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魏”是闽西客家人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每逢农历“三六九”都是“魏墟”开门的日子。 农历二十九日,恰逢龙岩市武平县什邡镇的“新年魏”,买年货的人们纷纷涌向“魏城”。
这是2月8日在龙岩市武平县什邡镇拍摄的“圩田市场”。 新华社记者 周 摄 “昨天,我告诉孩子们要来市场,他们激动得晚上睡不着觉。 什邡镇村民王玉祥说,她常年在外地打工,难得一次回来,感觉比记忆中的“圩田市场”还要热闹。
“圩田市场”商品种类繁多,如粮食的“米店”、家禽的“鸡鸭店”、猪肉牛肉的“肉店”、服装的“布店”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乡村的发展,昔日的“威日文化”也在发生变化。
过去是农民饲养的家禽和农民生产的农产品的贸易,但现在不仅有家禽和农产品,还有更珍贵的土特产,如茶油、紫灵芝、金铁线莲、石斛,甚至手工银饰品。 经历过20多年“圩田市场”的什邡镇村民林平说,现在“圩田市场”的商品更加丰富多样。
记者看到,赶往“圩田市场”的不再是全部农民,还有大学生、在国外打工的中青年,还有......进城帮忙带孙子的老人他们不仅在购物,而且还在体验新年的气氛。 “即使你什么都不买,来来去去也很好。 武平县的钟小平说。
虽然“圩田市场”的参与者大多还是农村老人,但移动支付交易已经变得流行起来。 有的老人眯着眼睛看手机吃饭,有的在街头小贩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付款。
此外,记者还发现,“赴魏”的变化也体现在交通方式上。
2月8日,一名农村妇女在“圩田市场”用手机付款。 新华社记者 周 摄 “作为一个地道的客家家庭,从我小时候起,我的家人就把我们'到魏',因为我会走路。 以前交通不发达,“去魏”只能靠两条腿,早上天还没亮就出门,走山路翻山越岭,到镇上要花一两个小时,大部分都是买当季播种的蔬菜种子和种地用的农具。 在这里摆摊多年的刘福龙说。
从步行到骑自行车,再到骑摩托车、坐公共汽车,闽西的客家人现在都在“去魏”,甚至乘坐高铁。 去年底,龙隆高铁龙武段开通运营,“去魏”的“朋友圈”更大了。 龙龙高铁武平站客务员陈玉云告诉记者,每到“去魏”的日子,武平站都有很多旅客,他们上午来,下午下班,带着各式各样的客家特产。
对于客家人来说,“圩田市场”里有一种浓郁的“乡愁”感,而“去圩田”更像是一个交流情感的节日。 时代在变,但客家“圩田市场”始终热闹非凡。 (记者 周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