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庄子》入选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百校校长推荐作品、学生课外课本。
1、北京大学青年作家陈珂,评论分析观点精彩,比学术版更通俗,比通俗版更专业,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重塑现代人的哲学。
2.著名作家、学者俞世存最喜欢推荐:庄子的人生选择至今仍在考验着每一个人,但他写的不仅仅是庄子,他还在写这个时代。
3、以名著《庄子内章》为蓝本,收录了《飘散》《人世间》《物论》等名著,完全还原了庄子的文化魅力和精髓。
4、以敦煌壁画《九色鹿》为封面设计原料,用素色优雅的植物手绘插图装饰文字,精致古风,传诵了2500年。
5.主题涉及成长、梦想、交流等,庄子的哲学总能填补我们生活中缺失的点。 人生的基础是先与自己相处,再与世界建立联系。
介绍
《人生无意读庄子》是青年作家陈克书关于庄子的文章的解读和评论。 庄子的散文充满想象和幻想,构思巧妙,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是先秦竹子散文的精彩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史、哲学史和艺术思想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本书取材于庄子*的著名《庄子内章》,包括《流浪》、《物论》、《人间世界》等名著。 此外,作者还巧妙地将庄子的思想与当下的社会环境相结合,以成长、梦想、人际关系等为主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释了现代人的哲学。
关于作者
陈克书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化学者、青年诗人、评论家,在知乎等热门平台享有盛誉,是《诗又眠》等大众公众号的专栏作家。 作者对古典文化和诗歌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常年经营非营利组织“抒情诗训练营”,著有《海子抒情诗全集》等作品。
精彩的书评
庄子的人生选择至今仍考验着每一个人,但他写的不仅仅是庄子,他也在写这个时代。
世界其他地方。 庄子过着别致的生活,因为他可以说“不”和“不要”。
易忠天. 在我人生的低谷,是“老庄”救了我。
江勋. 庄子是一位非常有特色和鲜明的哲学家,在古代和现代,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独一无二的。
王蒙。 目录
第1章 逍遥游。
所有无忧无虑的本质都指向一个命题——回来做你自己。
寓言。 坤是大鱼吗? 彭是大鸟吗?
北地狱虽然伟大,但难道是囚禁我的地方吗?
气和“,成就记录。
洛克看到了野马和尘土。
《坤华》是彭帅的自我总结。
舒和雪玖虚弱地笑着。
汤以鲲鹏故事为教材。
宋容子依旧笑容满面,列子依旧在等待。
人没有自我,人没有功德,上帝没有功德,圣徒没有名字。
徐悠不肯越界。
为什么要为蔑视射击的山而烦恼。
手的药是有用的还是无用的。
一无所有的土地是我的心。
第 2 章:均质事物理论。
世间万物分为两种,一种叫外在,一种叫内在。
我失去了我。 人、大地和自然的声音。
幸福从虚无中出来,蒸成细菌。
要么没有自我,要么从我身上得不到任何好处。
一旦形成,就不会枯竭。
人有坏人吗?
道藏在小城,言语藏在荣耀中。
除了他者之外,别无他物,也只有他者。
天地一指,万物一骏马。
“使用”和“用”的区别。
三和四,对与错。
道之所以失,爱情之所以成功。
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合而为一。
道未封,字不恒。
保持轻盈。 被战争困扰的姚明。
无知无知的啃咬。
勤奋好学的曲奎子。
曲奎子很快领悟过来。
人是影子,影子是鲁莽的。
第 3 章 健康所有者。
不要抱怨,多反省,鄙视名利,求真求知——这才像一个人。
我的生命是有尽头的,知识也没有尽头。
善没有近在咫尺的名字,恶也没有近在咫尺的惩罚。
奶牛的解决方案是健康的奇迹。
正确的主人领悟天道。
泽雉不想当国王。
秦丢了3号,出来了。
指工资穷。
我不知道火去哪儿了。
第4章 人类世界
我看清了生活,但并不着急,我看到了世界,但我仍然情绪化。
孔子对阎辉的行程提出了质疑。
内是直的,外是空的,内是直的,外是弯曲的。
禁食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
孔子鼓励叶公子高的行程。
蓝博宇教了颜嫣的行程。
螳螂胳膊不是车,老虎不生气,马也不嚣张。
三件事,三种手段。
工匠石材和**树木的评价。
世人认为这是不祥的,但上帝的人却认为这是吉祥的。
我是楚国的疯子,凤歌嘲笑孔秋。
此时,只有惩罚是免除的。
第 5 章 德崇赋.
