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全**记者 周月贵.
冰雪过后的洞庭湖,水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只是岸边有一丝绿色的细线,引出淡淡的春意。 二月,洞庭湖静谧浩瀚,湖岸停泊着老渔民的美丽梦境,其中鱼潮再起,还有上千座建筑和大道,......垂直和水平街道
洞庭八百里,大大小小的渔村如星辰般众多。 渔民是与湖泊纠缠最紧密的一群人。 它们融入湖水的气息,跟随湖水的涟漪,捕捉湖面上风云的变化,从而决定一天的进程,甚至生命的进程。
2019年12月20日,洞庭湖水域全面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 2021年1月1日起,全长江流域重点海域实施“十年禁渔令”。
退休渔民的生活已经在岸上重新开始。 2024年2月,在雨雪和冰冻的天气里,记者走进东洞庭和南洞庭湖地区,走访渔民家庭,看看他们如何住进新房子,如何成长新技能,如何孕育新梦想。
江南地]“上学,工作,在城市安顿下来”。
2月24日,元宵节。 上午,终于完成了一年前积压的广告和标牌订单,汨洛尚品文化传媒的两位“老板”刘伟新、彭英波邀请了公司退休渔民员工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元宵节。 大家聊了一会儿,然后就回家过节了。
刘和彭决定回到白塘镇利石山村的江南堤岸,看望他们的老邻居。 顺着汨罗河的流淌,从汨罗市的市区出发,大约需要40分钟才能到达雷石山村的境内。
汨罗河在这里变得平缓,最后与湘江和沅江汇入洞庭。 在江湖交汇处,有一片舒缓肥沃的水域,曾经是渔民的理想港口。
江南迪是利石山村的一个村民群体,有120多户人家,都是职业渔民。 这里姓氏众多,有杜、刘、彭、赣、杨等,祖先都是从世界各地航行到这里,从此世世代代都停泊在这个渔业资源丰富的港口。
此时,农舍屋檐下,挂满了红灯笼,在冰雪中衬托出浓郁的新年气息。 在“退休渔民之家”里,一艘老渔船静静地停着,上面放着衣服、鱼篓和一些老**。 不仅牵扯到老渔民的“乡愁”,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还举办退休渔民专场招聘会。
75岁的杜建国和妻子住在“退休渔民之家”附近的一栋白色西式小楼里,屋内的白色瓷砖地板一尘不染。
过去,渔民在春节期间也很忙。 杜建国表示,春节前后,正是打“箭鱼”的时候。 这是叙事开始的地方,时间翻转了。
12岁时,杜建国开始随父亲捕鱼。
南到长沙,北到成岭庶,在水面上漂流两三个月,不顾雨雪,食住都在船上。 时不时会遇到江豚,大家都称之为“**邂逅”“**拜风”,明知风浪即将来临,需要尽快返回。 夜幕降临,船底的水声轻柔,船体有节奏地摇晃,远处天鹅啁啾,白天的辛劳消散。
然而,渔民的生活总是不确定的。 钓了几十年,杜建国渐渐觉得湖里的大鱼越来越少了,更难看到江豚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想再去湖边了。
2020年,为响应禁渔政策,江南堤岸近300名渔民全部返乡。 这些原本从外省移民过来的渔民,又出发去寻找自己的路,而这一次,他们的路不再只是“捕鱼”。
杜建国有三个女儿和四个孙子,有的住在汨罗市的市区,有的在省会长沙工作。 二女儿的孩子在长沙上高三,学习成绩特别好,“希望她今年考上北大,我们一家人到城里、省里、北京,去上学、打工、在城里安家! 老杜很得意的笑了笑。
刘伟欣的家乡与杜家相对,他有很多兄弟姐妹,小时候在船上吃苦。 现在大家都在这个城里安顿下来了,但只有我母亲留在这里,不肯搬出去。
2019年,刘伟新与同组渔民彭英波在汨洛市城区开设了一家户外广告制作公司,名为“尚品”。 公司设备先进,业务繁忙,在最繁忙的时候招聘员工上百人,其中大部分是江南堤岸的退休渔民。
在这里,退休渔民吴玲住在公司宿舍,学会了操作电脑,两个孩子在城里上学。 “这两年,我攒了一些钱,想尽快在城里买房。 ”
夜幕降临,元宵节的烟花在江南堤岸上空冉冉升起,无比璀璨。
蒙古包]“为子孙后代保护洞庭湖的鱼类”。
隔着浩瀚的湖面,青山岛上的老园林,在水中**。
每个生活在湘阴县三塘镇蒙古包社区的退休渔民,都有这样的乡愁。
20世纪末,青山岛燕家山的100多名渔民都搬到了这里,因为定居点附近有一座圆山,像蒙古包一样,老渔民们称这个地方为“蒙古包”。
青山岛的百姓一向以捕鱼为生,没有土地,洞庭湖慷慨地养育了他们。 渔民的房屋是用芦苇、湖泥、木头、茅草等建造的,成本低廉,易于建造。 搬到“蒙古包”后,大家还是靠捕鱼为生,当地**帮渔民盖新房,大家都能安居乐业。”
后来,渔民建造了越来越多的房屋。 2019年,蒙古包社区退役,蒙古包社区建设得越来越好。
雨季的一天,记者走进蒙古包小区,休闲广场设备齐全,小区道路整洁干净,退休渔民的房屋整洁亲切。 一次拜访一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好故事。
刘迪煌脑子活跃,上岸后开了一家小龙虾加工公司。 每年的生产旺季持续约三个月,高峰期有400多名工人,其中大部分是退休渔民。 最让刘迪煌欣慰的是,大学毕业后,儿子刘家明成为他帮他管理公司的得力助手。
贾明有先天性身体残疾,刘迪煌满心愁:“这孩子以后不可能跟着我去钓鱼,还得上岸才有出路。 ”
