都定驻西域后,努力集中权力,学习中原的统治文化和诸侯国的管理政策,但西辽国幅员辽阔,民族多样性严重,毕竟是远道而来。
后期,契丹西辽政权又发生内乱,直接导致西辽的活力受到极大破坏,周边的西辽土部落趁势围攻,导致西辽建国仅80多年就崩溃了。
西辽虽然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从辽到西辽,他的领土主要集中在华北,以华北为基本,向东北和西北延伸。
外交几乎覆盖了整个北部边境,这就是为什么中亚和西亚对契丹印象更深刻的原因。
辽国灭亡后,契丹部落再次分崩离析。
一些以耶律大石为首的部落成员向西迁往西域,后来又融入西方国家,慢慢被同化。
战败后,大多数契丹人留在自己的家园,并依附于新政权的领导。
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赤峰和辽宁部分地区。
多民族国家就是这种情况,能够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保持自己文化的身份是很少见的。
在今天的56个民族中,已经没有契丹的身影了,但契丹的印记将永远印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书轴上。
也许契丹人只是改变了身份,继续活跃在中国的土地上,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契丹相当于现在的哪个省份? 您知道吗?
发表论文:《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从区域结构探究'幽云十六州'的战略价值》,2023年2月;
发表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理研究》,《论早期契丹与唐朝的关系》,2022年9月;
发表论文:《昭武大孟民族师范学院学报》中国哲学与社会科学版,《契丹辽历史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期刊: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西辽在中华文化在西部地区传播中的作用”,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