所谓命运,不过是弱者的借口。
孔子能够理解秃鹫。
子婵开始了解秃鹫,沈屠家。
孔子无法理解秃鹫没有脚趾。
孔子似乎明白恶人哀悼它。
四个故事,七个护身符。
男人的形体,没有人的感情。
人是无情的。 道在形,天在形。
第6章 伟大的大师。
没有一帆风顺的道路,只有不屈不挠的成长精神。
知道天空在做什么,知道人们在做什么。
真人的定义。
还不如在江湖中忘掉对方。
问路。 大师之路。
以无物为头,以生命为脊梁,以死亡为吉里。
鱼忘了江湖,百姓忘了道教。
孟孙没有哀悼母亲。
一儿子执着于求道。
阎晖坐下,忘在孔子面前。
紫桑还没明白。
逍遥游来之不易。
第七章 英帝
用自己的意见来规范别人的意见,必然会导致一个人失去自己的本性。
蒲易子察觉不入。
蒲易子把自己当成一匹马和一头牛。
庄子隐藏的信息。
是“美德”还是“欺骗”?
环游世界,还是在光明中徘徊?
孜孜不倦地学习,还是一无所获?
借给一切,百姓就放心了。
深不可测的境界。
对凿子一无所知,混沌至死。
精彩的书籍摘录
世上大部分人都以为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衣钵,“无所事事”,然而,在《逍遥游》的开头,庄子就展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獐子化为巨坤,坤化鹏,鹏气飞,在冥界的北方,却在冥界的南方追逐, 不遗余力——随便问一句,这是**“不作为”吗?
其实庄子的人生抱负就是探索天道,为此孜孜不倦,它的精神是积极进取的,它的情怀是浪漫而奇异的,它的人生是和谐而睿智的,所谓“静无为”,不过是探索天道的一种方式,却是乱世中的小智慧, **都是庄子吗?
要读庄子,首先要了解庄子积极进取的智慧,再讲安宁不作法。
在《逍遥游》一文中,庄子皇煌说了几句话,侃侃而谈,列举了神通,讲述了鲲鹏的大和鸽子的小,讲了宋荣子嘲笑天下和列子逆风行走的故事,讲述了龟手的药和大葫芦的用途。
你怎么能“逃脱”?庄子的回答是:认清尺寸的本质,了解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的短板,开拓思想,追求更高的境界。 这就是所谓的“知”:探索认识自己的方式,知道自己的方式不如天道,寻求认识天堂的方式。
郭翔对此有很简明的评论:丈夫虽小有大,却被置于自我满足的领域。 然后东西就任其自生自灭,事物自称本能,各有各的份,容易自由,怎么能任其输赢呢!
这意味着:首先,找出差距。 必须承认,小与大是有区别和差距的。 庄子经常阐述“大即是小,小即是大”,但这只是看待问题的一种方式,它只是区分了事物的相对性,并不否认小与大的本来面目。
第二,不要为胜利而战。 小与大的区别并不重要,你不必为赢家而战。 小和大只是人生的不同阶段,如果执着于优越感,怎么可能“自由”呢?
