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方面军改组而来的120师,在干部配置上面临独特的挑战。 红二方面军是由红军合并而成的,所以第120师的干部大部分来自红军,但也有原红一军的重量级人物。
这种不同根据地、不同单位干部的组成,使第120师形成了三座“山”,如何平衡每一座“山”,成为配置干部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虽然在成立时,120部门只有14万人,是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中最小的一个,但他们在保卫陕甘宁边境地区的任务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实力,是八路军的重要成员。
在最初的红色中。
第二军团和第六军团相遇时,由于西征损失惨重,红六军团的人员明显少于红二军团。 但是,红六军保留了大量的干部,因此在红二方面军干部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在核心决策层面,除了洪湖苏区红二军首领**、关向英外,任必士、肖克、李达都是湖南苏区、苏区红六军首领。
从组织上讲,任碧石是红二方面军的核心,但**是事实上的灵魂人物。 第120师成立时,**被任命为师长,肖克为副师长,他们是红二方面军的首长和副总司令,代表红二军和红六军。
按照这个逻辑,红二方面军原首长、副政委,应该是毕石、关向英担任第120师的首任、副政委。 不过,任弼担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的重要职务,并没有随120师出门,于是关向英就成了师政治训练室主任,实际上是政委。
接受改组时,必须按照蒋介石的编制分配干部。
李达原定担任师长,但被调到第129师,第120师的参谋长变成了周时帝,他不是空降兵,而是西军参谋长李达被调走后被选为红二方面军参谋长, 后改编为八路军,任第120师参谋长。
周时帝是南昌起义的参与者,虽然在革命期间有过一段时间的超脱,但他在红军大学任教,并在长征期间随队。
他虽然在重要领导岗位上经验较少,但曾经是黄埔一期毕业的北伐大名将,其他人都曾是他的部下。 因此,他担任120师的参谋长是完全合理的。
在120师团,关翔应该是政治训练室主任,所以政治训练室副主任应该是原红六军团政委。 然而,**去了359旅担任副旅长,并转型为军事干部。
因此,政治训练办公室主任一职由原红军第六兵团政治部主任、红军第二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甘思琪担任。
359旅717团连级以上干部合影,其中李泉、陈外欧、闫福生、刘转连、**第一排右起在120师政治部担任要职,黄新元是红二军保卫局局长, 张平华是红二方面军宣传部长,陈希云是红六军人,是红二方面军补给部部长,刘云生是红二方面军卫生部政委。
尽管他们在解放后离开了军队系统,去了地方职位,但他们仍然有资格获得少将军衔。 第120师团下设第358旅和第359旅两个旅,第358旅主要由红军第2军团演化而来,第359旅主要由第6军团组成。
*在胜利庆典上与120师干部共进晚餐,旅长陆东升原本被任命,他是特种部的一员,曾护送**到湘西结识,后来成为红二军主师师长。
然而,吕东升并没有到岗,因为他曾就读于康大学,在苏联伏龙芝军校学习,副旅长张宗勋**旅长。 吕东升没有上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有人指责第二方面军有严重的“军阀作风”,矛头指向**,吕东升对此不满,理有据,结果被扣留。
组织送他出国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人才,也是为了让他远离是非之地,这其实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另一种说法是,一直被诟病为“军阀式”的红二方面军,主要集中在长期脱离总司令部领导,十分独立的第二军团,难免会有“家长式”的作风。
三大主力联手后,红一方面军部分干部不满红四方面军的“军阀作风”,多次公开批评红四方面军。
红军三位老将张宗勋、李景权、陈伯钧三人有着共同的经历。 他们在秋收起义后加入红军,在红一军、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三大主力部队担任要职,足迹遍布整个红军时期。
解放战争期间,张宗勋与***共同领导的第120师共辖4个旅长、副旅长,其中**来自原红二方面军,其余3个来自第一军。
这是董事长一贯倡导的“万湖四海”原则的具体体现。 在红军改组为八路军的过程中,这一方针也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