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教育十大学术热点分析

小夏 教育 更新 2024-02-03

编者按:**总书记在视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我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 为构建中国自主教学知识体系,助力教育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报刊中心、苏州大学期刊中心联合评选2023年度中国教育十大学术热点。 通过文献梳理、数据统计、学者推荐、专家讨论、网络投票、终评等程序评选出中国教育十大学术热点,激发我们探索服务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教育智慧。

热点一:中国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研究

入选理由

2022年4月25日,总书记在视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 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快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推进我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提供了指导。 建设我国独立的教育知识体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需要,是当代教育学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2023年,教育界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阐释我国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探讨实现教育发展历史转折和时代需要的重大意义。 二是中国教育学独立知识体系的支撑框架和理论根源。 第三,提出了构建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路径和方法。 我们将在世界坐标的背景下审视中国教学法,以中国实践为基础,提供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 第四,数字技术赋能我国自主教育知识体系建设。

推荐人:《教育研究》主编、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张彩云)。

专家评论

我国自主知识教育体系建设无疑是2023年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讨论的核心在于“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条件,以及我国自主教育知识体系的原则、特点、要素和意义。 这是一个可喜的趋势,显示了中国教育工作者在构建独立知识体系方面的自觉性。 当然,当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不仅应该关注如何“建构”,更应该关注如何“接受”。 中国教育学的知识体系既有创造者,也有接受者。 这涉及到未来中国教育学独立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理论解释力、实践指导能力和理论优势,以及与现有其他知识体系相比的理论优势。

评论人:陈洪杰,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热点二:教育现代化的传统基础、现实路径与未来图景

入选理由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张,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现代化不仅具有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立足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蕴含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植根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 二是前进之路。 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开辟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新局面,加快建设中国教育“三体系”,深入开展教育各分支现代化研究。 三是未来图景。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构建有中国特色、世界接轨的教育发展格局,满足人民教育期望,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与人类命运接轨。

推荐人:江波,苏州大学期刊中心主任,《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副主编)。

专家评论

教育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关键,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指标。 自引入“现代化导向”的顶层设计以来,教育领域不断深化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目前,教育现代化与现代化的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混合和应用,现有研究为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探索和实践路径奠定了重要基础,但目前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需要进一步体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而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路径需要进一步加强宏观顶层设计和理论体系支撑。今后,要立足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国情,充分结合本土经验和特点,反思其他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和问题,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形成一条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推进之路。

评论人:石秋恒,厦门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议题三: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潜力、价值与挑战

入选理由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以其强大的任务迁移和内容生成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未来,焦点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将为个性化教学带来无限潜力,但也将给传统的学术规范、师生关系和伦理观念带来巨大挑战,但毫无疑问,它的出现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创造了一种非常可操作的技术方法。 2023年,大量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未来教育的前瞻性成果,将从宏观层面,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形式、教学评价、资源供给、师生角色、学术伦理等方面,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价值和挑战提供更多见解。 关于这一主题的实践、实证和理论研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热度。

推荐人:谭明杰,主编、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教授)。

专家评论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和大型语言模型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无限可能。 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机会方面,主要包括赋能自主学习、创新教学模式、重构课程资源、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等。 从挑战来看,主要包括知识异化风险、学生主体性异化风险、教学过程异化风险、数字伦理风险和数字化教育治理风险等。 2023年7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六部委联合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旨在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 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丰富,迫切需要加强实证研究,以阐明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的真正影响。 未来,需要加强跨学科研究,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开展学术研究,包括但不限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下的教学组织形态研究、教学效果实证研究、学习模式转换研究、人机协同教学研究、师生数字素养研究等。 鉴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应用暴露出大量的伦理和安全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此外,应加强专门适用于教育领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开发,进一步加强大型教育模型在教学、学习和评估中的应用。