Garmin也知道他必须勤奋,他比学校里的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大学毕业后,他帮助父亲一起管理生意,同时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他将其命名为“Dream”。 “我的梦想是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在电商平台上销售更多的农副产品。 “刘家明说。
走进胡立兵家,正在火炉旁追剧,立马穿上鞋子带记者去看他的“菜园”。
外面很冷,但蔬菜基地还是绿色的,大葱生长在肥沃的土壤中。 此地位于南洞庭湖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素有种植葱的传统之称,葱长得又大又肥,白又晶莹。
2019年,退休渔民胡利兵带领退休渔民划转200亩土地种植大葱,“生产能力每亩6000斤,亩利润近3500元”。 ”
告别胡立兵,来到62岁的退休渔民肖正国。 萧正国从业几十年,曾经是“钓鱼高手”,如今却成了洞庭湖的护林员,主要工作是禁渔,修好岸边护栏。
偶尔,面对洞庭湖,萧正国俯瞰着小水岛。 湖中,江豚的数量越来越多,消失多年的鸳鸯鱼和秋刀鱼又重新出现,萧正国有时候跟着巡逻艇顺着湖面走,他会看到很多鱼跃出水面,有的甚至跳上了船。
老渔夫很开心:“我们要保护洞庭湖的鱼,留给子孙后代。
杨林寨]以前是捕鱼最厉害的,现在也擅长种菜。
2月19日,寒潮来袭。 在湘阴县杨林寨乡,一望无际的水芹菜田,让尚未还绿的田地焕发了生机。 凌晨5点,天还没亮,张志聪和张毅就经常穿上防水围兜裤,下地采水芹菜。
早上7点左右,工人们来到旭阳农业田边的棚子里工作。
这一天,湘北寒风雨,气温骤降,一走进棚子,热气就贴在了记者的眼镜上。 棚内50多名员工正在梳理树叶,整齐地摆放,清洗包装,每一道工序都井井有条。
在下雪天收集水芹。 “旭阳农业”负责人张旭说:“老渔民知道,风越大,鱼越贵。 这是豆瓣菜的价格可以承受的时候。 ”
渔民们吃了不了一切,这风雨算什么,“71岁的张世新回答说:”我们杨家寨以前是最厉害的渔夫,现在我们也擅长种菜。 ”
来这里打工的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来自阳林寨的退休渔民。 过去大家都忙着种地,闲暇时就去湖边,在外湖打捞、卖鱼虾成为绝大多数渔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杨林寨乡甚至组织了一支专业的捕鱼队,在中俄边境的黑龙江海域从事捕鱼工作,赚得盆满钵满。
2019年,洞庭湖禁止捕鱼。 退渔上岸的张旭,转让了200多亩土地,共同创办了旭阳农业发展公司。 每年4月养殖小龙虾,小龙虾收获后种植一季水稻,水稻收获后种植水芹菜,其中最赚钱的是水芹菜。 水芹一年有两季,一亩可收6000斤,年产值五六百万元,季节性就业近百人。
2019年,当他从渔场退休上岸时,王家河村的陈丽华率先上交了阳林寨的渔船,为此他获得了3000元的奖励。 ”
登陆后,陈丽华成立了专门的水产养殖农民合作社,带动50多名退休渔民养殖甲鱼、龙虾、稻田鱼等。 目前,合作社的水产养殖面积达到455亩。 陈丽华的弟弟陈丽辉创立了鸿飞海渔业***,生产火烤鱼和蜜饯。 该公司的冷库里摆满了一人高的腌鱼,在视觉上相当震撼。
在杨林寨,退休渔民也种了食用菌和辣椒,大家基本都转行了。 昔日,荒芜大陆、荒湖之地,成为五华天宝的故乡。
岸上,烟花冉冉升起; 在水中,鱼潮再次上升; 深藏在土壤中,热浪澎湃,春天离我们很近。
记者按]冰雪融化,鲜花在岸边绽放。
岸是一个温暖的词。
岸边是归途之地,长途航行归来时,岸边的灯光最动人; 岸边就是旅程,从这里出发,天地无限宽阔。 从捕鱼中退休并上岸从来都不是结束,而是新生活的开始。
渔民比农民经历了更大的风暴,他们在过渡中更加灵活。 有的人养甲鱼,有的人卖龙虾,有的人种葱、水芹、辣椒和......在湖区肥沃的土壤中千莫纵横交错,万里沃土,岸上生活有承载更多梦想的可能。
就连留在家中的老渔民,脸上也露出了平静的神色,大家的家里都格外整洁,彰显了主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从水到岸,平稳过渡的背后,一系列保障退休渔民安置的政策措施正在齐心协力,确保每个人的活力。 在改变离退休渔民生产就业的过程中,少要帮助各地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以及协调解决安置保障、土地转让、基础设施、生产技术等问题。
下雨时,雪融化; 岸上生活,温暖重启。 油菜花正在盛开,很快,更多的绿色将蔓延到洲潭的田野上。
三年来,湖南按照“一年好步入为主,能管好,三年夯基础,十年稳”的总体思路,有序有效地推进了“一江一河”等重点海域禁渔禁渔。 一湖四水”。目前,全省已落实42项禁渔复渔基金4亿元,已登记的渔船20376艘、退休渔民28580人全部按期退出,符合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28430名渔民全部参保,有意愿和能力的渔民18585人全部转业。 (数据来源: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