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宽敞的车间里,一排排印有米哈游标志的零部件被小心翼翼地运入装配线,准备出发。
很快,他们将经历一系列微妙的过程:分类、路由和组装,将它们加载到游戏中,并在计算机室中点亮它们,成为 miHoYo 云游戏世界的一部分。
对于很多玩家来说,云游戏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而这种引力并不是来自游戏,更多的是来自技术本身,它有一种无法向往的未来感。
毕竟,通过高速网络将渲染的游戏实时流式传输到本地设备,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安装它,也不需要考虑本地硬件的算力配置,只要我们有网络,我们就可以玩一切。
云游戏的发行属性也符合几乎所有游戏厂商的预期——游戏作品可以最大程度的摆脱设备和渠道的门槛,直接触达最多的玩家。
但技术从来都不是凭空而来的。 在《崩坏:星际穹铁道》云游戏版正式上线之际,米哈游还发布了一部纪录片,讲述了公司在云游戏领域的长期探索和实践。
这也是一个关于技术和梦想的故事。
我记得我第一次体验云游戏是在 2017 年,当时是日本云游戏服务公司 G-Cluster 的《最终幻想 13》云游戏版。
只不过,当时严重的网络延迟带来的马赛克图片和卡顿的帧,真的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云游戏更像是一个美丽的概念,可以远远地观看,不能亵渎。
七年后的今天,你可以在市场上找到一台千元安卓机,打开它自带的浏览器,登录“云星铁道”,就可以享受到不亚于PC端的高品质造型和光影效果。
这直接打破了游戏体验好不好取决于硬件配置的观念桎梏,推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理想情况下,云游戏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在所有设备上更快、更方便地玩游戏,这与我们通常玩游戏的方式完全不同。
无需**,不占用存储空间,解放硬件算力,让玩家以低负担体验高品质游戏,这是云游戏最直接的吸引力。
对于米哈游来说,帮助玩家突破本地硬件的算力限制,是云游戏的重要价值之一。
每个玩家的背后,都有一台服务器电脑扛着重担,我们就像开了一家24小时营业的网吧。米哈游最初的计划是直接使用市面上专门为第三方机构和企业提供的公有云服务器,解决对算力的巨大需求,这也是业界普遍倾向于采用的解决方案。
然而,随着项目的进展,一些痛点也被凸显出来。
首先,当时市场上可用于 miHoYo 的服务器并不多,能够满足标准的高性能公有云服务器可以满足更多的 AI 需求。
这也迫使米哈游的云游戏团队优化游戏的底层,使其可以在大多数公共云服务器上运行。
但随之而来的是第二个问题——租用服务器的高成本。
在米哈游看来,公有云服务器追求的是大而完整的功能,不仅难以完全适配游戏,还带来了算力的浪费。
这些冗余的东西让服务器成本非常高,也会导致玩家的高额费用,这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基本上,公有云的运营和租赁成本也是所有购买此类业务的企业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的问题。 如果不能实现算力的合理调度和分配,那么这些原本由用户承担的成本,最终将成为你自己崩溃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对于想要将云游戏体验提升到新水平的米哈游来说,只有公有云可用,但并不容易使用。
这就像买一套西装,成衣作为万能的解决方案,只要你没有太多的尺码细节,你确实可以买一套现成的带回家。
但相比之下,在版型和面料上为买家服务选择了量身定做的定制款式,更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权衡,成为miHoYo自己去自研的唯一选择。
米哈游云游戏团队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打造一套满足算力需求、稳定可靠、可大规模部署、可盈利的云服务器硬件解决方案。
虽然我们不一定最了解服务器,但毫无疑问,我们最了解我们的游戏。对于米哈游来说,这是一次走出舒适区的大冒险。
过去,亚马逊、Facebook、Microsoft和其他科技巨头都试图利用其大型数据处理中心来创建云游戏系统。
但许多失败,包括谷歌的Stadia,都表明云游戏平台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一些障碍来自技术,而另一些则归咎于缺乏足够数量的用户,最终商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业内有一种说法,说云游戏就像一台绞肉机,用来储存资源和金钱。 除了技术问题,更大的挑战是如何在游戏体验质量和硬件运营成本之间找到平衡,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米哈游也不例外,一方面,自建服务器意味着硬件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通用的解决方案,势必会面临实体行业中常见的一链问题,比如厂家制造延迟、配件冷门供应不足等。
在研究了自身游戏的性能消耗,明确了产品形态和功能后,米哈游团队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
与手机和PC类似,服务器也是由一些关键部件组成的,基本上除了CPU、GPU、硬盘、内存和少数大件物品外,只要使用不好的部件,就一一列在自己开发的清单中。
例如,为了解决远程管理功能,miHoYo 团队开发了一款名为 Milo 的通用 BMC 板。 它就像服务器的“大管家”,不仅让运维人员在运维上实现了更高程度的自由度,还扩大了米哈游主板的选择范围,让他们再也不用依赖单一厂家的昂贵零件来降低成本。
在电源管理方面,米哈游使用的电源不仅价格低廉,而且非常简单,因此他们也重新设计了电源方案,开发了自己的电源转换板,并将整机的电源调整为机箱的电源,在成本和可靠性方面都有所提升。
硬件选型确认后,米哈游的技术宅们甚至定制了机箱,将自主研发的部件放在标准服务器机柜中,有效提升了服务器的密度。
然而,仅仅设计一整套解决方案是不够的,要想让云服务器成熟,还必须实现生产过程的验证,最终走向量产,形成规模化。
与在实验室组装服务器不同,在拥有数千台机器的工厂中大规模生产是另一个困难。为了解决量产问题,米哈游专门搭建了一条云服务器生产线,所有零部件都会运到这里,经过配料、布线、组装、照明、测试等几道工序。
游戏安装完成后,机器会被放置在高温老化实验室,经过48小时的压力测试,最后放入印有miHoYo标志的盒子里,然后完成整个制作过程,等待发货。
至此,硬件方面的问题解决了,但是体验方面呢?
