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亲戚的孩子去深圳打工,几个月后回国时,他谈到了自己对深圳的印象,说那里的环境很好,只是觉得人好像没有“人情味”。
这是相对于我们当地的。 毕竟他已经习惯了“很多人都不陌生”的当地文化,不管是亲戚之间还是朋友之间,都多了礼仪,亲近感也更强。
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些在北京、上海等地上学或工作的年轻人,都有同感,都说大城市的人“冷漠无情”。
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地方,“人情味”似乎更强。
这是什么原因?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规则,另一个是边界感。
首先,第一点是讲规矩、守规矩的地方,往往经济发展迅速,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地方人多、老练,自然会固步自封,慢慢变成一潭死水,难以发展。
这肯定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比如,如果你想在某个县城做点事,不管你有没有熟人、有关系,做事的效率和相遇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在经济发达的地方,大家都习惯了按照游戏规则做事,大家达成了共识,这是最有效率、最公平、对大多数人最有利的。
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与规则有很大的因果关系。 很多地方的问题是规则不明确,人为因素太重,规则往往被忽视和破坏。 这很麻烦,因为没有人可以信任你。
大城市的关系与其说是浅层的,不如说是边界的。 你可以交朋友,但朋友真的不一样,就算是最好的朋友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是大人理性的体现。 否则,如果关系没有边界,两个人之间很容易出现问题,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对别人的过错感到厌恶。
正是因为独立和理性,我才明白适度是好的,这样关系才能长久。 换句话说,这有利于关系的稳定和长久,有利于友谊的保护和实现。
人际交往需要看命运,志同道合的知己很难相遇,人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有人来来去去,如果看不清这一点,无疑是自找麻烦。
所以,“薄情”是一种程度,它比无情好,比亲情更长,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很多70后、80后应该对此有个印象,比如一个村子里有几百户人家,彼此之间有亲戚或者个人交往,平时经常走动,互相找麻烦,看似人道,其实大家都想逃避。
为什么? 因为比较,因为过多的书信带来委屈和委屈,时代不同,大家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又怕麻烦,经济条件越好的家庭,越觉得人际交往太多是一种负担。
让我们想一想,什么是“人情”? 恩惠其实就意味着一种责任和义务,是对别人负责,穷的时候没办法,大家都要挤在一起取暖,可是你发达了,谁愿意带着一群亲戚朋友一起发财呢?
不是说没有,而是很少。 而很多人“靠别人”的思维很严重,不帮他就等于得罪了他,如果你帮了他,他往往会招致怨恨和依赖,“近了就不低人一等,远了就反感”,这种情况也是司空见惯的。 这个时候,人情其实比薄薄的情更狠。
当然,不仁慈总是不好的,我们还是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尽可能地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希望大家能读一读《静聊人生》一文,变得更好,而不是更糟。 我不希望人们只看到生活的消极面,而忘记了积极的一面。
还是那句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人生的真相,依然热爱人生。 ”
所以,静静的态度是,要看穿幻觉,但在具体的生活中难得迷惑,水清澈,没有鱼,光尘是大智慧。
顺其自然。 在大城市里,你比较亲切,适合那种适度的人际关系。 在一个小地方,你比较热情,你也置身于那种人文氛围中。 这就是它的全部内容。
世上的生活,重要的是利己利和利他,当力量不够的时候,独处就好了,等力量大了之后,就会帮助世界,“并行”自然是从身边的人开始的。 这样一来,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不会白费,到头来,我也会很容易问心无愧。 这就是今生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