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过去的辉煌和痛苦,阿里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文字:《中国企业家》记者邓双林编辑:李伟
标题图片** 受访者
由张勇领导的阿里新零售时代,正在被阿里重新审视。 事实上,从2020年开始,阿里就很少提到新零售这个词。
报道称,阿里巴巴正在考虑其百货和购物中心运营商银泰零售。 据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在蔡崇信于2023年9月出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前后,已展开相关讨论。
目前,阿里巴巴已经与几位潜在买家进行了接触,看看他们是否有兴趣收购银泰。 对此,《中国企业家》曾要求阿里巴巴进行核实,但截至发稿时,一直没有回应。
银泰曾经是阿里巴巴新零售战略的最大赌注之一2014年,阿里巴巴入股银泰百货,成为仅次于银泰创始人沈**的第二大股东。 2015年,阿里巴巴增持银泰**,成为第一大股东,张勇担任CEO; 2017年,阿里巴巴以177亿元人民币私有化银泰,马为收购支付了非常高的溢价,银泰被阿里巴巴完全收购。
这是对未来的一场豪赌。 2016年底,马首次在小众场合提出新零售概念,随后张勇接过衣钵,带领阿里巴巴战略投资苏宁、银泰、三江购物、百联、太阳艺术零售等,并打造了一个新物种——盒马马。
新零售几乎改变了阿里巴巴的整个业务方向——阿里巴巴已经从一家以电商为主的互联网公司,转变为从线上到线下多元化业务驱动发展的综合性经济。
在收购银泰零售时,张勇表示:“阿里巴巴对银泰零售的定位非常明确,它将成为阿里巴巴集团船队中的一艘大船,承担着线上线下零售百货转型升级的使命。 2019年,阿里巴巴高喊“未来五年再建一家银泰百货”的口号。
但时至今日,银泰的角色并未得到凸显,新零售对阿里巴巴的使命似乎弊大于利。 五年过去了,银泰没有重塑,而是被阿里巴巴**考虑过。
银泰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与盒马鲜生类似,其主要消费群体是中产阶级及以上。 但出乎意料的是,**敏感消费逐渐占据主流,市场下沉、低价的力量凸显出来。
阿里领导误判了当前“消费升级”的局面,导致阿里错失了最好的下沉机会。 阿里不得不重新评估新零售的价值。
此外,阿里巴巴对主营业务的专注,也让电商、物流(包括云计算)以外的非主营业务陷入了微妙的境地。 2023年饿了么、盒马鲜生、优酷都传出了消息,他们的计划将是**,尽管阿里否认了这一点,但这些企业在财务上表现不佳,仍在亏损。
经过2023年轰轰烈烈的重组,阿里巴巴的定位已转变为投资控股公司,集团层面的职能是管理资产和资金。 作为“投资持有人”,阿里巴巴有必要抛售或增加集团资产组合的价值。 这也是新任领导人蔡崇信和吴永明擅长的方向。
*银泰才刚刚开始除了电子商务和物流,阿里什么都卖。
作为阿里巴巴新零售战略的标杆,银泰的这次收购有三个关键人物:马、沈**和张丹尼尔。
马和沈**有着非常私人的关系。 根据沈**自己当年的叙述,他和马云在2005年左右在飞机上相识。 2010年,马云、沈**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云峰**; 2013年,阿里巴巴牵头成立菜鸟网络,银泰投资16亿元,占股比32%,成为第二大股东,马云担任董事长,沈**担任CEO。 2015年,在马云的策划下,浙江省企业家总会正式成立,马云担任会长。 同年,沈**投资蚂蚁金服旗下网商银行,成为其股东。
从2014年的战略投资,到2015年增持到第一大股东,再到2017年的完全控股,马和沈的联盟变得更加牢固。
也许是出于对新零售战略的乐观杰克马在收购银泰时支付了高昂的溢价。
2017年私有化前,银泰总收入约60亿元,增长率为4%,股东应占利润为132亿元,增速仅为02%,陷入增长缓慢的状态。 阿里巴巴的收购价格为10港元,较银泰当时的价格溢价约42%。
另一位重要绅士是丹尼尔·张。
虽然杰克·马私下促成了收购,但领导这笔交易的是丹尼尔·张。 新的零售战略是由杰克·马提出的,但仍然是丹尼尔·张(Daniel Zhang)将其发扬光大。
这不难理解——作为天猫和“双11”的先行者,张勇在快速发展时期为阿里巴巴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将继承马的衣钵,开启阿里巴巴的下一个战略周期,再合适不过了。