第三,自我满足。 要“自满”,要“各尽其责”。 小追求,大目标,应该由自己为此努力,“事就留给自己的本性,事就叫自己的能力”。
由此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其实庄子的学说是充满进取精神的,很有条理,很有条理,没有蛮力,尊重智慧。 至于“安静无声,无所作为”的号召,那只是一种放弃和进步的方法,而不是真正的目标。
总之,充满大智慧的进取精神和摆脱自我的自由才是庄子学说的真谛,如何悠闲地旅行才是进入庄子的途径。 所以,整篇《庄子》开篇意思明确,第一篇文章就是《悠游记》。
北方冥界有一种鱼,名叫坤。 坤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不知道它有多少千里。 化作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彭。 彭的背影,不知多少万里。 愤怒地飞翔,它的翅膀就像从天上垂下来的云。 它是一只鸟,海洋会向南迁徙。 南冥王,天池也。
寓言。 一个故事,一个神圣的话语。
《庄子》的开头是《悠游》,《悠游记》的开头以一种非常“悠闲”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游泳”在世界上的故事。 深奥的道理在美剧中隐喻,仅这一节就生动地展现了庄子独特的浪漫气质和威严气质。
一个有趣的故事远比一个无聊的推理好。 庄子的故事,结构复杂,内容丰富,想象力奇思妙想,种类繁多,绝不是普通的街头谚语,自然会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 这使得庄子在先秦诸侯的美貌上,乃至在整个中国文学中都是无可比拟的。
坤是大鱼吗? 彭是大鸟吗?
一个故事,三个想法。
我们都知道“鲲鹏水打三千里”,这是一个很大的气势,但实际上,“鲲”字,它的本意是鱼子,鱼苗,太小了,不能是小鱼,而彭,恐怕是庄子创造的一种鸟,是《鹏》中的**, 原意是一只聚集和飞翔的小鸟。-哼! 它都非常小,所以你为什么要写它? 这就是庄子独有的哲学! 含义有三重
首先,小即是大,大即是小。
与凡人相比,千里之遥是大; 与宇宙相比,几千英里是渺小的。 没有上下文,谈论小便和小便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你摆脱了思维的局限,你会得到一些不同的东西。
第二,小的会蜕变,万物会成长。
如今的千里巨鱼,就是当时的小鱼子; 如今的千里大鹏,就是当年飞翔的鸟儿。 为什么要把它当成小的呢?为什么要一概而论?尺寸会改变,不要被先入为主的观念所束缚。
第三,名字只是一个代号,内涵有意义。
作为一条巨鱼,却叫“坤”,你有什么不能做的呢?世间万物本质上都是互不相符的“名”与“实”。 寻求它的“真理”,不要被它的“名”所欺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理。
看!如此丰富的内涵,可以通过一个故事和几句话深刻而生动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只有用这样一种微妙的文学技巧,才能讲出如此深刻的哲学意义,而不至于枯燥乏味、死板。 这就是“庄子”的魅力所在!
有人读到这里,觉得“坤”太小,不符合“千里”的描述,于是擅自把“坤”改成了“鲸鱼”,认为“鲸鱼”更大。 - 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而且弄巧成拙,很庸俗的错误。 让我们问一下,有没有千里之遥的“鲸鱼”?从北冥界的角度来看,世界上所谓的“鲸鱼”,其实只是小小的“坤”。
北地狱虽然伟大,但难道是囚禁我的地方吗?
第一个视角。
叙述者指出了问题的核心。
北明,即北明,是北海,但如果简单地理解为北海,那么庄子的本来含义就失传了。 - 黑暗,沙漠无边无际,浩瀚无边无际,一个“大海”字怎么能承受得住?
有意思的是,既然是浩瀚无边的北冥界,坤和彭虽然如此庞大,却自然可以容纳他们;然而,彭湃决心把“海”(即海)带到南方的冥界,即天池,那里可能更宽广更广阔。
鲲鹏从小在北冥界长大,北冥界已经够广阔了,可是,这就是我一辈子被困在这里的原因吗?南地狱在另一边,极其遥远,我只听说过,也不知道是什么,但这是能阻止我去的障碍吗?北地狱,寓意“地池”,南地狱,明确表示“天池”,努力追求,从地迁徙到天上,是生命的动力。 不过,就算南魂不是天池,我们难道也要被困在地池里吗?不都是未知的风景,不就是我心中的天堂水池吗?所以,就算不是浩瀚无垠,也要去南地狱。
坤化作彭,“怒飞,翅膀如云垂云”,一个“怒”字,就是它精神的最好写照。 当我们出生在世间,我们的精神源源不断,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行,追逐更好的风景呢?
