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相信吗? 中国有60多万家药店,远远超过街上的珍珠奶茶店数量,而且数量超过10万家。
一位重庆兄弟因拍摄小区门口的药店而在网上引起热议,原来一个小区门口聚集了10家药店,他自豪地宣称:“你见过一条街的药店吗? “这样的景象确实很少见。
结果评论区炸开了锅,有网友表示:“我家附近500米开了7家药店”; 立刻有人站了起来:“200米以内有6个,你看到了吗? 有网友调侃道:“500米7,你是乡镇吧? “但远不止于此。
药店数量的激增确实令人震惊。 据统计,2012年中国药店总数为42家40,000,到 2023 年,这个数字已攀升至 6430,000,在短短 11 年内激增了 220,000。
按照常理,药店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这应该会导致药品的衰落。 然而,现实恰恰相反,药品**正在兴起。
近日,上海某网友分享了女儿感冒买药的经历,花费高达800元,迅速引起广大网友的共鸣。 不少人在评论区吐槽:“流鼻涕吃药要交200多块钱,咳嗽要交300多块钱,吃了半个多月都没好过! ”
“还有人说:”第一流花了3000多块钱买药! 这些声音都透露出对药物***的不满和无奈。
回想起过去,扑热息痛只花几毛钱,现在却涨到十几几十块钱,真是惊人。 同样,过去的六合一维生素,三元百片,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几百元的30片的产品,成分没有改变,但用量大大减少,大量的麦芽糊精被掺假。
您可能会难以置信,但开药店并不是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 查看相关上市公司的数据,我们发现,虽然四大连锁药店——益丰药店、大神林药店、老百民药店和易心堂的平均毛利率接近40%,但净利率仅为5%。
即使是这些规模化经营、管理效益突出的上市公司,盈利也不是很强。
大多数由个人经营的小药店的利润率可能更低。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家位于地级市的药店,虽然年营业额高达300万,但实际利润只有15万,甚至还不如一个自编的年薪。
那么,为什么药店的数量还在增加呢? 其原因是药房本身的高转让价值。
要追溯这种现象的起源,我们可以回到2008年。 当时,“海王星”在美国成功上市,回国后斥资3000万元收购了68家药店,平均每家收购价近50万元。
这样的利润**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入制药行业,希望能分一杯羹。
现在听起来可能平淡无奇,但在2008年,北京三环路的房价只有12000元。 从那时起,各大资本开始进入药品零售业。
2014年7月,易心堂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随后收购了海南、山西的药店**。 在短短一年内,宜心堂门店数量达到3,490家,十年后的今天已增长到9,206家。
这一发展历程,不仅展现了医药零售行业的蓬勃生机,也展现了易心堂在市场竞争中的突出表现。
2015年,益丰药房和人民药房相继上市,加剧了药房收购热潮。 在这波质押竞争中,药店**的收购量一飞冲天,甚至高达七位数——单家店**高达100万,仿佛是一笔意外之财。
然而,开药店本身就有利可图,那么为什么这些公司要竞相收购它们呢? 答案在于市场占领。 对于资本来说,掌握市场意味着拥有定价权,这是利润最大化的关键。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药物这么贵呢? 这背后的驱动力是资本。 收购大量药店,每家成本高达100万,自然需要通过药品销售来实现。
更何况,作为刚性需求,无论药品再高,消费者都要买。 于是,资本利用这一市场特点,推高了药物**,以达到自己的盈利目标。
所以看到这个之后,便宜的药店干脆就不卖了。 比如,抗过敏药“地塞米松”,2016年是五支一粒,前两年涨到142元; 心拍《塞迪兰》,2015年11元一部,前两年涨到89元一部。
现在还处于成长期的医药资本已经如此猖獗,那么一旦这些巨头“成为趋势”,瓜分市场,会有多可怕呢?
放眼美国,2021年,美国在药品上的支出为4070亿美元,人均1200美元,相当于8500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一。
为什么这么贵? 因为美国没有控制,让资本跑,把土地押上,病人只需要长期存在,但企业之间已经形成了第一个联盟,垄断了市场,价格逐年上涨。
那么药店呢? 购买价格高,为了盈利,成本只能转嫁给消费者。
不过,我们不必太担心,因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经对新规进行了重点介绍,其中包括恶意哄抬价格、串通等,共计11类。
此外,还限制了常用药物和救命药物的使用,还对大量非法企业进行了罚款。 就是要告诫这些想做药的京城,说实话,连百姓的救命药都别想。
随着监管力度的逐步完善,药店和“天价药”的野蛮增长必将成为历史!
感谢您的点赞+关注,输入***获取更多精彩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