评论人:周宏宇,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长江教育学院院长)。

热点四:拔尖创新人才自我培养与科普教育的发展方向

入选理由

探索建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坚持宏观视野和系统思维,以科教融合为主旋律,在高、中、中融合中开展科学教育。 2023年,学术理论家们将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关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理论研究,包括培养的重点和方向、评价体系、早期培养等; (2)以建设教育强国为目标,优化顶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研究; 三是中国一流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本土经验与理论建设; 四是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本的中小学科学教育; 五是我国高校顶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六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国际经验,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和参考。

推荐人:李涛,《教育学报》编辑部主任)。

专家评论

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科普教育是我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 顶尖创新人才的定义不再是一个单一维度,学术能力、创新创造能力、领导力、艺术或运动能力逐渐被纳入顶尖人才的范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界在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进行了多元化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在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等形成了单学科或多学科协同选拔培养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后,学术界应重视加强科学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系的研究。 科普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石,科教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拔尖创新人才自我培养的成效。 加强国际比较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诉求之一,许多国家建立了系统、科学的保障机制,为顶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和成功提供全方位支持。 拔尖创新人才的自我培养和科学教育本质上是一个现实问题,在注重概念内涵讨论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实践问题和政策导向研究。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积极推动建立顶尖人才教育研究中心或者专家智库,或者设立“文科实验室”,组织专兼职相结合的跨学科专家队伍开展研究工作。

评论人:李立国,中国民大教育学院教授)

热点五: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的内涵与建设路径

入选理由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以教育建设强国的宏伟目标,是新时代提高师资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师资的关键。2023年5月29日,中共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中明确指出,要完善中国特色师资教育体系。 2023年,学术界将围绕这一主题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是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二是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建设以政策层面为重点,以“优秀师资计划”和“协同素质提升计划”为核心,助力中国特色师范体系建设。 三是师范教育体系国际化的经验及结合国情的实施建议; 四是未来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总体布局设计及具体实施路径。 要立足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继续探索扎根中国大地的师范教育新理论、新方法、新思路,开创高质量师范教育发展新局面。

推荐人:王建平,《华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专家评论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师范教育体系建设是国家推进师资队伍高质量建设的第一步。 2023年,一班总书记明确提出“完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并提出在教师节之际大力弘扬教育工作者精神。 教育部启动了“国家优秀计划”,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2023年,师范教育体系学术研究将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体系的内涵,打磨背景,坚持本色,作为师范体系建设的基础; 二是注重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和多维性,师范教育体系的内涵越来越细化,包括目标体系、招生体系、标准体系、支持体系、组织体系、评价体系和治理体系。 三是要关注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的短板,亟需弥补幼儿园、小学师范教育体系、非师范学生培养课程体系、教师跨学科能力培养体系的短板。 该领域的研究更加关注师范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国特色,同时迫切需要发展原创理论和创新政策。

评论人:龙宝新,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热点六:跨学科学习视角下的教与评价改革

入选理由

跨学科主题学习正在成为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策略,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围绕2023年这一主题,学术理论界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梳理跨学科学习的内涵和意义,交叉学科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科学习,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知识或方法解决现实世界或理论问题的学习方法,目的是更好地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 其次,研究促进跨学科学习的机制,从而创造一个促进跨学科学习的学习环境。 该研究的重点是促进跨学科学习的机制和要素,包括高阶思维技能的发展、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过程以及学习环境的设计。 三是研究素养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原则和评价,在不同学科中贯彻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策略和评价方法。

推荐人:曾彦,《教育学术月刊》常务副主编)。

专家评论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及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每门课程的课时应不少于10%用于跨学科主题学习。 这一举措将跨学科学习置于学科教育中,使其成为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跨学科学习的内涵、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和意义的基础研究,跨学科学习类型的研究,以及基于课程标准的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索,形成了一些典型案例和实施路径。 后续研究应注意:一是立足交叉学科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的定位,系统思考和理论建构当前多载体、多元的交叉学科学习,评估跨学科学习的引入是否对学科课程的实施有影响和影响; 其次,应进一步研究跨学科学习设计与实施中的关键要素和问题,如学科组合之间的关系、不同教学载体在任务设计与评价、评价与效果分析等方面的异同。 三是要更加注重新教材中跨学科学习和课程标准的设置的一致性,教科书中跨学科学习部分的有效实施,以及在教学和评价探索与相关教材开发之间建立反馈渠道。

