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中美两国政府代表团在新加坡举行会议。 雖然雙方立場依然順對,氛圍緊張,但能夠打破以往的“冷戰”揣测,會談已是外交上的重大進展,讓許多國家感到欣慰。
这不是中美两国第一次选择新加坡作为会晤地点。 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咽喉要道,不仅在地理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政治和经济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新加坡要与两国保持良好关系并不容易。 新加坡处理国际关系的能力离不开其领导层的远见卓识。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对此深有体会,他认为美国作为长期世界领先的西方霸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其他国家超越。 在他2013年出版的《李光耀看世界》一书中,对中国和美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于美国,他写道:“尽管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和阿富汗战场上的失败,美国动摇了其世界霸权,但美国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国际领导者地位。 ”
虽然其他国家有可能在经济舞台上赶上美国,但这只是美国经济地位动摇的标志,但在经济之外,美国还有三大独特优势。
只要这三个优势持续下去,美国就打不下。 首先,美国拥有深厚的军事优势,其装备和军事基地遍布世界各地。 这种优势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虽然表现良好,但在装备方面并没有超过协约国。
然而,美国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开始积极掠夺德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从而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基地。
二战结束时,美国战略情报局(U.S. Strategic Intelligence Agency)开展了一项名为“回形针计划”的秘密行动,其目的是发现和吸引德国的科学人才。 在掠夺和夺走德国科技成果的思想指导下,美国开始有意识地寻找相关人员和**。
这次行动最引人注目的结果是德国火箭科学家冯·布莱恩(von Bryan)的成果,他作为V2导弹的设计者,帮助美国在火箭技术方面取得了飞跃。
冯·布莱恩后来参与并领导了土星五号火箭的研制,成功帮助美国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历史性时刻。 在尝到甜头的美国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德国和欧洲科学家的寻找,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战后时期,对于科学家来说,二战后的美国显然比饱受摧残的欧洲更适合生活和学习。
战后的美国,科技的力量和人才的汇聚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美国以其财政资源和政策吸引了大量欧洲科学家。
据统计,仅在二战前后,美国就吸收了1600多名前德国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使得美国在科技领域的优势越来越大。
冷战期间,美国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军事装备,使得美国在技术上开始爆炸式增长,从导弹潜艇,到坦克和飞机,再到单兵作战,美国在装备上取得了领先地位。
以B2轰炸机为例,它是世界上唯一的战略轰炸机,其重量单位比服役时的价值贵两到三倍,至今还没有人能够击败它。
再看F22战机,虽然已经服役近20年,但依然是世界上最强的战机之一。 放眼世界,只有我们的歼-20可以与之抗衡。
作为最大的海上强国,美国在海外建立军事基地的历史由来已久。 19世纪中叶,美国为了争夺鸟粪资源,开始占领大量偏远岛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第一批海外军事基地。
二战后,美国在欧洲部署了大量军事基地,使欧洲成为美国势力范围的一部分。 这一切都离不开美国在**装备和海外军事基地方面的领先地位。
随着时间的流逝,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数量有所增加。 起初,这些基地主要集中在西欧和东亚,其目的是保护和监视盟友和臣民。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对提振美元、获取石油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开始频繁干预地区局势,制造局部战争,这也促使美国将军事基地扩展到更多地区。
目前,美国依靠狡猾、哄骗等多种手段,在全球建立了500多个海外军事基地,分布在五大洲和四大洋。
虽然我们可以有效地将敌人挡在家门口,但我们仍然无法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军队竞争。
科研实力居世界前列,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始终保持领先优势。 美国之所以能够在军事领域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全世界科学家技术人员的辛勤工作。
美国无疑是当今世界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最优秀的科研人才和设备,为各项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中心是科学家为了更好地发展而集体迁移和移动的地方。
英国学者伯纳德是第一个提出这一概念的人,他认为科学需要交流和碰撞,所以科学家自然会聚集在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
