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沈拓。
江西猪王“*ST正邦通过重组化危为安,奥农生物一脚踏入同一条江,如今命运岌岌可危。
4年前,这两家养猪企业的老板们的生活是那么令人羡慕——*ST正邦的林寅荪成为江西首富; 吴友林控股的奥农生物科技,是行业内的一匹黑马。
这两位江西“猪老板”有着一模一样的“野性”风格,还在不断加大杠杆支撑规模。 当超级猪周期到来时,危机随之而来。 在最困难的时候,正邦的猪被饿死了,奥农的带崽的母猪也被悄悄卖掉了。
养猪业注定是一项高风险的业务。 周期的“剧本”几乎是一样的,理论上,赚一年,平一年,亏一年,其实能这么幸运的养猪企业寥寥无几。
在这一轮超级养猪周期中,养猪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 前两年怎么赚钱,这两年怎么吐出来。 就连“猪王”沐源股也受不了了,将迎来2023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现在,上市的养猪企业都在努力度过这个冬天,但谁也不知道这个冬天会持续多久,还能坚持多久。
两难境地
在退市的悬崖边上,双胞胎集团将是*ST正邦(002157SZ)回落,公司2023年成功扭亏为盈,但扣非净利润后仍亏损50亿元至70亿元。这意味着,重组计划实施后,公司主营生猪业务将重回正轨,需要时间,需要市场的多重考验。
从全行业来看,去年国内养猪人均损失76元。 行业的大趋势就是这样,谁也没人难过。
即便是一向保持不亏损体的沐源股份,2023年也撑不住,归母净利润预计为-39亿元至-47亿元,为公司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就连以控制成本著称的“猪王”,依然如此,其他生猪企业可想而知。
温的股票(300498.,这是养猪业最好的投资深圳),预计去年净利润亏损60亿元至65亿元;大北农预亏损18亿元至22亿元; 奥农生物亏损30亿元至36亿元。 亏损超过10亿的还有唐仁深、天康、天邦、新五峰。
当然,养猪企业(000876SZ)这个替代方案。其2023年利润预计为3亿元,但这主要来自对白羽毛肉禽及食品深加工业务的战略投资的引入,将影响归母公司净利润51亿元至52亿元。 至此,公司终于避免了连续3年亏损的尴尬局面。 但对于行业的大势,执掌公司10年的刘畅深知,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困难环境”。
在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养猪业的负债水平居高不下。根据西南**研究报告,该行业的整体负债率已从 2021 年初的 53 上升去年第三季度增幅为5%至683%。奥农生物科技 (603363.)SH)、天邦食品、*ST正邦,更是令人惊叹。03% 和 16261%。
与此同时,企业的现金流也经受住了考验。 2023年底,奥农生物、沐源股份、新希望等陆续披露融资信息,计划分别募集18亿元、80亿元、730亿元5亿元,主要用于偿还贷款、补充流动资金等。
最难的清猪周期
这一轮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的生猪周期至今仍未结束,是家养猪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最残酷的一次。
生猪价格、饲料**和市场需求共同构成了影响生猪企业的三大因素。
饲料高,压缩了养猪企业的利润空间; 如果市场需求较少,也会影响屠宰**。 养猪企业两难境地,只有提高养殖技术,严格控制成本才能掌握主动权。
根据华安**和国金**的研究报告,2023年,沐源股份(002714SZ)年均完成养殖成本为15元公斤,其年平均销售价格为14元82元公斤,入不敷出。
猪不好,但饲料继续上涨,难以抑制。 家养育肥猪饲料均价从2019年的3上涨03元公斤升至39元公斤。 养猪企业和养猪户都在抱怨。 据公开数据显示,去年散养猪月损失最高420元,大型猪月损失最高243元。
生猪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卷。 去年,中国屠宰了7头猪27亿头,同比增长38%,创2016年以来新高; 年猪肉产量5794万吨,同比增长46%,为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猪肉的供应量在增加,但最终消费量却在减少。 据中国商业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中国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77公斤,比上年增加约2公斤97%,远低于上一年的675%的增长。
人均猪肉消费量也明显下降。 2014年,中国人均猪肉年消费量为368公斤,去年已降至23公斤5公斤。 受水产品、家禽等肉制品多元化影响,同期猪肉占居民肉类消费的比重由63位上升至63位3% 至 491%。
此外,餐饮市场的变化也影响了猪肉消费。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餐饮企业注销和撤销数量将超过126家50,000,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多。
什么时候翻身?
春节前,在老家养猪的表哥宰了200头猪,损失了10多万元。 即便如此,他还是很担心,能不能在年初就进一批仔猪来填满猪圈?
去年的疯狂周期拐点没有出现,今年的猪价也不会出现**,在很多券商研究报告中,几乎一致而谨慎地**预计会出现“趋势性上涨”。
生猪价格能否上通道,与产能密切相关。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底全国种母猪群为4142万头,减少5头7%。根据种猪数量对商品猪的供应情况,一般周期为9至10个月,**至少在今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不会有太大变化。
Max研究报告,在生猪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不宜看好***。
规模化养殖,在一定程度上让上市生猪企业具备了对冲风险的能力,但产能扩张带来的债务风险也让一些企业命悬一线。
今年1月以来,奥农生物已5次披露欠债信息。 截至2月17日,公司累计在银行、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累计逾期债务本息约17笔17亿元,占其最新审计净资产的68%59%。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公司负债总额为14789亿元,资产负债率8941%。虽然自救行动非常积极,但结果平平。
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吴友林不愿看到公司成为第二个正邦,于去年12月决定将公司出售给大北农(002385.)SZ),毕竟他是福建大北农地区的负责人。没想到,半个月后,这部A吃A的行业眼剧出人意料地终止了。
此次变动的原因,除了奥农生物股权冻结等大变动外,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大北农自身也有一定的财务压力。
截至2月19日,吴友林及其协同行动的奥农投资持有的奥农生物科技股份总数为3股56亿股,占总股数的90%29%。
2月初,债权人达洲集团已向法院申请奥农生物进行预重整,并已获得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批准。
一旦进入重整程序,吴友林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将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
早些年,奥农生物通过*ST正邦这样的饲料发了大财,后来又涉足生猪养殖,成为行业黑马,如今已经连续3年亏损,已经到了最黑暗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