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欧洲和美国学习的完全苏联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我们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稳定和高速增长的时期。 即使在中国历史上,也没有这样的先例。 但是,如果我们只用过去的“成功经验”来应对未来,那就非常危险了。
因为这些经历本身就是一个特殊时代的产物,一旦错过,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经验不能套用到六七十年代,六七十年代的经验跟不上改革开放的步伐。 在中国的这一地区,变化是常态。
新中国之所以在“变迁”中前行,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追求“独立”,无法避免“依赖”。 自工业革命以来,我们一直落后于世界,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无法赶上。
因此,我们选择了“向苏联学习——摆脱苏联影响——向欧美学习——摆脱欧美影响”的曲折道路。 50年代,我们通过抗美援朝战争赢得了苏联重工业体系的援助,然后在60年代下定决心摆脱依赖,花了20年时间艰难地消化了苏联工业的成果; 然后,通过改革开放,欧美获得了质量更平衡、数量更大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耀眼的经济奇迹。
没有捷径可以不付出代价,捷径越多,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虽然西方的现代文明沾满了鲜血,但我们不能否认,他们确实有很多硬核干货。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无条件地教我们几百年来积累的文明果实呢? 利用发展必须有代价; 只享受发展成果,对“代价”视而不见,是非常危险的。
只有做好代价的心理准备,才能圆满完成新一轮的历史转折点,突破瓶颈,勇往直前。
我们赢得了整个苏维埃化的危机,只用了一个五年计划,就获得了西方200多年来积累的技术成果。
例如,1956年,我们研制成功了第一架国产战斗机J-5,与当时美国最成熟的喷气式战斗机F86处于同一技术水平。
然而,在那之前的几年里,我们甚至需要进口铁钉。 从向苏联学习到摆脱它,情况并没有那么复杂。 苏联整体化时期不到十年,苏联的工业援助主要集中在军工和重工业,范围狭窄,两国原本处于同一阵营,有相互支持的合理性,国际市场也畅通无阻。
虽然当时很多人看到了全面苏维埃化的代价,但我们的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付出了巨额资金,坚决阻击了苏联。
直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苏联对156个项目的援助才真正落地,可以说,这些工业支持换来了志愿军的生命。 此外,苏联给我们的援助全部支付,总共接近66亿卢布。
五十年代末,中苏解体,我们用大量的农产品和原材料来偿还这笔债务。 对于这个对比,**和***心里一直都知道,大国谋求独立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五十年代末,新中国下定决心要除掉苏联,很快就遇到了种种困难。 为了维持重工业的生产线,我们实行农业集体化和大跃进,组织农村力量大量消费重工业产品库存,但这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活。
为了偿还债务,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在最困难的三年里,赫鲁晓夫试探性地提供了100万吨粮食和50万吨古巴糖的援助,但遭到***的拒绝。
有人会想,跟着老大哥不行吗? 这是幼稚的。 苏联确实有远大的理想,甚至想过归还沙皇时期被清朝占领的所有领土,但当苏联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时,它开始成为现实。
二战后,苏联一直以高技术为主导,经济体系严重失衡,轻工业和消费市场疲软。 苏联人难道不知道吗? 他们只是想通过所谓的“国际分工”,把赚钱的产业据为己有,把周边盟友当成原材料来源和倾销市场,这样我们就可以为他们工作。
在“华沙经济综合体”中,蒙古生产肉类和牛奶,东德生产轻工业产品和一些不重要的重工业产品,东欧国家是轻工业基地,中亚国家是棉花基地,苏联负责军事工业、能源和文化服务。
如果中国加入这个体系,我们可能会被赋予消费市场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基地的角色,以及苏联的长期守卫,承担来自太平洋方向的大部分军事威胁。
这样的“美好未来”在哪里? 如果当时我们选择完全跟随苏联,那么六七十年代就没问题了,但在那之后呢? 邻国朝鲜一直坚持完全苏联化,从1949年到1975年,工业产值增加了467次,超过韩国,接近日本,但现在朝鲜呢?
