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谈谈我国历史上的廉洁文化
卜先群. 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这是总书记在2024年1月8日二十届**纪委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明确要求。
早在11年前,即2013年4月19日,第十八届**政治局就进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五次反腐败廉政集体研究。 2022年2月,中共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清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克己自律的精神境界”。
廉洁的内涵是什么? “朔温洁子”说:“便宜,也不错。 从字面上看,廉的原意是“堂边”,引申为“清业、节俭、严利”。 廉洁历来是政府的基石,廉洁清白是对官员声誉的赞美。 在几千年的政治文明发展史上,我们的先辈们积累了丰富的诚信文化遗产,崇尚道德廉洁、以诚信为政之本、坚持诚信廉洁等传统诚信文化的精髓,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
一。 诚信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诞生于中华社会和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之中。
传说在耀顺年间,出现了“贪污”、“贿赂”、“奢靡”等现象,政府内部也出现了腐败现象。 史书说,缙云氏有个子子不出才,“贪食,险贿赂,贪图奢侈,不耿耿,积敛积敛,不守纪,寡孤,不关爱穷人”,老百姓把他比作“浑墩”(“隐义隐贼”, 善**德)、贫气“(”毁信废忠、拜恶言“)、”寒气“(”不教、不知说“)等”三杀“,并命名为”暴食“,称”四杀”。缙云氏是“燕帝苗族后裔”,他的儿子应该不是普通的族人。 当时,协助左曜的舜果断流放了“四大凶手”。 这个故事说明,早在宗族社会晚期,就已经萌发了一种廉洁的反腐败文化。
历史进入夏商周时期,以贪婪、无耻、放纵暴政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各种腐败现象频频出现。 面对这些腐败现象,人们无休止地呼吁重视廉洁和道德管理。 西周以来,中国逐步摆脱了以神为导向的政治的桎梏,重视人民在国家稳定中的作用,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要落实到治国之中,形成了“政治伦理”建设的宝贵思想。 以周公为代表的周初期思想家得出的结论是:“皇帝没有亲戚,但德是补的; 人民的意志是无常的,但只有仁者之心“相信,只有”尊重美德,保护人民“,才能保持政权。 这些具有变革意义的思想和观念,对中国历史上诚信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周 温累了”,“礼仪崩溃了”。 在“春秋时期”,三十六位国王被杀,五十二个国家被毁灭,无数的王子无法保护自己的社会。 “平庸残暴、黑白颠倒、权换钱交易等腐败现象不断从上到下涌现。 在兴衰的形势下,如何保证政权的稳定,是各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当灾难发生,百姓受苦时,宋国君主宋明公首先检讨了自己的缺点。 对此,鲁国医生臧文忠指出:“宋琦很激动! 禹和唐自愧疚,他们的繁荣也与(博)燕背道而驰; 罪人的死亡也是突然的。 “我认为,从自己身上发现不足,是夏宇和尚棠欣欣向荣的重要原因; 将罪归咎于他人是夏维和尚迅速死亡的根本原因之一。 臧文忠提出如何从自强不息入手,解决“其繁华也与(博)炎背道而驰”和“其死也是突然”的永恒命题。 早春秋时期,政治家管子把“礼、义、廉、耻”视为“国家的四个维度”,而“诚实”就是其中之一,认为“一维绝对倾斜,二维危险,三个维度被推翻,四个维度被消灭”。 这些都是对正直与王朝兴衰周期性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猪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法兽”,在执法中被视为诚实正直、正义的象征。 图为陕西省文物局主办、汉朝阳凌皇帝博物馆承办的“汉风诚信——汉代诚信文化特展”(展览时间2023年12月15日至2024年5月30日)中展出的猪。 图片由陕西省文物局提供。
周李、冢天官、小仔“提出了评价官员的六项标准:”听政府六计,官治集团”。 一是诚实善良,二是诚实称职,三是诚实恭敬,第四是诚实守法,第六是诚实有辨别力“,这就是著名的”六诚“理论。 “六廉”学说把“廉洁”放在首位,作为对官员的基本要求。 对此,东汉学者郑玄说:“既有六事,又有诚信。 “六诚信”理论将“诚信”应用于政治评价领域,将“诚信”与“能力”并重,推导出一个比较全面的官员评价标准,成为中国传统社会评价官员的基本思想和标准。