后来,日本学者汤浅三尾在伯纳德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定义了科学中心,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科学成果数量超过全球科学产出的25%,那么这个国家就可以称为世界科学中心。
从历史上看,全球科技中心发生了五次重大转变。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科学的发展始终与时代背景和文化思想紧密相连。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类探索世界的热情第一次被激发,哥白尼、伽利略等人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在英国,在16、17世纪,英国开始涌现出牛顿、胡克、哈雷、阿代尔、哈维等各个领域的大师,成为世界第二科技中心。
第三,在法国,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开创了科学的“**时代”,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库仑、安培、拉瓦锡等大师的出现使法国成为科技的领军人物。
德国对大学教育的激进改革第四次吸引了欧洲最优秀的科学家,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科学的每一次飞跃,都是人类智慧和勇气的结晶,都在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在二战结束后的短短几年内,美国成功地取代了欧洲,成为世界新一代的科学中心。 这是因为美国在二战前获得了一大批欧洲科学家,他们为欧洲获得了21项诺贝尔奖,为德国获得了31项诺贝尔奖。
然而,二战结束后,美国的诺贝尔奖数量猛增,几乎每次奖项入囊,都是立竿见影的。 如今,美国在大多数科学领域都取得了领先发展,我们经常提到德国的汽车和日本的机械,但我们很少强调美国的某种技术,因为美国的科学技术几乎在所有领域都取得了领先地位,无论是机械制造、航空航天、能源电力、生物医学、基础物理学,美国都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
尽管现代商业世界很复杂,但大多数工业化产品都包含大量的科技成果和相关专利。 如果用这些手段,美国很难绕过它,这也是美国能够随意实施制裁的原因。
然而,世界形势瞬息万变,美国的技术优势已不再遥不可及。 近十年来,中国的科研迅速超过美国。
基于顶级期刊的高质量,中国和美国均占比达到30%,远超其他国家。 从历史上看,世界科学中心每80年就要发生一次变化,未来科技的发展仍然值得期待。
此外,美国的文化优势深深植根于人民心中,潜移默化地,悄无声息地吸引了众多科学家,成为科学中心。
当电影在18世纪首次发明时,美国人就认识到电影产品在促进国际发展方面的作用。 美国电影协会在19世纪初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对于中国市场,他们认为“如果在美国电影中展现美国的生活方式,以引起中国人的兴趣,将有助于美国商品更好地打开中国市场。 ”
20世纪20年代,报告发表后不久,大型、整合良好的好莱坞制片厂开始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通过直接雇用员工的方式在海外发行电影。
当时,好莱坞八大制片厂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办事处,甚至在习设有常驻代表。 这些地方办事处持续向当地市场运送好莱坞电影,除了定期的电影放映时间表、电影出货、院线票房监督和债务催收外,他们还负责在当地推广电影和美国文化,例如定期举办鸡尾酒会和邀请名人预览电影。
在先驱者的努力下,好莱坞成功走向全球,美国电影在全球取得了成功。 在此背景下,美国也不遗余力地在电影中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从二战中保护盟友,到反恐维和,再到超级英雄的全球救赎,美国始终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无形中强化了其领导地位。
除了文化产品,消费品在美国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可口可乐开始在海外推广,后来成为美国团队的饮料供应商,进一步提升了可口可乐的品牌影响力。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可口可乐已经成为全球最畅销的快乐饮料,同时也成功地将美国可乐文化推向了世界。
美国产品风靡全球,除了可口可乐、强生的沐浴露、苹果的手机、耐克的鞋子、麦当劳的汉堡、星巴克的咖啡等都是热门产品。
虽然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世界各地也畅销,但在品牌形象和文化影响力方面与美国企业仍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美国的文化优势更难超越。
美国文化主要是通过文化产品和消费品传播的,即使我们不能看美国电影,听美国**,也很难不喝美国饮料,不使用美国沐浴露。
美国的文化优越感,看似对人类和动物无害,但其影响力却如水下冰山,一不小心,就会遭受巨大的损失。
1.借助文化优势,美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保持了技术和金融优势,从而保持了军事霸权。 2.二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第一大经济体的差距正在缩小。
说实话,这样的成就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2005年,天涯曾发文**称中日实际差距太大,甚至到2030年,中国的GDP也不会超过日本,当时很多人都支持这个想法。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五年后的2010年,中国以40万亿元人民币的GDP超过了日本,除此之外,中国在接下来的八年里增长了一倍,达到80万亿元人民币。
这种飞速的进步,使我们对美国的看法越来越弱,尤其是近年来,在成为对手之后,很多人开始看不起美国,认为美国无非如此。
不过,美国毕竟在地球霸权70多年,在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有着难以超越的优势。 对此,很多领导看得更透彻,比如李光耀提到的三大优势,其实只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