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汽车圈被“苹果被曝取消电动汽车项目”事件刷新。苹果公司取消了一项长达十年的电动汽车计划,并放弃了其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项目之一,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
据多家外媒报道,苹果在内部披露了这一决定,这让该项目近2000名员工感到意外。 苹果的一些汽车硬件员工将被解雇,而一些员工将被转移到苹果的人工智能(AI)部门。 苹果尚未对此消息发表评论。
早在2014年,也就是新造车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那一年,苹果也开始探索电动汽车项目,被称为泰坦(Titan)计划。 据悉,在巅峰时期,仅该项目一项,苹果就有超过5000名研发人员。 随着苹果过去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成功,汽车行业对其跨境汽车制造也寄予厚望。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也透露,在Model 3项目最困难的时候,他去找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希望苹果能收购特斯拉的部分股权(约10%),但蒂姆·库克拒绝了。
在苹果被曝出电动车项目被取消后,马斯克也首次在公共频道上报道了这一消息,用了“敬礼”和“抽烟”两种表情。
随后,许多中国车企高管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理想汽车CEO李翔表示,苹果放弃造车,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决定,是一个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机也恰到好处。 而人工智能将成为所有设备、服务、应用、交易的顶层入口,这是苹果的战斗,苹果已经把人工智能做到了c,其市值可能达到10万亿美元,即使失败了,其市值仍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
集岳CEO夏一平也有同感,他表示,苹果对AI的关注一定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人工智能是科技行业残局的决战。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出人意料地发文称:“去年也有人讨论过,汽车行业的所有新进入者都将在2024年发布,但苹果除外。 2024年之后的十年将导致季后赛和全明星赛。 但没想到苹果会在2024年推出这样的卡。 ”
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也表达了自己的震惊,他进一步表示,小米深知造车的难度,但三年前还是做出了极其坚定的战略选择。
这些年来,随着汽车变革“新四化”浪潮的到来,很多科技公司都嗅到了这方面的商机,于是纷纷亲自造车或深度参与汽车制造,包括华为、小米、苹果等,其中,华为通过智能汽车模式打造了文捷和智杰两大品牌, 小米首款量产车SU7预计将于今年第二季度正式交付,成为集悦品牌的首单业务。
但机遇的另一面是挑战,制造汽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此前,蔚来CEO李斌曾指出,汽车制造的资本门槛为400亿元。 特斯拉花了 16 年时间才开始赚真正的钱。 基于此,也有不少科技公司坚决放弃造车,比如滴滴,去年将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的资产和研发能力转让给了小鹏汽车。
从资本领域来看,新能源领域的杠杆和资本热潮早在2021年就已经加速,到2023年,上市车企市值逐步回归理性。 对于单纯的造车是否仍然是一门好生意,业界有不同的看法。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首席执行官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5月份表示,从历史上看,汽车行业一直很艰难。 虽然汽车行业不会消失,但5到10年后,汽车行业肯定会与现在不同,无论是在整车架构还是市场结构上。 资本的部署和风险是必然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