秦汉时期,在空前统一的广袤疆域上,如何保证第一任政令的实施,使庞大的官员队伍高效廉洁,是统治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1975年,在湖北省云蒙县睡虎地发现的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简,其中有一份名为《官之道》的文献,教导官员“精(廉)正,慎重坚定,判断无私”,指出要有“五德”: “一说忠敬恭敬,二说好(廉洁)诚实不诽谤,三说受审判,四说行善乐,五说恭恭敬敬。” 其中,“廉洁”、“正直”、“谨慎”、“恭敬”、“让”、“无私”、“忠实”、“诚实”、“善行”等,都是诚信文化的重要内容。 无独有偶,在岳麓书院藏的《官吏、丞丞首脑》和北大藏的《秦简》中,也有与诚信文化有关的内容,如“恭敬多让步”、“不善兴”、“安静不苛刻”等, “除害致富”和“乐弃权”。西汉被誉为“儒家首领”的董钟书提倡“礼、义、廉、正”,东汉思想家王福认为,“正直、诚实”是“转化之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前秦时代以来,诚信文化继承了这一传统,在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各个层面都得到了全面的重视。
隋唐时期,门主一族势力逐渐减弱,官班子组成更新; 最高统治集团的政治经验更加丰富,国家权力的自我控制、约束、自我调适的能力不断增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唐初最高统治集团作为代表,吸取了历代兴衰的历史教训,学会了如何实现王朝长治久安的规律性。 诚信是他们密切关注的事情之一。 唐太宗教导下属要珍惜生命,就像不能用珍贵的珍珠“耍鸟”,不能用宝贵的生命“玩钱”。 他说:“耶和华若贪婪,必失去他的国度; 如果你贪婪,你就会死。 陆震是唐德宗时期的宰相,他性情纯洁刚硬,对自己严格,在与下属和同事交往时,他坚决拒绝他们的礼物。 唐德宗特意给陆震带了个口信,告诉他,要是太老实了,不肯给别人送礼,恐怕事情就办不了了。 面对唐德宗的劝说,陆震断然拒绝,并在朗诵中写道:“贿赂一开,就会很火。 这意味着,一旦打开**开口,胃口一定越来越大。 隋唐时期,盛世的出现、皇权的加强、政局的稳定、官道的提高、效率的提高,都与当时诚信文化的盛行息息相关。 相反,乱世的发生、政局的混乱、官员治的腐败,也与缺乏廉洁的文化有关。
宋元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进一步加强,阶级矛盾复杂,但诚信文化仍是封建统治者所提倡和赞美的文化,这从很多人的自我克制中可以看出。 宋代,吕本忠写了《观真》,其中说:“做官只有三件事:清、慎、勤。名臣包拯曾说:“后世太监的后代,若有赃物,不得放回自己家,死后也不葬于大宅。 元朝张阳昊在《庙劝》中说:“廉洁就是纪律,忠于事,做事就是做事,谨慎领导百官。 在明朝流传的官方谚语中,有“官不怕我严,怕我正直”、“公事光明,廉洁有威”等内容。 名臣俞谦“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府邸只有避风避雨”。 清官海瑞当过**,但家里却“冷得像冷生活”。 清朝成龙当官时,就制定了“官自省向百姓表亲六戒”,提出了勤劳养老、严刑法、不贿赂、不私派、严征、崇尚节俭六戒。他在“不贿赂”一节中写道:“如果丈夫收受别人的钱,不与军官合作,鬼神会斥责他,他会报答狗和马; 如果你因为自己的财富而为别人冤枉法律,法律会很严厉,你会受到妻子和孩子的影响。 晚上早点保存这个,你会情不自禁地出汗。 有必要弃权。 “史籍、文典、文物古迹、古贤、老官的言行,都是中国历史上诚信文化的直观体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历史,发扬诚信文化中蕴含的宝贵思想文化资源,有利于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筑牢坚强的思想防线,守住诚信底线,打造新时代崇正廉政的政治生态。
二。 制度和文化是相互依存和相辅相成的。 中国历史上诚信文化的建设,深刻地体现在制度建设中。 《韩非子外初说对了》记载,陆相公爱吃鱼,人们争相为他买鱼,但他坚持不接受。 公义秀说,你收了别人的鱼,就要为所欲为,难免会冤法,被开除,还能吃鱼吗? 如果你不接受别人的鱼,你就不会被解雇,所以你可以“种一条自给自足的鱼”。 这份记载表明,早在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就有一套严正的政体制,限制了**的行为。 公义修之所以不敢收鱼,是因为制度的底线在限制他。
选拔和就业制度的公平和公正是诚信文化存在的重要基础。 秦汉时期,官员的选拔非常重视功绩、能力和社会评价。 秦国用军功制取代了传统的石清石鲁制度,他可以通过杀敌报国来获得土地和官职。 在云梦的睡虎之地秦剑,有两封兄弟写给家人的信,除了浓厚的亲情和怀念之外,还希望家人送钱送布,并询问他们收到的骑士奖赏有没有到家。 他们知道,尽管背井离乡,在战场上残酷无情,但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孝道忠于君王,官为廉。” 在汉代,实行检查制度,检查最重要的主题是孝道。 “孝”是孝顺、孝顺父母、爱兄弟; “诚实”意味着诚实和无辜。 正是通过这种制度,大批汉朝**走出乡镇,为国家服务,诚实地为政府服务。 “少孤少穷”的第五次探访被称作孝顺,后来张烨太过戒备。 面对饥荒,他不怕失去官职,开仓救助,称自己“太寿乐,一身救人”。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官员通过考试选拔,考生自由登记,布衣人成为官员的机会更多。