在消费升级的底层逻辑上,张勇大力推进新零售线上线下融合,孵化盒马鲜生,投资高鑫零售,收购 Ele.me。 一段时间以来,对新零售的大规模投资确实为阿里巴巴提供了几乎无穷无尽的增长动力。 在张勇的带领下,阿里巴巴年销售额突破万亿美元一度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公司,为股东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然而,自 2020 年以来,这一策略按下了“反向按钮”。
2020年12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投资收购银泰零售(集团)**股权中经营者集中违法实施的行为进行了查处,对阿里巴巴投资***处以50万元的行政处罚。
结合特殊情况对线下消费的影响和消费趋势的逆转,阿里巴巴核心电商营收放缓,中国概念股也集体陷入低迷。 在这种背景下,阿里从此几乎没有关注过新零售,也没有能力提及。
2023年,阿里将经历痛苦的变迁,从剧烈的“一分六”,到盒马和阿里云暂停上市,再到主业收缩聚焦,阿里经历了两套领导班子,战略发生了无常的变化。
不变的是,灵魂人物马云回归后,他为阿里指出了三个方向:回到用户,回到互联网。 当时,这套表态落在了第一线,还含糊不清,阿里内部也有不同声音的猜测。 现在看来,三个“北回归线”已经渐渐清晰起来——
*:受访者回归**,即精力集中在电商主营业务上,多元化业务聚焦缩水; 回馈用户,即用户至上,关注用户的低价心态。 过去淘天的消费升级其实是以商家为先,吸引商家在平台上做品牌推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让拼多多野蛮成长; 回归互联网,即重视线上和云业务等,不得不在被拖累的线下重资产业务上做出权衡取舍,从银泰在本次方案中的行动中可以看出。
诚然,阿里巴巴的新零售业务尚未见成效,除了银泰之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新鑫零售。
2020年,阿里巴巴投资36亿美元,成为大卖场业态先驱荤術零售的控股股东,荤荆零售也是阿里巴巴新零售矩阵的核心成员之一。
但Sun Art的转型并非一帆风顺。 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23财年实现营收83662亿元,同比减少51%;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 1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但利润规模仍徘徊在盈亏平衡线附近。 根据2024年半年度报告,高鑫零售业绩再次由盈转亏,亏损幅度也较去年同期扩大。 而自2020年以来,Sun Art的零售股价跌幅如此之大,几乎“断了脚踝”。
2020年10月,阿里巴巴与Sun Art Retail合并。 到年底,阿里巴巴的员工人数翻了一番,达到25人210,000人; 到2021年底,它将达到25的峰值930,000人。 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阿里巴巴员工总数约为22人5万人,在阿里近年来裁减的数万名员工中,太阳艺术零售员工占大多数。
2023年12月,戴山卸任桃田CEO一职,阿里宣布戴山将牵头成立资产管理公司。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银泰、荆葫芦零售等线下非核心资产最有可能被纳入资产管理公司并被纳入。
事实上,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和物流核心竞争力之外的非主营业务,或许给阿里巴巴的整体业务链带来了协同效应,但尚未给阿里巴巴的市值或盈利能力带来显著的增量。
阿里巴巴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解决过去自营业务过于粗放的问题。
新零售绝不是收缩的最后一站一些表现不佳的多元化业务,不排除被阿里收回的可能性。 到2024年,这些行动将加快。
马所说的回归**、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正在由新任CEO吴永明大力落实。
过去的荣辱不提,阿里进入了新的循环。
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