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数量和质量都最大。 而容宝寨号称“民俗故宫”,足以可想而知它手中有多少宝物。 这家店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手头的文物数不胜数,不过,有一件宝物曾经是店里的“市政厅宝物”,后来无偿捐赠给北京故宫,这件作品就是米芙的《岶溪诗集》。
1963年8月,一个哈尔滨的年轻人走进荣宝斋的门口,对当时的负责人田一生和专家王大山说:“你们买书画吗? 然后他打开了自己的包裹,接下来的一幕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因为在这个看似普通的包裹里,每一块都是无价之宝。
其中,有北宋陈彦的“自写诗”、范仲言、苏轼、倪瓒等书法残卷,以及米甫的《噶溪诗》等,共计30余首。 出乎田一生和王大山的意料,年轻人提出的售价并不高,只有1400元。 他们喜出望外,同意了这笔交易。
为了妥善保存这些文物,荣宝翟邀请了北京故宫的专家共同修复。 荣宝斋低价购入一批文物的消息震惊了艺术界,吸引了众多名人前来参观,包括齐延明、徐平宇、黄洛峰、王业秋、吴忠超、张从玉、徐邦达等。
有关部门认为青年在文物保护方面有立功,1400元太少了,于是给他送了5000元的“赏金”,荣宝斋也把这批文物,包括《倚溪诗》在内的一批文物捐赠给了故宫。 当时,《倚溪诗》还不到1400元,如今这部作品的估价已经达到了9位数。
米甫流传下来的真手不多,而且散落在世界各地,《倚冢诗》不仅是真正的手作,而且是米的“大人物”,更是难得一见。 这项工作是 303 厘米,宽 189 厘米5厘米,共35行,294字,完成于北宋元幽三年(1088年),并称《蜀苏提》和“米书双”。
米芙书法到30到40岁是最精致的,30岁以前的字还没有魏晋书法的精髓,而40岁以后的字太过追求个性和变化,以至于逐渐远离了规律,不适合学习。 而米芙三四岁的作品,将书法与趣味融为一体,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这一时期,他的写作和写作都有古人的风格,但又能突破束缚,在合理的范围内追求个性,非常适合临摹。 《倭徕诗》以笔反笔开篇,挫败感明显,笔触曲折,有力而饱满。 身体四面敞开,四面锋面,重心摇摆不浮。 真的可以用“四面八方的风生,平静而快乐”来形容。
如果学写字,想拿到最正统的书法,又想形成自己的个性,不妨从米芙学开始,这可以称为“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