评论人:夏雪梅,上海市教育科学院通识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热点七:高中多元化发展的现实问题与突破

入选理由

建设教育强国,基础教育是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出口部分和高等教育的入学部分,需要通过多元化发展,满足学生多元化成长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多样化分流的需要,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2023年,学术界将围绕这一主题重点关注以下问题:一是高中多元化的理论基础研究,以及从多元智能理论、生态效应理论、治理理论等学术视角探讨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是普通高中分类与发展研究; 三是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与评价研究; 四是特色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探索基于特色的教育方法转型; 第五,关于高中多样性的国际比较研究和政策研究。

推荐人:徐世强,《上海教育与研究》常务副主编)。

专家评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以来,推动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一直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的热点和难点。 发展高中高质量特色,既能为社会提供差异化教育服务,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素质教育,减轻家长择校压力,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这在当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023 年,与过去十年左右的每一年相比,关于高中多样性的出版物数量呈指数级增长。 研究者对县域振兴、高中多元化发展、高中办学特色建设、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面临的困难、挑战和应对策略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在多元化和特色化发展过程中,我国高中教育进入了“关键时期”和“深水区”。 未来,研究者需要深入分析高中高质量、多元化发展在机制与制度、招生考试、通识职业融合、课程体系建设、学校质量评价、资源保障等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探索促进高中在区域和学校层面多元化、特色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从而进一步推动高中教育的整体发展。

评论人:赵德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热点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入选理由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利于优化职业教育类型的定位,关系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技艺工匠、大国工匠的培养。 2023年,研究者将从关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什么”的理论问题转向“它如何运作”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研究者探索了省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建设的路径,在较小范围内探讨了市产教联合体和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组织结构、目标、任务和制度机制。 这些研究大大加深了我们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解。

推荐人:庄熙珍,《职业教育通讯》杂志社长)。

专家评论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制建设和改革的意见》发表以来,对现代职业教育体制的研究进一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 从结构角度看,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与内涵、结构体系、建构困境和实施路径上。 从功能上看,主要侧重于系统的外部适应性,如职业教育、产教、科教等的融合。 研究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职业教育本科生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高考制度等制度的内部协调; 研究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等制度的内在适应性。 下一步建议:一是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理论边界,形成研究共识。 二是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本土理论建设,增强中国特色。 三是加强多种研究方法的协同运用,提高研究效度。 四是要搭建教育界与各界协同研究平台,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提供新视野、新思路。

评论人: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王振宏)。

热点九:探索数字化转型机制赋能终身学习

入选理由

当前,中国正在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数字化正日益成为我国教育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也为终身学习机制和体系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本课题开展的研究主要包括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生成机理与实践逻辑、数字时代公民终身学习能力框架的构建、数字时代终身学习体系的实践挑战与生态建设等。 可以看出,以物联网技术、数据分析技术、通用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加速实现“人人都能学、随时随地学”的长远目标,拓展终身学习的机会、条件和方法,助力打造一个高质量的、高质量的、 多元化、立体化的数字化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推荐人:《电子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张蓉)。