坤,原本是一只小鱼子酱,却渐渐变成了一条巨鱼,巨鱼依旧不沾沾自喜,化作飞翔的鹏鹏,依旧不停歇,打算从北飞南地狱。 这不就是庄子的进取精神吗? 永不停歇,永不停歇,这就是庄雪的宗旨。
北地狱够广阔,鲲鹏的变化也够惊人,但一切还是不能让人满意,这不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探索精神吗? 眼前的故事已经够神奇了,背后的故事也会千变万化,这不就是人类爱的无穷好奇吗? 北地狱虽然伟大,但难道是囚禁我的地方吗? 鲲鹏变了,人生就止步了吗? 庄子从主旋律开始,隐隐约约抛出“人要去哪里”这个大命题,然后从各个角度进行解释。
前言 序言
自订购。 一个经常被误解的好人。
陈克舒. 庄子本来是个了不起的人,但恐怕世人对他的误会太多了。 比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描述他:
他的话是自我放纵的,所以他不能从王子那里使用它们。
按照这个理论,庄子是一个非常善于说美话的人,但这些话太不切实际了,诸侯们根本用不了他。 然而,紧接着下一句话,司马迁不得不记录下这样一个事实:
楚威王听到庄周仙的话,于是厚厚的硬币迎了上去,徐氏以为是相位。
你看,一个只有洋洋自放言之词的人,怎么会引得楚维王“想起他”呢? 这说明司马迁所谓的“太子不能用”的猜测,一定有不实的成分。 而既然楚维王愿意将丞相的重要职责托付给他,可见庄周在世上一定有些本事。
其实老庄的学问本来就是研究天下,也包括治天下的研究,人怎么能真正脱离天下而存在呢? 只不过他们讲究“无为自转,静自以为是”,世上大多数人只看到“不为”和“静”的方法,而忽略了“自转”和“自以为是”的根本目的,所以觉得老庄的学问空灵,不吃世间的烟花。 老子说:“如果你认为它是一种工具,当它不是时,它就被使用。 事实正是如此。 换言之,孔子、孟、杨墨等理论的学说,更像是修过的路,直接把**引到某座山上,但老庄的理论却是送给**一个建设队的礼物,让**可以修出一条路去他想去的地方。 其实这是一种比较聪明的方法,当然也因为聪明,也更容易被误解。
那么,为什么要谈论“安静”和“无所作为”呢? 其实其实其核心本质应该是“安静分心”、“无所事事,做各种狭隘的动作”,知而为一,以达到更高的境界,也就是所谓的“闲暇”。 《庄子》以《悠游记》开头,是开篇精神
冥界北方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坤,坤那么大,不知有多少千里。 化为鸟,它的名字叫彭,彭的背,不知有多少千里。 愤怒地飞翔,它的翅膀就像从天上垂下来的云。 它是一只鸟,海洋会向南迁徙。 南冥王,天池也。
坤化为彭,彭怒飞,北冥界还不够用,他决心移居南冥界。 这是一幅持续改进的图景! **是狭义的“安静”和“无所作为”吗?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全心全意地往前走,各种分心的思想和狭隘的行为都是障碍,必须要除去。 这就是“安静”和“无所作为”的真正含义。 **是前面吗? 逃跑有尽头吗? 在《逍遥游》的鲲鹏故事之后,针对这样的问题,庄子的猜测逐渐展开。
所以,庄雪是一门研究人生的书,它关注的是如何解决问题。 世上大部分人看到庄子的寓言是奸诈的,都赞不绝口,赞不绝口,其实再华丽,还是“埏埴蟴計計”的存在,通俗地说,就是教化,其意是救人,教人捕鱼。 如果它不是以如此夸张的方式使用,世界怎么能看到它? 因此,庄子把国家的战争比作蜗牛的假名,把无用的东西比作屠龙的本领,把人的浅薄比作青蛙......在井底然而,即便如此,世界是否已经清醒过来了? 显然不是。 这也是因为庄子的学问强调尊重每个人的本性,坚持开悟,要求听者凭业力证悟,从来不愿意“展示”一条教别人在无明中上山的道路。 毕竟,“明”呢? 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那么答案怎么可能是一样的呢?
