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藏高原龙阳峡冷水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中的耀眼品牌。 调查显示,龙阳峡冷水鱼国内市场前景良好,需求持续释放,企业创新意识强,但技术创新难、产能提升有限、深加工探索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几大难题,需要进一步突破。
一、基本情况。
1)“龙阳峡冷水鱼”养殖环境。龙阳峡水库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海拔2600米,水域面积383平方公里,年水温约12摄氏度,平均水深64米,透明水体5米以上。 龙阳峡湖区目前拥有完整的现代绿色科技渔业产业链,拥有智能管理和数据处理中心、研发中心、自动降温平台、智能投喂平台、冷水鱼自动加工生产线等,从鱼卵、饲料到网箱和生产线均以进口为主,配套生产设施和环保设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经冷却、消毒、清洗、分级、包装等工序,产品均高于国家标准线,畅销国内外。
2)“龙阳峡冷水鱼”品牌建设。近年来,我国冷水资源勘探力度加大,线上销售渠道发展迅速,国内冷水养鱼规模逐年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消费者需求也越来越高。 龙阳峡冷水鱼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产品优势,被农业农村部、国家等部委评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并顺利获得ASC、BAP国际双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国内获批出口欧洲的冷水鱼品牌。
二是市场形势。
1)国内市场需求持续释放。随着冷水养殖效益的不断提高、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政策的不断支持,冷水鱼市场需求不断释放,我国冷水鱼产业发展迅速。 据市场机构**介绍,到2030年,我国冷水鱼市场消费量将比目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ii) 进口鱼类的影响。新冠疫情期间,进口鱼的进口链受到冲击,市场的供给端被国内冷水鱼企业主导。 虽然疫情对国内企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没有主要的海外竞争对手和不断上升的声誉,公司进一步开拓了国内外市场,使龙阳峡冷水鱼在疫情期间赢得了良好的销售环境,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2023年以来,疫情防控发生变化,进口鱼回归市场,竞争对手增加,对龙阳峡冷水鱼的销售产生了一定影响。 不过,在日本核废水排放的背景下,进口鱼的进口势必会受到影响,国产冷水鱼的市场份额可能更大。
三是龙阳峡冷水鱼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1)国产化程度低,生产加工成本过高。据了解,国内冷水鱼养殖业不同程度依赖进口生产加工设备。 同时,除了引进设备外,进口苗木和饲料是主要生产成本。 三倍体虹鳟鱼苗种长期依赖进口,养殖成本大幅增加。 进口饲料在脂肪含量、加工工艺、杀菌技术等方面优于国产饲料,养殖冷水鱼的肉质也存在明显差异。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苗木和饲料的需求量巨大,如果企业因维护成本而提高售价,可能会失去“性价比”优势。
2)生产标准化有待提高,区域品牌影响力不强。2022年我国虹鳟鱼养殖产量为373万吨,规模化养殖虹鳟鱼企业有200多家,但专业养殖场只有50多个。 在青海、新疆等高原湖泊养殖的虹鳟鱼,由于水质优良、养殖技术现代化、冷冻技术强,可以消除虹鳟鱼的寄生风险,达到生食标准。 但由于养殖企业质量参差不齐,不同地区养殖虹鳟鱼水质差异较大,一些不符合生食标准的虹鳟鱼也进入市场,影响了虹鳟鱼的声誉。 此外,“龙阳峡鲑鱼(虹鳟鱼)”地理标志品牌在品牌策划、品牌团队、品牌推广、品牌投资、品牌服务等品牌建设方面表现较弱,在消费市场影响力较弱,因此未被大众广泛接受,影响消费市场整体销售。
3)技术创新难度大,产能有限。国内冷水鱼养殖业起步较晚,能借鉴经验不足,正处于“摸石过河”阶段,且在偏远地区,专业队伍的培养建设难度大,技术创新成本高,路径少,科学养鱼还存在困难, 绿鱼养殖、数字化渔业、疾病防控机制不完善,优质冷水鱼挤压材料有待研究,产品产业链延伸有待拓展,深加工能力有待提升,即食熟食、预制蔬菜产品需要更多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四是以更加务实的措施推动龙阳峡冷水鱼产业发展。
1)加大国产化产品的研发力度,促进降本增效。目前虹鳟鱼的发展主要依靠大型养殖设备,养殖规模大,对苗种和饲料的需求量大,因此需要整合产业资源,构建稳定安全的苗种和饲料链。 要进一步加大规模化苗种生产技术核心技术和优质膨化饲料研发,依托相关苗种企业进行商业化生产,进而继续替代对进口苗种和饲料的依赖,逐步解决冷水鱼养殖成本高的问题,最终实现优质苗种和饲料的自给自足。
2)加大品牌创力度,促进质量升级。当前,国家提出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明确推进农产品集约化加工,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冷水鱼行业势必在生产标准化、特征识别、营销电商等方面进行跟进,实现扁平化营销和质量追溯。 在坚持“生态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依托青海水体资源禀赋,借鉴国际鲑鳟养殖经验和管理方法,加大各环节质量监测力度,更新完善全省鲑鳟鱼产业发展思路和理念, 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质量升级。同时,要积极打造生态区农产品公共品牌,加快品牌建设与提质增效同步提升,推进品牌建设和产业转型,打造自身“独有特色”、“特色特色”、“优优”。
3)加强各层级合作,促进技术创新。未来,我国预制食品行业有望实现千亿级规模,水产品预制菜是主力军,冷水鱼预制菜品是品质特色的代表,市场潜力巨大,未来产能和规模将迎来新的突破。 要共享这个大市场,需要各层级共同努力,进一步深化与龙头机构、科研单位、行业协会和同行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尝试开拓国内冷水鱼预制菜和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数字渔业,尝试突破技术瓶颈, 提高产能上限,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实现本地、企业、渔民、消费者的共赢局面。
4)加大产业转型力度,推进消费侧布局。在消费市场上,国内淡水鳟鱼完全取代海鲑鱼是不现实的。 因此,国内冷水鱼需要确定行业转型发展的方向,加快消费端布局,加大宣传投入,辟谣“淡水鱼有寄生虫”和“虹鳟不能生吃”的谣言,除了生食推广新菜品外,同时发展轻包装, 易煮或即食的冷水鱼产品,探索更好地融入中国食品加工熟食,为未来销售打开第二道门。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局)。
青海** 2024-02-20 第7版:实践)。
声明:以上内容为青海**原创手稿,未经书面许可严禁擅自,注明**的稿件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