专家评论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全民终身学习学习型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数字化转型在赋能终身学习机制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纵观现有研究,仍有三个问题需要突破:一是关于数字化转型技术成熟度的研究。 数字技术尚未完全参与学习者的深度学习过程,技术应用教育领域的风险规避与潜在激励研究亟待深化。 其次,研究教育学习主体的转化意愿和实践能力。 智能技术持续冲击和影响教育学习主体的主观转化意愿,终身学习主体基础素养的更新和提升亟待关注。 三是数字化转型与终身学习机制的融合与发展研究。 这不仅体现在数字化转型体系与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兼容性上,也体现在教学科目与数字技术双向融合的可行性上。 未来的研究可以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数字化教学法的学科建设,二是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终身学习生态链,三是数字化转型技术与人类生物伦理学的关系。 研究者应注重数字化技术转化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智能识别,确保终身学习机制的流动性和个性化。

评论人:侯怀银,中国社会教育学院院长、山西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热点老龄化和低出生率背景下普惠性育儿服务高质量发展

入选理由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低出生子率问题,中国积极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希望通过发展育儿和鼓励生育策略来缓解这两大人口趋势带来的压力。 为此,国家自2019年以来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 围绕这一主题,目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这一主题的关注,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鲜明特点。 其次,在教育学科中,学前教育最注重托儿服务的普惠高质量发展。 三是根据家庭需要,探索家庭托儿所和社区儿童中心等多种育儿形式。 第四,新生儿童人数的减少,使幼儿园面临向下延伸的需要。 第五,探究育儿服务与主动老龄化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为老年学等新兴学科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推荐人:《学前教育研究》原常务副主编赵楠)。

专家评论

2023年,育儿服务问题受到教育学、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的关注,是一个跨学科的热点话题。 从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的战略角度出发,本研究强调托儿服务的公共性,主张加大财政投入,推动提供普惠和“综合”的托儿服务。 调查当前育儿供需关系、人口变化趋势与育儿供应潜力,提出基于“育儿整合”的资源整合方案和专业培训方案。 总结日本、新加坡、欧美等地的育儿服务经验,为国内相关工作和研究提供参考。 未来,对儿童保育的研究可以扩展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研究的教学视角,立足婴幼儿的需求和生长发育,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相呼应。 二是突出实证精神,对现有教育质量进行真实、丰富的调查研究。 三是探索文化适宜性,深度植入当地历史文化语境,为托儿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本土思路和方法。

评论人:黄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4年1月11日 第6页

相似文章

    请检查!10 年 2023 大教育热词

    这一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部署下,在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奉献下,教育领域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留下了怎样的年度记忆?光明市教育体育部联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研究中心,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从亿字 语料库中提取单词,评选出 年教育热词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闪耀的教育记忆.今年在 十大热词 中。...

    2024年教育类大学排名出炉,你的母校上榜了吗?

    教育作为一门备受关注的学科,在高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年教育大学排名揭晓了榜单上榜大学的排名和分数,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这些大学在教育学科上的实力和水平如何?这个排名对于即将选择教育专业的考生和家长意味着什么?年教育大学排名公布了所大学的排名,包括各省和地区的所工程大学 所工程大学和非所工程大学。...

    2024年“十大营销活动”

    年度盘点 年即将结束,盘点营销年度大事件,从个人角度来说,有十件大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就简单总结一下分享一下。ChatGPT的 风靡全球 ChatGPT上线仅个月,活跃用户就突破亿,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和热议,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和疯狂,也让很多人感到焦虑和悲伤。之后,通过不断发布新成果和创始人宫斗闹...

    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已经揭晓

    光明 北京月日电 记者柴如金 年度十大科技名词 日在北京发布。大型语言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 量子计算 脑机接口 数据元素 智慧城市 碳足迹 柔性制造 再生水稻 可控核聚变 入选。这十个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科技名词,为大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年科技发展图景。日前,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装备展上,参观者身处...

    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已经揭晓

    日前,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装备展上,参观者身处 中国循环 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模型。新华社记者徐素华摄。年度十大科技术语 日在北京发布。大型语言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 量子计算 脑机接口 数据元素 智慧城市 碳足迹 柔性制造 再生水稻 可控核聚变 入选。这十个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科技名词,为大众描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