历史告诉我们,与旧势力打交道,要注意彼此的长处,取长处,用自己的力量发展好,但不能把“片面性”视为理所当然,幻想抱大腿就能实现“大复兴”。
在那些年里,我们为摆脱苏联的影响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人员方面,我们削弱了整个苏维埃化时期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我们开始建设大大小小的三条生产线,并将苏联援建的生产线复制到大陆; 在军事上,我们通过发展核武器来保护自己免受美苏威胁。
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消化了苏联化时期的工业化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成为最大的制造业大国。
但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我看来,向欧美国家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有四个成本。 首先,我国国民经济系统性地嵌入西方“产业食物链”的中下层,导致产业升级受到发达国家的压制。
这些产能消耗大量资源,污染环境,利润低,劳动密集型,如基础化学品、低端纺织品、电子产品组装等。 因此,发达国家乐于看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但如果我们想进一步发展,我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们过分依赖技术研发来解决问题,事实上,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技术领先并没有帮助它爬到食物链的顶端。 美国现在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其次是西欧、日本和韩国,然后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他们拿走了产业链的大部分利润来维持自己的“发展”。
中国如果想升级产业,获得更高的利润和利益,不仅会得罪美国,还会面临整个国际经济体系的联合打压。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是因为食物链顶端的地方太多了,不下去,我们就上不去。
如果中国这个拥有十亿多人口的国家成功站在产业食物链的顶端,谁来做底座? 现在发达国家的人口加起来还不如中国多,就算愿意做我们的基地,也不够。
因此,从理论上讲,我们不可能在现有的国际经济体系中完成反击。 我们需要打破这个系统,重建这个系统,这个系统一定不能是金字塔结构。
虽然自国家诞生以来,财富分配一直没有绝对的公平性,但应该以贡献的大小为基础,并考虑到公平性,以实现长期的和平与稳定。 西方国家资本至上、资本家地位高是有历史原因的。
在中国,农民和爱国知识分子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国家,应该受到尊重。 因此,“共同富裕”一词最早由***于1955年提出。
重新开放后,中国的分配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资本家得到的蛋糕最多,这是不合理和不持久的。 中国历史上资本家潮起潮落的根本原因,是新中国的原始积累主要依靠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其独立性主要依靠劳动人民的无私奉献。
因此,如何完成无功的“先富”和无私奉献的“后富”之间的财富再分配,是关系人民福祉的大事。 中国工人吃苦耐劳,能力强,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增长。
目前遇到一些困难的部分原因确实是分配问题。 要坚持“多劳多酬、尊重劳动”的原则。
世界上所有文明都有其优点,发展的道路主要受地理条件和文化遗产的影响。 从历史上看,蒙古帝国曾短暂征服过欧亚大陆,但这次军事征服并没有证明文明的普遍性。
一种文明可能在某些领域起作用,但不一定在另一个地区起作用。 例如,西方文明自称是来自海洋文明的希腊罗马,但希腊罗马的历史是海盗沿海抢劫的历史,没有了海洋,他们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这表明,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能简单地应用一种模式。
海洋文明的掠夺性导致了欧洲大陆长期的贫困和动荡,直到他们更新航海技术并迎来“大航海时代”,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
海洋文明的缺点是海盗很少从事生产,不创造物质财富,但他们必须占据大部分资源,享受最大的利益。 罗马帝国的垮台是由于漫长的公共假期和军队外包给“北方野蛮人”。
然而,海洋文明也有一个显著的优势,那就是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比较快,因为它们的闲暇时间和生活压力较小,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进行创作。
比如希腊时期的雅典,科技兴旺发达,因为它的“公民”是奴隶主,他们大多是懒惰懒人,但总有一些人有精神追求,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科学研究和文化上,所以科技文化蓬勃发展。
海洋文明的掠夺性使它们无法渗透到内陆,因此它们鼓励世界资源向沿海地区汇聚。 这导致了世界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和融入全球海洋文明,许多城市成为海洋文明收割世界的据点。
中国虽然是一个陆海复杂的国家,但近代以来其海上力量有限,海军也近几年才开始完善。 由于海洋文明的掠夺性和优越性,他们成功地统治了世界。
然而,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大型农业文明来说,这是一个挑战。 中国崇尚艰苦奋斗和繁荣昌盛,几千年来消耗的资源几乎都是自己创造的。
在晚清之前,这种情况一直存在,因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国,游牧民族很难找到机会开始。 但现在情况变了,世界规则是由伟大的海洋文明制定的,中国的劳动成果以各种方式集中,然后不断流失。
由于国内人少,很难养活自己,更别说养活那些在国外偷懒懒的海盗头子了。
历史面前有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一个叫英国“,这句话很准确。
虽然美国作为主导的海洋文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其海盗文化已成为主流,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鼓励和推广不可持续的文化模式。
相反,我们的农业文明实践,塑造了一种更加成熟、稳健、理性的心态,如珍重劳动、爱好和平、忠心报国、勤俭俭等。
虽然很多人会认为我们的文化更有保障,但人们还是会在现实的压力下选择做“强盗”,因为环境就是这样。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问一个问题,我们的文化有问题吗?
我们的文化强调自力更生,缺乏外部资源的注入,这使得资源总量相对稳定。 一旦多一个人不努力,就会挫伤一群人的积极性; 多一个内外吃的叛徒,就会让全村的劳动成果白白浪费; 多一个盲目追求一夜暴富的创业者,整个行业都会陷入无法呼吸的漩涡。
稍微关注一下,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很多企业的发展模式,其实是不可持续的。 如果我们继续鼓励和容忍这种劣质的“海盗文化”,最终受苦的将是劳动人民。
一旦他选择成为一名海盗,他的最终目的地就是找到那个“海盗巢穴”。 如果这种文化猖獗,其实无异于自残。
以上四点只是冰山一角,但足以揭示成本。 与六七十年代相比,现在的优势是我国已经建立了健全的工业基础,虽然在高新技术领域存在差距,但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逐步赶超。
这意味着,即使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至少可以自给自足,不用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