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期间,我军最惊艳的战略力量是第四野战军,因为他们的实力增长得太快,历史上有句谚语“十万人出关,一百万人进关”,也就是说,东北黑土四方的实力在短短几年内扩大了10倍, 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四爷本身就是一支野战军,前身为东北野战军,但并不是东北所有作战力量的总和。 因为除了野战军之外,还有相对薄弱的军区部队。 以1948年辽沈战役前夕为例,东北野战军实际上只有12个纵队,加上独立师70万左右,军区部队30多万人,这些兵力加起来就达到了我军在东北的兵力100多万人。
至于“一百万出关”,就更不严谨了,只是笼统地描述一下四大领域的实力。 1948年11月南赴华北战场时,总共只有80万人,其中包括大量文职人员。 因此,“出关”最现实的意义,就是提振部队士气,震慑华北地区的傅作义集团,而我军的实际兵力并没有那么强。
事实上,即使在平津战役结束后,四野也从傅作义的起义部队中吸纳了大量的“解放战士”,四野战部队的官方兵力也只有八十八万人,然后进军河南。 更何况前一个冬天进关的时候,还没有一百万人,又过了四个月,这个数字就没有达到。
时光倒流,所谓的“10万人出关”这个数字也是不准确的。 1945年下半年,除2万名干部团外,还有山西、河北、山东、河南三军区调往东北的部队,我军从华北各地和中原地区调往东北地区共计约11万人。 1947年,又将吉热倧军区8万兵力调往东北军区。 因此,出关部队远不止10万人,总数应该在20万人以上。
1945年底,我军在东北的人数达到27万人,只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出关了。 其中,我军华北地区的大批部队被派往东北战区,东北战区构成了未来最强大的战略集团四战的基础。
但前面说了这么多,不能说“十万人出关,一百万人进关”是完全不正确的。 别忘了,1948年冬天,东北人民解放军有一大批留守部队,负责东北的生产建设和维持社会秩序。 只要军事形势需要,1948年进入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人数可以达到一百多万人。 只不过,从实际行动和整体考虑来看,进关的部队没有那么多,但真正的实力还是有的。
此外,四野战军入关后,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到1949年下半年末,已经一直打到大陆最南端,此时的兵力已经远远超过100万。 从近似数字来看,说“10万人出关,100万人进关”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