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侯军|北京报道。
2月25日,娃哈哈集团发布讣告,创始人宗庆后于当日10时30分病逝,享年79岁。
快消品从业者刷屏悼念宗庆侯。
从目睹达瓦之争,到每年采访两会,再到杭州娃哈哈总部采访小白楼等,记者在宗庆侯身上看到了太多的标签:“传奇”、“首富”、“强者”、“低调”、“精明”、“节俭”......
作为一代浙商,宗庆厚是老一辈优秀民营经济企业家的代表人物。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毅|吸收。
** 独自战斗的湖泊。
记者一入行,就知道“宗庆侯”这个名字,正值“达瓦之争”如火如荼的时候。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娃哈哈发展迅速,需要通过规模扩张和跨区域投资建厂来扩大产能。
1996年,娃哈哈与法国达能集团以部分固定资产成立五家合资企业,生产“娃哈哈”商标产品,包括纯净水和八宝粥。 当时,娃哈哈持有49%的股份,达能和百富勤持有51%的股份。 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百富勤将其股份出售给达能,达能的控股权跃升至51%。
2007年初,达能想以40亿元收购娃哈哈其他非合资公司的股份,但宗庆厚拒绝了。 之后,达能将娃哈哈告上了国内外的法庭。 这就是举世瞩目的“达瓦之争”。
当时,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的公关战,经常接受采访,为自己造势。
与拥有强大法务团队和公关团队的外资公司不同,娃哈哈集团每次出来见**都是宗庆侯一个人。
如果我们现在不弥补,我们将为企业和国家感到内疚! 宗庆侯当场说道。
他在接受采访时经常很情绪化,也很会爆料,联系采访时回复非常及时。 虽然他能说一口浓重的浙江普通话,但每次接受采访时,他都会抛出一些“可以做新闻头条”的言论,“没关系,我就是这么说的,别给我看剧本了。 “宗庆侯说。
所以在**眼里,这里就是一个“**湖”,他几乎从来不带律师,更别说公关团队了,他一个人就能讲两个小时,**有时候连问题都问不出来。
2009年9月,达能与娃哈哈达成和解,“达瓦之争”落下帷幕。
达瓦之争不仅是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在中国市场快速增长的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的一次大碰撞,也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立法和司法实践案例,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最强的推销员,最了解下沉市场的人。
杭州青台街160号一幢不起眼的5层白色小楼,是娃哈哈集团总部。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曾多次在这里采访过宗庆侯。
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宗庆侯的办公室里有很多地图,主要是全国各省县的区域地图。 除此之外,办公室里还有几个拉杆箱和一张简单的床。
据娃哈哈的老员工介绍,宗庆侯一年出差200多天,随时准备拿起拉杆箱上路,回来后在简易床上休息。
我是一个老派的人,不是很讲究,所以大家在面试中可以放松一点。 宗庆侯曾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毅|吸收。
在中国的快消品行业,宗庆厚最出名的就是他创造的“联合销售体”模式。
例如,娃哈哈曾规定,经销商每年年初要先给娃哈哈一笔“定金”,年底可以返还,利息会以等于或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给予经销商,以保证经销商的忠诚度。 同时,严格划分经销商制度,进行严格定价,为每个经销商划定区域,严禁交叉联动,一经违反,取消经销商资格,并扣留定金。
娃哈哈依托联合销售模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分销体系,拥有7000多家经销商、10万多家批发商、500多万销售零售终端的销售网络。 更可贵的是,这种分销体系实现了“农村周边城市”的销售体系发展战略,让娃哈哈家喻户晓。 如今,很多跨国公司都致力于拓展中国的下沉市场,娃哈哈当时就已经触手可及了。
在很多人眼中,宗庆厚可以说是中国快消品行业最强的推销员,无人能及。
穿布鞋的首富的节俭经营经验。
2010年、2012年、2013年,宗庆厚三次荣登福布斯“中国首富”榜单。
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从小就穷困潦倒,疲惫不堪,所以出差时经常坐在二等座,觉得坐二等座没什么不对。
没关系。 不管我说什么,我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在接受**采访时,宗庆侯非常坦诚。
尤其是宗庆侯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规律,他曾经这样形容:他平时早上开会,然后在办公室工作,每天工作将近16个小时。 超过40年。
与许多在40岁时实现财务自由的企业家不同,宗庆厚创业时才42岁。
我以前十几年的工资都是30多块钱,创业是希望能增加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和你们这些想买房买车过好日子的年轻人是一样的。 “宗庆侯说。
2020年11月初,记者最后一次见到宗青是在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一个展位上。
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他每年都会参加很多展会,看看展位。 “如今,人们对消费的需求正在从安全转向健康。 我们的产品也需要升级,以解决人们的亚健康问题,所以这次想看看新产品和好产品。 只有当人们口袋里有钱时,他们才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
主编 |郭继瑶.