所以,各种比喻也是开悟的方法,庄子并不重视它们,相反,庄子经常强调:“大辩论不说。 換句話說,既然所有的理解都有其局限性,所有的情況都會被轉變,那麼所有的陳述無疑都是錯誤的。 这个命题本身并不深刻,但它几乎被残酷地否定了一切,包括徽子、孔子、墨子......当然,这些同时代的思想传播者也包括庄子本人。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庄子既然“什么都说不出来”,是如何看待他留下的各种言论的呢?
毋庸置疑,庄子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达到了自洽,在《论物论》中,他一波三折地论证了这个命题,在《庄子内章》的结尾,他非常隐秘地提到了这一点,用了极其聪明才智的寓言:
南海皇帝是皇帝,北海皇帝是皇帝,**皇帝是混沌。 当你在一个混乱的地方相遇时,你对待混乱非常好。 乱凛报吾的德行,曰:“人人有七招,吃有声有息。 这是独一无二的,试着凿开它。 “一天凿,七天,混沌死去。
它到底说了什么? 几千年来,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感叹混沌之死,有人感叹鲁莽的鲁莽。 如果你纠缠在故事本身,那么你就输了,因为它根本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极其美妙的隐喻:北海的皇帝是北冥界的坤,南海的皇帝是南冥界的彭,混沌是庄子。结局是死亡。也就是说,庄子主张的是天道,而不是庄学,庄学因天道而生,也应该因天道而死,唯有这样才是永恒的。
这是庄子的豁达,也是他的学术和谐,不仅如此,这一段话是《英帝》的结尾,也是《庄子内篇》的结尾,明明是在讲皇帝的主题,却巧妙地介绍了南北皇帝,让《逍遥游》的开场恰好产生了神奇的回响, 因此,这本书构成了一个惊人的循环。太棒了,对吧? 而这只是庄子内章的四个结局之一。 在《庄子》中,这样的独创性、独创性比比很多。
不同于老子的散文、《论语》的语录、墨子的散文、春秋时期的微妙话语,庄子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都是完整的。 甚至可以说,《庄子》的哲学逻辑和文学表达趋于完美、自洽,犹如一颗圆珠,尤其是其《内章》的七章,前后相连,每一章都是内外,每一章都指向主题,每一段相互呼应, 而每一段都经过精心安排,最终形成贯穿全息的完美作品。
《庄子》写得很漂亮,但只是他随意拔出的几片花瓣,庄子的真正目的是构建一个严谨而完善的哲学体系,然后内化在读者的脑海中。 然而,虽然不是刻意为之,但他高超的文笔、深邃的思想、和谐的智慧,最终使文学与哲学在《庄子》一书中完美结合。 如果你不谈论它的哲学,你就不知道它的文学的壮丽; 如果你不谈论它的文学,你就不知道它的哲学的深刻性。 文学与哲学相辅相成,共同站在人类思想史和文明史的巅峰,恐怕世界上再也没有这样的书了。
庄子是个了不起的人,《庄子》是一本奇书,一定不好看懂,不然怎么能叫妙呢? 我读《庄子》时,常常有一些新的体会,就是说:第一,我的观点往往与圣贤不同,必然有误解; 其次,我目前的观点最终会被新的观点所迭代。 总之,大辩论不是说天道永恒,此刻的言语离大道还很远,而是求道,毕竟误会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途径。 那么,我可以坦白地说,这本书对庄子有了新的正确认识,也有了新的误解; 我们过去误解了庄子,以后也将继续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