在官员的管理和考核中,难免会有腐败的可能,在处理政治诚信与能力的关系上也会出现两难境地。为了保证选拔任用的诚信,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制度化的规定。 秦汉时期,对官员的任命实行“试探看守”制度,只有通过试用期的人才能继续任职。 官员的任命遵循原籍、亲属、教师和学生回避的回避制度。 在江苏连云港银湾村发现的汉代东海县官文中,有一本《东海县长名》,详细记载了东海县100多位大官的来历,他们不仅不是本县人,也不是本县人, 证明汉代的避国籍制度在各地得到了严格执行。“有才华、有德行的人; 有德行的人也是帅气的。 “评价官员遵循德才先才的原则。 汉代以朴、大、谦、大方“这四要素来考察官员的品行,以户籍的增减、钱谷的进出、治安质量来考核官员的能力。 唐朝,官部设立功考处,以德、谨、公、勤等“四德”考察官员的道德,以“二十七最”,即根据各部门职责的不同,考核官员的能力。 德德与能力并重,以德为先,体现了诚信文化在考核中的重要性。 历朝朝对官员的日常行为也有严格的要求。 大多对官员在职时财物的出入、出入境、出差的接待和消费、宴请礼品的接受、餐馆和茶叶市场的出入、官员的办事等都有详细而具体的规定。
监察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在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秦国统一后,**设立了御史为最高总监,御史又设立了御史中城; 设立了县史,以监督地方官。 汉武帝时期,全国分为十三州和监管区,以刺客史部为督导官,按照武帝亲手制定的《刺客史六条》,监督郡和州寿襄二千石**及其子女和浩强的各种违法行为。 唐朝正式确立了三院监督制度,以御史台为最高监督机构,次日制台分为台湾、宫院、检察院。 宋朝建立了地方一级的监督和监督制度。 督察是皇帝派到路一级监督地方军政、财政、刑事的四个机构,彼此之间不隶属,直接对皇帝负责。 总法官是负责监督州长和部门官员的州监督员。 明朝成立后,将御史巡天文台改为都督察府,并按地域特别关注御史巡警,将全国划分为十三监区,定期或不定期派出御史巡警进行督察。 中国古代巡巡**代表**,极具权威性,“巡巡帝史,震天动山”,“八省巡巡,手持上方剑,八凛凛”。 著名的帝仁杰等帝史清官无私,惩恶促善,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 清朝编纂了《詹姆士王条例》,统一了**和地方监管法规,分为戒律、宪法、六节、省、五市、巡检、巡检、总则等八大类,既是清朝最重要的监督法典,也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监管法典。
三。 要想知道路,就要先去历史。 只有从民族文化血脉的延续中砥砺前行,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权,才能赢得美好的未来。
**总书记十分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历史智慧,多次引用传统清洁文化的内容。 2014年3月,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总书记提到了张博兴的“礼物文本”。 张博学先后担任福建省省长、江苏省省长、礼部书记。 每一厘米都是人们的脂肪。 每宽恕一分,人们就会得到不止一分; 拿一分钱,我一文不值。 他总是善于交际,诚实而羞耻; 如果不是不义之财,从何而来? 这提醒我们,小事是恪守诚信的第一道防线,良好的工作作风是在小事中建立起来的。 2015年12月,在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项民主生活会议上,总书记提到了“康熙不吃灵芝”的故事。 有一次,广西巡抚陈元隆向康熙报告说,他捡到一根一尺多高、形状像云朵的灵芝枝,并引用了《神农经》中“王仁为智圣”的话。 康熙在朗诵中批评说:“史册上有许多吉祥的差异,不利于国民经济和民生。 如果当地收成好,家家充足,就是大吉祥。“古代统治者也明白,各级**不务实,老百姓过不上好日子,活不下去,封建统治就要崩溃了。 这提醒我们始终将人放在心上。 2016年1月,在十八届**纪委六中全会上,总书记提到“不用三爷,废岗死在家”的谚语。 “三爷”是指三种关系密切的“近亲”:“儿子是少爷,女婿是婶婶,妻子和兄弟是叔叔。 这提醒我们,身为官吏的人千万不要沉溺于“三爷”这样的近亲,否则可能导致失官、破家的下场。 2017年1月,在十八届**纪委七中全会上,总书记提到了“四知拒钱”的典故。 东汉王密为了报答杨震的恩情,晚上为杨震准备了黄金,说:“夜深了,谁也不知道。 杨震拒绝以“天知道,大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来敬礼。 这提醒我们启蒙对一个人的生活、事业、言语和美德的重要性。 只有清醒了,才能分辨是非,公私分明,只有清醒,才能修正义,驱邪。 总书记对这类内容讲了很多,从官部道德修养的“直率温和、朴实廉洁”,到家庭风范建设中坚决防范和反对“衙门腐败”; 从防小事小节,“不细致终积大德”,到改进作风,“善于禁制者,先禁己后禁”,......提醒全党同志做清廉的官员,做事清白,做老实人,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诚实守信的政治本性。
图为2024年1月18日由江苏省南通艺术剧院悦剧团创作排练的大型原创不腐越剧《风美图》首演。 该剧讲述了清朝“扬州八妖”之一的李芳英被任命为县长时的一系列事迹,生动地展现了他关爱老百姓、为人诚实、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摄影:视觉中国徐佩琴。