对于玩家来说,云游戏能否提供接近本地游戏的体验是他们愿意使用云游戏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网络延迟带来的卡顿和屏幕撕裂,这也是云游戏体验的客观不确定性。
以今天的技术,几乎不可能完全消除延迟,为了将这种不确定性降到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米哈游只能选择增加服务器数量来改善玩家的连接体验。
这涉及到机房的大规模铺设,自然需要巨额资金投入。
在国内,米哈游已经在南北多个城市建成了专用的云服务器机房,服务范围足以覆盖全国。
服务器跟着卡车来到这里,把它们拆开一个个上架,然后通过软件运行测试验证,最后点亮工作,未来几年,它们将继续为周边地区提供稳定的云游戏服务。目前,米哈游团队也在推进下一代硬件解决方案,如更高密度的服务器解决方案、多节点冗余电源解决方案、BMC......具有交换机和网卡功能的主板
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他们将继续,一个巨大的云游戏领域,正在慢慢展开。
这不是米哈游第一次预测尖端技术。
在纪录片《中国游戏纪事》中,米哈游(又名伟哥)总裁刘伟透露,2017年1月,当“原神”项目成立时,即使是当时性能最好的iPhone 7手机,也很难达到运行开放世界手游的标准。
简单来说,当时米哈游已经在2-3年后为移动终端设计游戏了,其信心来自于算力发展的推演
我认为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赌注,但对我们公司来说却是一个选择。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而 miHoYo 确实赢了赌注。 《原神》被视为米哈游科技进步的关键节点,后续的《崩坏:星穹铁道》在上线后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再次成为米哈游产业化能力的集中体现。
如今,在云游戏的布局中,米哈游再次站在了技术预测的最前沿。 也许在3-5年内,云游戏将成为玩游戏的主要方式目标仍然难以实现,但无论是客观趋势还是主观感知,我们不得不承认,云技术将在未来占据一席之地。
事实上,全球最大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亚马逊、Microsoft和谷歌,都没有从云服务开始,但这三家公司占据了5000亿美元市场的65%。 这也意味着,云游戏是所有巨头都在关注的巨大市场,并且潜伏着巨大的平台机会。
在砷化镓风靡一时的时代,云游戏也是最符合其服务精神的形式——用最先进的技术服务最广的受众。
但云游戏是米哈游的最终目标吗?
回顾过去的两三年,你会发现米哈游对硬科技的专注早已超出了普通游戏公司的范围——无论是投资脑机接口、聚变能研究,还是火箭公司的联合开发,都展现了他们对新技术和前沿科学的追求。
以及苹果最新推出的Vision Pro头显,当大多数公司还在观望空间计算时代时,米哈游却选择了拥抱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崩坏:星穹铁道》成为首批正式宣布在VisionOS上线的游戏,颇有提前布局虚拟世界的感觉。
基于这种思考,我突然想起了两年前miHoYo曾经提到的一个宏大而迷人的愿景:
到 2030 年,创造一个全球 10 亿人想要生活的虚拟世界。在外人眼中,米哈游的身份更像是一家游戏公司,但对于米哈游本身来说,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虚拟数字世界,或许符合公司当初的初衷——科技书拯救世界。
这或许也是一团火花,几年后,当我们拿出便携式设备,点击浏览器,玩一场酣畅淋漓的游戏时,我们情不自禁地望着天空,想起了一朵叫米哈游的云。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成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