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将于当地时间2月16日至18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 与往年一样,《2024年慕尼黑安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会前发布,旨在影响甚至指导会议期间的讨论。
第60届慕尼黑安全论坛即将开幕,图为本次论坛主会场 图片由作者提供。
在介绍这份报告时,MUAN理事会的官方推特账号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我们是否受到零和思维的困扰? 如果有赢家,这是否意味着会有输家? 我们如何建立一个集体成功的未来? 如何让每个人都受益? 报告认为,冷战后对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乐观情绪已经消散,世界面临陷入“双输”局面的风险。
报告全文围绕上述核心问题展开。 不得不说,在分析国际形势时,报告对问题及其根源的把握非常准确,但遗憾的是,由于传统的安全思维和分敌的群体心态,报告无法对这些问题提供满意的解决办法。 像医生一样,他终于找到了病人的病灶,但他无法开出有效的处方。
焦虑。 该报告显示了西方精英的焦虑和集体反思。
2020年以来,报告总体上呈现悲观基调,如2020年报告《西方的缺席》、2022年报告《摆脱无助感》、2023年的《修正主义》,再到今年的“双输”,都反映了西方精英对当前国际形势和变化的反思,以及他们对西方地位下降的警惕和焦虑。 今年的报告还反映出,人们对西方模式的未来越来越失去信心,西方精英们越来越担心这种模式的衰落。
今年的报告反复引用了慕尼黑安全指数,该指数基于2023年10月至11月期间对七国集团和金砖国家(不包括俄罗斯)和乌克兰的12,000人的调查。 根据调查,G7国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十年后他们的国家将变得不那么安全,不那么富裕。 相比之下,大多数在中国和全球南方接受调查的人认为,他们的国家在未来十年会更安全。 七国集团(G7)国家认为,中国和全球南方其他国家将在未来十年变得更加强大,而他们自己的国家将停滞不前甚至衰落。
雪上加霜的是,调查还显示,俄乌冲突在各国安全风险中的重要性明显下降,与去年在G7国家将俄罗斯视为最大风险的G7国家调查相比,今年只有英国和日本的受访者持类似观点, 而德国人民将其排在第7位,意大利将其列为第12位安全风险,可见欧洲人民对俄乌冲突的疲惫。
反思。 MU'an的报告也对当前的一些困境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报告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许多人**正在重新思考他们的国际合作,更加关注相互依存造成的脆弱性以及谁将从中受益。 但是,过分关注相对收益会破坏合作的绝对利益,导致全球秩序崩溃和双赢局面。
关于各国过分强调经济安全的问题,报告认为,“地缘政治对手的经济胁迫的危险是真实的,但潜在的巨大代价也......碎片化。经济安全政策可能演变成全面战争,这不仅会破坏多边体系,还会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放松彼此之间的联系也消除了相互依赖关系,但这种关系历来倾向于缓解竞争对手之间的紧张关系。 ”
关于联盟现象,报告指出,“志同道合的国家选择组建较小的联盟,如四方和奥库斯,以追求自己的政治目标。 这种更加分散的区域合作方式在一些问题上提供了灵活性,但可能会阻碍各国在气候危机或控制等需要广泛联盟的问题上进行合作。 ”
在绿色技术方面,报告借用分析人士的话,含蓄地批评说,“至少在中短期内,专注于产业转移而不是利用**和伙伴关系,可能会导致更高的绿色技术和更慢的采用。 与此同时,欧盟很难“切断”与中国的关系,除非它找到关键原材料的替代品。 ”
在新技术部分,该报告质疑西方国家通过半导体链多样化实现“去风险化”的政策效果。 他指出,“由于'去风险'的高昂经济成本,以及几乎不可能与半导体链中的战略竞争对手完全脱钩,各国必须在管理风险的同时继续与链条中的各方合作”。
双输? 这些都反映出欧洲精英们在时代转折点上思考的深刻思考,他们开始质疑自己的安全环境:过去的“生死、零和博弈”的做法是否合适,真的符合自己的利益吗? 在笔者看来,这种质疑,也算是一种理性思考,难得的进步。
但与此同时,这份报告也反映了西方学术政策界的纠结和矛盾心态
一方面,报告知道零和博弈无法应对未来的世界,“很难想象一个自我竞争不断升级的碎片化世界如何实现其气候和发展目标,促进和平解决冲突,或防止另一场全球大流行”,并认识到全球合作是解决全球紧迫问题的必要条件。 包括气候变化、经济增长、粮食安全等。
但另一方面,报告坚持零和思维,将大西洋国家与所谓的“志同道合”国家与其他国家区分开来,强调是他们自己的秩序让国际社会蓬勃发展。 例如,跨大西洋伙伴关系“需要在志同道合的民主国家之间保持基于信任的合作,同时还要努力为与最佳挑战者的竞争引入警戒线,寻找与竞争对手互利合作的领域,并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以确保更具包容性的利益”,仍然继续划定意识形态界限并拉动价值观联盟。 而这种由敌我分化造成的派系之争和分裂,正是报告中提到的各种全球性问题的根源。
在给政策制定者的建议中,报告一再提到权衡这些建议的困难,而给出的建议是模棱两可和矛盾的。 例如,报告认为,“跨大西洋伙伴需要在争夺相对利益和共同努力实现包容性绝对利益之间取得平衡”,“政策制定者需要平衡合理的安全关切与尽量减少去全球化的后果”,以及“政策制定者需要小心不要过度扩展安全相关性的定义”。 然而,要区分高风险的两用产品与以一次性为主的产品,并确定复杂**链条中的关键危险点可能非常困难“,”政策制定者需要在加强国内绿色产业优先事项和努力建立国际伙伴关系之间取得平衡; 在减少采用清洁技术的脆弱性与充分合作以实现脱碳目标之间取得平衡”。
不难想象,报告中所代表的“跨大西洋伙伴和志同道合”集团,为了追求比较利益和绝对优势,将不得不付出一些代价和损失,而这些代价将破坏全球安全、繁荣与稳定,并最终反抗这一利益集团。 在这种思维的制约下,报告自然很难给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慕尼黑报告2024》以“双输”为主题,认为在当前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各国都想成为赢家,比其他国家更成功,但越来越多的国家最终会陷入双输的局面,这不再是谁得多谁输少的问题。 这反映了欧洲精英对当前国际形势和变化的深刻反思和深切焦虑。 即将召开的慕尼黑安全会议预计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为期两天的激烈辩论和深入讨论。 然而,以意识形态分界线和敌友思维为主导的木安社,很难为世界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肖倩,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澎湃新闻,欲了解更多原创信息,请**“澎湃新闻”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