反腐败、廉政建设,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明确政治立场,是党在自我革命中长期抓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全面从严治党,要靠治标治病、吃药治病、治乱重治;还要依靠根源,用义心修身,培育文化,守住政根。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建设廉政、培育廉政生态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对于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强调“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的基础,高尚的道德是领导干部廉洁廉洁的基础”; “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政治伦理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 关于如何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 “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追求远大理想,把滥用权力谋私、贪污视为莫大耻辱”; “要注重家庭教育和家庭作风,督促领导干部从严管理亲人子女”; “积极宣传廉洁模范理念,营造崇正廉拒腐败的良好风尚。” 关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自我修养,强调“倡导和弘扬忠诚廉洁、公开公开、公平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诚实正直”的价值观; “明大德,公德严民德”; “统一洁净责任,勤勉诚信”; “用诚信文化滋养身心”。 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自我完善的高度自觉性,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科学行动指南。
新时代以来,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严格有效的监督制度,使新时代的清洁文化建设有了规矩可循、有法可循。 《中国共产党章程》将“诚实正直”与“坚定信念、为人民服务、勤勉务实、敢于担当”一道,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方针》将“保持廉洁廉洁的政治性质”单独列为一个段落,强调“建设廉政、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纲领》紧跟廉洁自律主题,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可达的高标准。 《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推进敢于腐败、不能腐败、不愿腐败的基础工程。 2023年12月,修订后的《中共纪律处分条例》全文发布,增加1条,修改18条,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定期监督。
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对党章、党规、党纪的新解释、新规定,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新时期廉洁文化的内容,赋予了浓厚的时代气息。 引导和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不断实现干部廉洁、廉洁、政治清晰、社会清晰。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对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中指出的,“党内整洁正直的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
如何始终保持廉洁正政生态,是我们大党必须解决的独特问题之一。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将在以郑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清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从传统清洁文化精髓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坚持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地净化政治生态,必将为推动党的全面从严治政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求真》2024 04
作者:卜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